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职业高中古文试题大全
古文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范增数.目项王(数shù,看、示意)B.霾.两轮兮絷四马(霾lǐ,一种动物)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夙sù,早时)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兵bīng,作战)2.下列句中的“与”和“与时俱进”中的“与”字用法及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C.彼与彼年相若也D.相如闻,不肯与会3.根据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加点的词语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则应节而舞,益奇.之③大王必欲急.臣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⑤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⑥外连横而斗.诸侯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②⑤│③⑥D.①⑤│②③│④⑥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亦尤今之视昔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蒲苇纫如丝5.下列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秦人不暇自哀D.大王来何操6.下列加点词词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B.小学..而大遗C.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7.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次:岸边,水边B.虽趣舍万殊.殊:不同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曾经D.感慨系.之矣系:附着,随着(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一觞.一咏A.道芷阳间.行B.族.秦者秦也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死生亦大矣B.蔺相如者,赵人也C.且相如素贱人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译: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热闹场面。B.足以极视听之娱。译:足够用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有时就着自己所爱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增加B.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C.数罟.不入洿池罟:用网捕鱼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莩:野草(2)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申之以孝悌之义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移其粟于河内C.君何以知燕王D.求人可使报秦者(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养生丧死无憾”中的“生”活用相同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B.宁许以负.秦曲C.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D.毫毛不敢有所近.(4)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B.本文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及“行王道”的具体做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珰dàng,耳坠)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dù,量一量)C.多于在庾.之粟粒(庾yǔ,露天的谷仓)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jiū,罪过)10.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A.不拘于时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辇来于秦D.赵尝五战于秦11.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是故哂之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余之力尚足以入D.均之二策12.下列句中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A.乃使其从者衣.褐B.项伯杀人,臣活.之C.古之学者必有师.D.但以刘日.薄西山13.下列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D.故燕王欲结于君1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操吴戈兮被犀甲B.终老不复取C.一尊还酹江月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D.然力足以..至焉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B.而又不随以怠.怠:懈怠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看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辅助(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常在于险远”中的“险远”活用相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且庸人尚羞.之C.毫毛不敢有所近.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余之所得也A.掭以尖草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C.可使有勇D.玉斗一双(4)下列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弃甲曳兵而走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终继五国迁灭..迁灭:灭亡B.始.有远略始:起初C.洎牧以.谗诛以:因为D.或未易量.量:量一量(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毕礼而归.之C.外.连横而斗诸侯D.成以其小,劣.之(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赵尝五战于秦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具告以事C.是亦走也D.感斯人言(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二败而.三胜蟹六跪而.二螯加之以.师旅洎牧以.谗诛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辞.楼下殿辞:躲避B.剽.掠其人剽:抢劫,掠夺C.明星荧荧..荧荧:眼光迷乱D.缦立..远视缦立:慢慢地站住(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朝.歌夜弦A.群贤.毕至B.风.乎舞雩C.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北.收要害之郡(3)下列句中的“之”与“齐楚之精英”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杳不知其所之也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D.填然鼓之(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整段文字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众多,揭露秦朝统治着奢侈的生活。B.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应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细致描写了宫人梳妆打扮的情景以及“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D.宫中珍宝之多,一方面表现出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出他们抢夺劫掠的行径。19下列句中与其他加点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相如廷.叱之。20指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不然,籍何以至此?C.求人可使报秦者。D.大王来何操?2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大王来何操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毋吾以也2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沛公奉卮酒为寿2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B.沛公军.霸上C.范增数目.项王D.刑.人如恐不胜2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相如因.持璧却立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C.因.循守旧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5.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话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派遣将士守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B.所以派遣将士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C.用派遣将士守关的办法,来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D.之所以派遣将士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破灭之道.也(规律)②率.赂秦耶(全都)③固.不在战矣(所以)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⑤诸侯之所亡.(灭亡)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2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28.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①比喻论证②对比论证③类比论证④引用论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9.对“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送给秦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愈厉害。B.秦国送给的越多,秦国所受的侵害就越厉害。C.六国送给秦国越多,秦国受到的侵害就越厉害。D.六国送给秦国的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3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始速.祸焉速:快速地B.赵尝.五战于秦尝:尝试C.则胜负之数.数:数字D.洎.牧以谗诛洎:及,等到3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谓智力..孤危B.刺客不行..,良将犹在C.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李牧连却.之B.义.不赂秦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日.削月割33.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34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A.亦将有感于斯文B.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不拘于时35.下列句子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出.人也远矣出:出现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C.耻.学于师。耻:以……为耻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3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矣B.圣人之所以..为圣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小学..而大遗37.下列加点的字跟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A.稍稍宾客..其父B.成以其小,劣.之C.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D.吾师.道也3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笨。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低贱,就会有羞耻之心;官职显贵,就会有献媚之举。C.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3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求人可使报秦者D.无使为秦人之积威所劫哉4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惑:疑难问题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小的方面的学习C.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族:宗族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盛:大,高4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跟“而耻学于师”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皆出于.此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师不必贤于.弟子D.不拘于时,学于.余4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一项是()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B.巫医
本文标题:职业高中古文试题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9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