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易筋甩手功真传原著~萧天石脚注~李章智2005.10.10前言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养生保健功法之一是「甩手功」,甩手功就个人所知,早在民国50年代就在台湾与香港等华人社会流行了,那目前就有关「甩手功」的资料很多,在『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总主编:萧天石-自由出版社-民国52年-P77页』有详加叙述(有兴趣的人可以买一本来研读)。其中「甩手功」的观点与要领应该出自萧先生(个人猜测,欢迎指证),由于内容不多,所以就此刊载供大家参考,并附上个人浅薄的看法,望读者海涵。先简单介绍一下萧先生的生平,让大家对于萧先生有个了解,先先生对于文化与出版界有重大的贡献。一九○九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线,三十一岁:在成都期间与任职中央军校之南怀瑾(著名密教上师)认识。经过2.袁焕仙与南怀瑾的介绍,认识光厚老禅师。三十四岁:得大病几乎快死掉,后来得到光厚禅师救治,而恢复健康。禅师传给净土、禅法与天台宗法法门,并嘱咐要遍参道家名师,访求延生续命之术,萧先生遵行禅师的交代,因而走上发扬道家文化之路。次年偕南怀瑾遍访僧道,曾参访岷山派罗门,师礼罗春浦真人,而得陈希夷先天道秘旨;又从二仙庵无名子道人,学得北派真诀。三十六岁:出任四川省灌县县长,三年多,而道教圣地青城山刚好在其管辖下,从天师洞之李八百丈人得其南宗真传;又由易道士心莹而得尽窥藏经楼之秘籍,并携出青城秘录及其它多种不传之钞本。四十八岁:出版《道藏精华》第一集,以后陆续出版至第十七集,费时二十余年。六十九岁:新文丰出版社公司印行《正统道藏》六十一册,先生为道藏编印委员会委员兼主编。一九八六年,七十八岁,十二月下旬,先生仙逝。(由上可知萧先生的甩手功是有传承有系统的,值得学习甩手功的人好好研读,其所提的次数与要领更是要注意,否则虽是简易功法也会造成身体的伤害。)(一)前言易筋甩手功,属于道家之导引强身治病功,为仙家初乘修持之安乐延年法门,乃外护功法,与华陀之五禽戏,及达摩之易筋经,张三丰之太极拳,同为强身治病、练形换形之3.助道品。达摩易筋经第十二卷中,不少节均曾提及之,但早已失传。道经青城秘录末卷,亦曾附录及此,以其简易易行,故文亦不详(所以萧先生因此就其所知详加说明甩手功的细节)。修道人入门时,亦间多传此功,以为却病治病与强健身心之用。四川罗门,则以此为外练换形的「辅助功」之一。其治病之种类甚.......多,尤以慢性病,其见效之速与收功................之宏,实不下于易筋、太极拳与五禽戏等多种拳术及动功,..........................切不可以其简易而轻忽之也。.............甚有谓其反属中老年人并与慢性病及因虚弱亏损而引起之病症,几无有不治无有不愈者!故特辑录之以供同好(练功调身仍须看症状,对症练功收效才会好,有一实例说明,有位学生因胸闷,自行练习甩手,经甩手后觉得胸闷情况改善,但是反而觉得内脏与子宫有严重下墬感,十分不舒服,所以练功的量与次数或要领都是要注意的,如同维他命吃多了也会中毒)。甩手特点是「上虚下实」动作柔和,精神集中,两手摇动。这样可以改变体质上盛下虚(比如高血压,头部发热、四肢冰冷)的状态,使下部坚固,上身轻松,疾病自去。反应问题:针灸推拿有反应,甩手更有反应。反应就是气血在起变化,于是胸腹松了,脚也热了,四肢末稍原来血液不足地方走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酸麻胀痛、4.冷热、虫爬、震动等等(气在人体内通行时会出现八触的现象,有现象随他去,但不需去追求这些现象)。病区反应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坚持有恒,则改善体质,战胜疾病,是毫无问题的。(二)实施要领甩手时,要身体站直,脚伸直,脚趾用力抓住地下,两脚伸开距离等于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摆动,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由堕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眼睛向前平视,集中一点,心中不怀杂念。只数数(心理只要专心数数目就可以,就跟气功数习法一样可以使人心专注),开始由一二百起,逐至每次五百次渐增到一千次为止,时间约三十分钟。