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户籍制度论文: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民活得有“尊严”
户籍制度论文: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民活得有“尊严”摘要:近年来,户籍制度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阻碍了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了城乡的收入差距。对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基于目前我国的国情,户籍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涉及政策、经济、社会体系、保障结构等诸多方面,户籍制度改革一方面必须遵循现实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但另一方面也要尽快研究出一套稳妥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尽早完成户籍制度的改革,让全国居民实现迁徙自由,让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活得有“尊严”。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差距;福利;尊严一、户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户籍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户籍制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它主要包括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它在证明公民身份、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都曾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套制度的局限性也愈加明显。现行的户籍制度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户籍的登记和管理制度。而逐渐演变成以户籍身份制度和人口迁移禁锢制度为核心的,与户籍制度、户籍管理有关的一系列具体社会制度的总合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行户籍制度在市场经济当中显得越来越别扭,越来越不适应:它加大了城乡居民的差距,阻碍了劳动力与人才的正常合理流动,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它阻挡了小城镇蓬勃发展的步伐,阻止了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二、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所以,无论是为了政府的管理不大范围失灵,还是为了让数以亿计的国民更加有尊严和幸福,现行户籍制度都需要做根本改革。期待国民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能从户籍制度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实行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归。实行这一变革有着多重价值取向,是一个由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交错构成的渐进改革过程。由于旧户籍制度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利益,户籍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要对户籍制度、就业制度、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政制度、政治体制等进行综合改革,政策的关联性强,复杂化程度高,不仅有许多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还会并发一些新的问题,甚至会造成一些具有长期影响的问题。所以户籍制度改革虽然亟待进行,但还是要稳妥推进。三、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和方向户籍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可理解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公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方面,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下进行。户口一元化改革,意义不仅仅在于名称符号的变化,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是市场和农民的呼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从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寻找动机和条件,也需要从中削弱改革的阻力。在改革方向上,户籍制度改革需要顺应市场化和全球化之趋势,朝着公民身份制度方向发展,实现身份平等,逐步消除户口的难迁移性。改革必然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与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价值目标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后的户籍制度关键是要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福利及各种社会权利上的统一。四、对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中措施实施的看法现行的城乡二元以及城市之间的户籍差异所导致的社会不公问题,已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在劳动力市场化、居民自由迁徙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今天,户籍制度不改革,必然阻碍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造成新的社会不公。户籍制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那么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应该快马加鞭的进行?还是稳妥推进的好?如何进行户籍制度和福利的分离?这是目前户籍制度改革的两个重要问题。1.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要平稳有序有人认为,改革户籍制度要大刀阔斧,要简单化,甚至有人提出一个人拥有一个身份证足以。这种概念化的推论虽然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在目前社会发展不平衡、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并不具有可行性,从现实情况来看,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坚持扎实推进、稳中求胜的原则。为此,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可以考虑设立一个过渡平台。城市郊区可考虑为农民工建立在城市定居的过渡“平台”。农民进城务工,如果没有当地的户口,这在社保及相关福利上很难操作。但在城市定居的费用,特别是居住的费用却很高,要做到举家迁移或者半举家迁移在短时间内很难。因此建议,在大中城市的郊区可以村委会为单位,选择非基本农田。为农民工建立单独的生活居住社区。作为农民转变身份、申领当地户口的过渡性“平台”。这样也可以给当地政府一个统筹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缓冲余地。(2)户籍改革过程要重视城乡之间资源配置的协调。