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青岛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青岛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9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青岛市概况........................................3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3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4第三节资源现状........................................5第四节生态环境现状....................................6第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7第一节“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效........................7第二节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10第三节青岛市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13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16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6第二节发展目标及主要指标.............................19第四章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25第一节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25第二节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28第三节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建设...........................34第四节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37第五章空间布局.........................................45第六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及关键技术与装备..54第一节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54第二节关键技术与装备.................................64第七章实施效果分析.....................................67第八章保障措施.........................................71附表:青岛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表1前言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即3R原则),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本质上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从法律的高度将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把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青岛是我国东部的沿海开放城市,人口密度高,环境容量小,经济总量大,资源自给率低,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青岛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青岛市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海水综合利用、新能源开发使用等领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青岛市能源、水、矿产等资源的消2耗仍将呈逐年增加趋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二五”专项规划(第二批)编制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字〔2010〕30号)要求,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组成《青岛市“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协调工作组,协调、指导并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受市发展和改革委委托,青岛市工程咨询院牵头,有关专家参与,组成规划编制组,完成了《规划》编制。规划提出了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明确“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保障青岛市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目标,推动建立循环型的农业体系、工业体系、服务业体系和社会体系,并重点打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和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产业基地。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青岛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及相关规划、文件等为编制依据,是青岛市“十二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纲领性文件。3第一章青岛市概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概况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图1青岛市区位示意图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全市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北部为大泽山,南部为胶南山群。全市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二、气候特点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又具有显著的4海洋性气候特点。市区年平均气温12.7℃。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降水量年平均为662.1毫米,年平均气压为1008.6毫巴。年平均风速为5.2米/秒,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十一五”期间,青岛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0年青岛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666.19亿元,在全国各城市中居第10位,实现财政总收入1990.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2.6亿元。近年来,青岛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降低;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重型化明显;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2010年青岛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9:48.7:46.4,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0.9:59.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35012万吨和1201万标准箱,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4505万人次和580亿元。青岛市已初步建立起家电电子、汽车造船、石油化工和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形成了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港口、钢铁六大产业集群,构建起了以港口、旅游、海洋三大特色经济为核心的经济体系。2010年末青岛市户籍总人口为763.64万人,其中市区(七区)人口275.5万人,五市(县级)人口488.14万人。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549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50元。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69.4万人,基本5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196.4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9%。2010年全年青岛市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72项,成交技术合同2050项,成交额16.01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10735件,授权专利6796件。青岛市在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首批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并先后荣获“中国最佳商务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品牌之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第三节资源现状能源现状。青岛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一次能源全部需要从外地输入。“十一五”期间,青岛市社会能源消耗总量为17312.86万吨标准煤;年均增幅为8.53%、年均能源弹性系数为0.61,吨标准煤GDP产出率为1.19万元。2010年,青岛市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4008.91万吨标准煤。单位GDP综合能耗0.7727吨标准煤/万元,较2005年下降22%,年均降幅为4.85%。水资源现状。青岛是我国北方沿海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688.2毫米,水资源总量22.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13立方米,亩均占有量306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12%和15%,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绝对缺水标准。2010年青岛市水资源总量15.88亿立方米,供(用)水6总量9.4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4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73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1.07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2.8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补水0.35亿立方米。市区总用水量3.76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1.15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49亿立方米。矿产资源现状。青岛地区已发现各类矿产66种,多为非金属矿。优势矿产资源有石墨、饰材花岗岩、饰材大理岩、矿泉水、透辉岩、金、滑石、沸石岩等。海洋资源现状。青岛海洋资源丰富,胶州湾及青岛近海是各种经济鱼虾类的产卵和多种经济海洋生物的繁衍栖息场所,生物多样性程度高,鱼类、贝类、藻类等海洋动植物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海水捕捞和养殖的良好条件。其他资源现状。青岛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在部分区域还分布有地热资源。第四节生态环境现状2010年,青岛市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1天,优良率90.7%。市区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8%。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8058.35公顷,增长12.84%;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26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4.5平方米。全市现有公园数量80个。7第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第一节“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效青岛市循环经济起步较早。近年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等手段,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取得了积极进展,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了重点突破,初步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组织保障体系,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有关规划,出台了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和法规,设立了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为青岛市循环经济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设了能耗动态监测系统,有效降低了青岛市的工业万元GDP能耗水平。实行用能登记制度和合理用能评估制度,初步建立了能源消耗增量调控机制。万元GDP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0.99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0.77吨标准煤。清洁生产持续推进。自2002年起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工作,截至2010年,青岛市共有440家企业通过审核验收,403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万元产值清洁生产贡献8率达到2.51%。清洁生产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全市形成了清洁生产指导和服务体系。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突破。水资源节约水平不断提高,到2010年,青岛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为22立方米/万元,工业取水量在总取水量中所占的比值已下降到37.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1.03%。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不断被破解。在工业领域,青岛碱业集团公司的白泥、发电企业的粉煤灰、青岛红星化工厂堆存多年的铬渣、青岛海晶化工公司的电石泥、青岛钢铁集团的钢渣等均得到了很好的资源化利用。在城市建设和生活领域,青岛市建设了青岛垃圾焚烧发电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生化处理场等项目,为下一步开展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打下了基础。积极扶持建筑废弃物再利用项目建设,为实现建筑废弃物规模化再利用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在农业领域,大力开展
本文标题:青岛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9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