嗣即洒腿,散步.......。(坊间有说到二千下~值得斟酌,一天多次练习的效果比一次长时间的练习安全,尤其是单一的功法练习不要一次练习太久,否则容易造成运动伤害或副作用,由于甩手功一次站30分钟,会造成下肢循环不良,所以练习完后要散散步,溜溜腿等收功操,活络两脚的气血,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甩手十九诀(参补记)「上宜虚,下宜实。头宜悬,口宜垂。齿宜叩,舌宜抵,津宜咽。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轴,臂宜摇,肘宜沈,腕宜重,手宜划,腹宜实,跨宜松,肛宜提,跟宜石,趾宜抓」5.(坊间只写十六字诀,除有遗漏外并有错别字)(四)甩手歌诀1.内中提。(吸气提肛,可以防止内脏下垂,与强化前后二阴的括约肌,有防止小便不禁遗尿等功效。)2.展开连绵摇关节,活络舒筋浊气沉,虚实变换利开合,气贯四肢百脉行。3.两脚踏实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头重脚轻病,精气充沛体轻灵。4.甩手治病啥原因,胜似推拿与金针,气脉不通起百病,心平气和病难侵。说明:「上三下七」指虚实,即上虚下实,明确地规定虚实的程度,和用劲的比例。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里三分,脚里七分,出手三分是虚,回手七分是实。全身来讲:用劲的比例是上面三分,下面七分。向前摆来说:开始出手是虚三分,接下来向后变实就是七分。从手来讲:手是可轻可重的,但手与脚始终要保持三分与七分的比例,手重脚更重,上重下更重,上用劲下更用劲。(注意一下甩手时下巴是否会往上抬下,我门诊偶而会看到脖子痛来的,问他们做过啥运动,甩手,一看,姿势都有问题.还有手太往后,前肩膀受力会大,如果原本肌力不足或关节6.不稳定的,也会有问题.有人甩手腰会出问题(每甩一次肚子就往前顶一下的)主要是整体姿势,如果姿势OK了,往下往后就比较没问题,只是往后身体其它部位受力较大.台东潘盈达医师)不用劲,不是完全放松,要用劲也不是全部用劲,全松不起作用,反而要搞错,而错了在于脚放松,手用劲一点,就成为上实下虚了。甩手表面看是注意手,听了用劲,当然是手里;不知还有脚的作用,还有腰的作用;而脚与腰是无形的,比手更重要,这点很难理解。打太极拳,从中医经络学说研究,就容易理解。(想要把甩手功练好,可以练练太极拳把身体的重心与虚实搞清楚,想把甩手的原理了解就需要懂中医,才可以懂得变化的原理,役功法而不役于功法,就跟医家说的:医必有方而不执于方的道理一样)甩手的手是从腰里出去的,而腰的根在脚,如果上(手)用劲,下(脚)不用劲,就叫失重。很多人只知道因车上船上跌倒叫失重;不知道头重脚轻现象,上实下虚现象也是失重;很多慢性病也是失重;(高血压是一个典型的上实下虚,出现头重脚晕的现象也是,中医是讲症状来决定虚实而非病名)肩胛胁起(疑似斜顷)也是失重;半身不遂也是失重;甩手的贡献就是在调整失重,7.变为平衡。脚里用劲有何必要?脚里涌泉穴是肾穴,(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心跳,失眠,按摩涌泉穴就能治疗,就能镇静。脚里还有五脏六腑的不少穴位,可以治五脏六腑的病,用劲即是调整,即是治疗。万病一针是夸大,但针灸推拿治病,不止百病,因此甩手治病,并不夸大,甩手本身是一奇迹。(治病有八纲来判定,才能对症治疗,针灸推拿有其适应症,同样甩手有适应与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关节脱位,除了推拿复位外,针灸、吃药、甩手可以见效吗?贫血不吃中药与食物补充营养,光靠针灸或甩手有用吗?)(五)甩手治病诀要甩手何以能治病?人体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中医认为是「气血」,气血有了问题,百病丛生;反之气血通畅,百病自去。根据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变气血,改造体质,掌握了主要原因,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原本萧先生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及对于癌症的治疗效果,也许当时有癌症的患者不若此时的多,现在也许多人练了甩手功改善的这些症状,其原因简单的说就是气血循环好的造成身体没有淤滞,身体机能自然改善而达到消除疾病的效果,但是并不是说生了病不去看医生,光靠甩甩手就能治疗或改善,这是不对的观念)甩手对眼睛有利,为什么?