城乡对资源占有、流动和组合的状况,决定城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与效果。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城乡之间存在着资源流动不畅、资源流向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公平、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矛盾和问题。这与户籍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在户口改革的同时,也使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公平配置,就可能缓解为获取优势资源而产生的人口聚集问题。(3)从试点到全国逐渐展开。中国户籍制度由于二元户口划分和迁移限制而变成一种粘附性制度。一直以来,许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被看成“改革开放前沿”。目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分的户口一元化改革已在很多省市试点推行,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成就,虽然在试点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对策及解决方法,就可以为户籍制度的改革做好准备。从试点逐渐过渡到全国,户籍制度就可以有效而有序的进行,在平稳中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2.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剥离与户籍所粘附在一起的福利户籍改革表面上看问题出在户籍制度上,其实更多的问题出在与户籍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利益蛋糕”上。在改革方向上,户籍制度改革需要顺应市场化和全球化之趋势,朝着公民身份制度方向发展,实现身份平等,逐步消除户口的难迁移性。户籍身份仅仅是登记公民身份信息和作为社会管理和司法实践的权威证明而已,制度中那些人为控制公民自主选择居住地和迁徙自由以及执行不公平资源配置的政策依据等内容,需要在改革中逐步剥离。随着户籍改革向纵深推进,取消城乡二元制户籍结构或许不困难,而剥离户籍的福利功能,缩小不同地域户籍的福利差异,才是户籍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中国经济转型30年》的中国社科院专家在书中说,城市户口的福利含金量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障碍,越是在户口中附着较多福利内容的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越难推进。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环境下,改革就要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要完全剥离户籍的福利内容显然不容易。(1)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行政机构的应对变革、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缩水、生产与分配的重大调整、社会保障体制的重新构建等等,必然会有重重阻力,但改革户籍实是大势所趋,因而必须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来减少阻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改革的困难,在于需要最少14个部门比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财政分配、教育保障的配合。1958年启动城乡户籍制度时,本来是由民政部负责的,但是近年的户籍改革,主要是由公安部来推动。其他涉及户籍改革的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而推进户籍制度盼配套改革的成败,主要就是与政府机构、各部委的协调配合有关。户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靠公安部一部之力不可能真正成功,需要一个更具权威的、能跨部际协调、得到充分授权的机构来统领这项工作。(2)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入手。户籍制度的改革首先要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入手。户籍改革其实不是简单的户口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附在户口本上的种种福利和待遇。要把户籍制度背后的利益关系理顺是很不容易的。放开户籍的难点在于社会保障的支付仅限于缴纳社保基金的就业人口,并且是有地域限制的。目前有些地区宣布一次性取消农业户口,变为统一的居民户,但这解决不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自主迁移的问题,而只是户口名称上的变化而已。其结果会在居民面前形成新的国民待遇不平等,甚至更加剧了对农民财产的平调和侵害。因此第一步必须解决社会保障支付在全国的均一性和全覆盖问题.建议对社保、业保、低保三项,制定全国统一的低标准支付标准。地区差,纳入商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的范畴综合考虑.不同所属单位的个人帐户,建议与商业保险挂钩,脱离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医保和教育问题,单独制定保障的政策。(3)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社保、子女就学等问题。在户籍制度和与户籍相连的就业制度作用下,城市管理部门制定了对于职业进入的种种限制。加上农民工自身素质普遍比城市居民低的现实,使农民工被排斥到了次属劳动力市场上,从事一些城市居民不愿干的工作,成为城市社会的底层,而且”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此外,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不能平等地享受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城市职工,不能平等地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正是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而成为边缘群体。也正是这种边缘性的社会地位使其难以享受社会保障权益。农民工的工资没有保障、安全工作条件没有保障、疾病工伤治疗没有保障、福利没有保障、养老没有保障、子女的教育没有保障。当前的户籍管理制度之所以要改,并非户籍本身有多大问题,而是在于户籍背后、附着在户口本之上的那些衍生物、那些特权。我们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先逐步取消这些附加在户籍上的政策规定和条件,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功能。凡是与户籍挂钩的就业、教育、住房、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等均应完全脱钩,利于人口在全国范围内能合理有序地流动起来。参考文献:[1]邓大松.社会保险.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2]郑新业.“户籍改革”新思维.中国改革.2007(8).[3]改革户籍制度:填平社会保障中的“贫富“鸿沟.工人日报.2008年04月23日.[4]傅晨.论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和任务[J].经济学家,2002,(3).[5]许经勇.城乡户籍制度下的农村城镇化与“农民工”[J].财经研究,2008,(3).[6]廖小军.中国失地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陈小利.户籍制度改革骤变论[EB/OL].=40582,2005-10-29
本文标题:户籍制度论文: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民活得有“尊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