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6届聚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山西省)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2篇 马说
课标21篇文言文梳理及阅读训练第12篇马说第12篇马说[唐]韩愈版本及考情(人教八下23课,苏教八下4课,北师八下六单元;2013年山西已考)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人,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二、重点字词1.字音①世有伯乐.()②祇.()辱于奴隶人之手③骈.()死于槽枥之间④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⑥才美不外见.()lèzhǐpiánsùdànsìxiàn2.通假字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今异义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②安.求其能千里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④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通“饲”,喂养“见”通“现”,表现“材”通“才”,才能“邪”通“耶”,相当于“吗”古义:这样今义:判断词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古义:有时今义:或者4.一词多义①能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②策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③食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能力能够驱使马鞭子动词,吃动词,通“饲”,喂养5.词类活用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做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动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形容词做动词,吃尽数量词做动词,行千里6.其他实词①祇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②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③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⑤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⑦执策而临.之________辱没两马并驾吃一顿况且,尚且正确的方法通晓,明白面对7.虚词意义及用法①其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③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它的表疑问反诘,相当于“难道”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代词,代“驱使千里马的”介词,用介词,按照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④之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祇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音节助词,不译结构助词,的三、重点句子翻译1.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面。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食量让它吃饱,马嘶鸣,可是马的主人却不通晓它的意思。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拿着鞭子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四、问题探究1.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什么寓意?“千里马”寓指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赏识、运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指愚昧无知的封建统治者。2.怎样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作用。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有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5.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①用正确的方法使用人才,任用人才②要给予人才正确的优良待遇③要善于听取人才的意见。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我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五、文章中心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词语中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2.翻译下列句子。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②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A3.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千里马的才能不能被发现,才能无法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待遇,遭遇种种耻辱。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社会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发现、善待和重用,他们往往被埋没。二、(2014·湖北孝感)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4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已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视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释】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B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解析】①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②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解析】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的颜色与九方皋所说的不一致。D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译文: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伯乐回答说:“我的子侄都是些下等之才,(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挑担子打柴草的人,叫九方皋,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可以把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事情告诉他,请让我引见他。”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本文标题:2016届聚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山西省)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2篇 马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1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