内经中说:「目受血而能8.视,」还是一个血的问题。气血走不到,当然引起各种病变,全身上下相通,脉脉相达,自然就没有病,有人认为眼睛是独立系统,与肌体关系不大的观点,实不尽然。甩手运动后,普遍的效果是:能吃饭、能走路、能睡觉、大便通,证明新陈代谢起了变化。(其实这样的效果就几乎能治疗现代人许多疾病,能吃饭表示胃气的功能良好,能吸收各种养份,能走路代表下半身肌力未衰退,能睡觉代表神经系统平衡而且睡觉是身体最佳恢复的方法,大便通表示毒素可以排出体外,肠子功能良好身体免疫功能佳。)半身不遂、中风高血压、关节炎,往往连在一起,这就是身体内部气血不平衡,影响流转分布,使经络、肌肉、骨骼起了变化。特点是两边的脉不一样,一边高(多)、一边低(少),有的每分钟相差二十跳、十跳(这一部分有待商榷),而往往一边手脚就有酸痛、麻木的反应,实质上,上下往往也有问题,上面充血,下面血不到。甩手对这个病有特效,为什么?甩手不独能治,而且还可以防止中风的前奏,中风是两边血流有问题,因此脉里反应出来不平衡,上下不平衡。中医有「脉从跟脚起」的讲法...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于甩手后脉有变化,脉代表五脏六腑。半身不遂是头重脚轻即上实下虚。按脉是中医一大发明,古代医学家对脉理作了很精细的9.工作,有辉煌成就,从脉的变化中可以了解五脏六腑的变化,体质的强弱。甩手之所以能冶病,关键在于能改造体质,既然能改造体质,当然也能从脉里反应出来。脉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气,气就损失了,是血分不足,甩手能够补血(应该是因为甩手刺激到肠胃的循环,使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所以有补血功效,另一说是血行于脉,气行于脉外,若是不能协调一致就会生气病或是血病,所以甩手使气与血速度一致,《难经》第22章: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就有控制气的作用。脉跳太慢的,在血流畅有阻碍和血气不足,甩手后四肢在运动,牵动背、胸、腹,阻碍打通了,淤血赶走了,当然脉也正常了。脉的改变是经络的改变,怎么改变?脉从脚根起(人身体的12经脉起于手指与脚趾,所以井、荣、输、原、经、合都在四肢末端。),甩手重心在脚,脚用劲,如老树生根,和打桩一样打下去,使脚里的气血起了按摩作用,由此而通达全身,肌肉、皮肤、骨节、骨髓,改变。(六)补记十九字诀用法(一)上宜「虚」。虚乃空虚之意,上体自脑以下宜虚,虚则空灵自在,而不滞重呆板也。(二)下宜「实」。实乃后重之意,下体自腰腹以下宜10..实,实则稳健刚重,而不轻浮虚弱也。(三)头宜「悬」。「悬」者挂也,似有绳悬起顶上之发,可以上接天气也。(四)口宜「垂」。垂者自然垂合,将嘴巴微微合起,下颚并微向后收,以防削往上冲(冲)也。(五)齿宜「叩」。叩者即上下齿微微用劲相叩,叩齿乃道佛门中静坐时常用之工(功)法也。(六)舌宜「抵」。抵者即舌尖微微上挠(翘),抵住上龈,以接神水及任督脉气也。(七)津宜「咽」。咽者即咽华池神水,俗所谓吞津之工(功)法也。(八)胸宜「絮」,「絮」、是棉花,想着胸部如棉花一样轻松无力。柔和而不用劲也。(九)背宜「拔」,「拔」者,像有东西在上,,用力将你的背脊拔了起来,使上挺也。(十)腰宜「轴」,「轴」、是车轮的轴心,想象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转。直竖如轴心也。(十一)臂宜「摇」,手臂似扒船然轻轻在摇。(十二)肘宜「沉」,肘即手?,在甩手之际,用意沉下往后甩出。(十三)腕宜「重」,在甩手时,腕部应该用力下后翻并且将掌突筋露,使胸部挺张。11..(十四)手宜「划」,划者划船者也,手向后作划船状。也是使内脏不断牵动。(十五)腹宜「实」,如果肚子像铁石之实,则自有上轻下重之感。(十六)跨宜「松」,双足稍为扎马,跨部自然轻松。(十七)肛宜「提」,像忍大便一样,将肛门上提。为不必用劲,使其自然也。(十八)跟宜「石」,将臀部稍微下沉,腰伸直,自然脚跟稳如盘石。(十九)趾宜「抓」,用意念想着一双足掌似有勾抓着地面,不由自主便达到「上虚下实」。个人练甩手功的经验:1、甩手时有时手会有麻酸的感觉,但不用刻意追求这些感觉。2、甩手一段时间后感觉经常放屁,放屁次数比
本文标题:易筋甩手功真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7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