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触角端部基部基部端部小后片头部前后鞘翅左右基部端部端部基部复眼口器外内前胸背板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识别:体长3.0~4.5毫米,圆筒形,全身赤褐色,甚至是黑色,背面略有光泽。头部额区明显延长成喙,形如象鼻,有“象鼻虫”之名。触角8节,膝状。前胸背板上有许多明显密集的小刻点。鞘翅上有4个淡黄色斑点。习性:重要蛀蚀性储粮害虫。最适发育温度为28~30℃,最适相对湿度为70%。主要以成虫在仓内越冬。雌虫产卵时,先在粮粒一端用其喙凿一小孔(卵窝),然后在孔内产一粒卵,并分泌粘液封闭小孔,因此在粮粒表面看不到玉米象所产的卵。3—4天后卵就孵化为幼虫,蛀蚀粮粒并逐渐蛀入内部。危害:卵、幼虫、蛹和羽化前成虫均在一粒粮粒中发育,对储藏谷物的损失很大,也可危害干果、中药材、薯干和挂面等储藏物。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防治:空仓消毒,杀灭遗留下来的和越冬的成虫。仓库周围施药消毒,并布防虫线。对触杀剂较敏感,在储藏粮食未发生害虫之前或仅有少量发生时可用谷物保护剂:5ppm保粮磷,15~25ppm防虫磷,5~10ppm甲基嘧啶磷,5~15ppm杀虫松,0.5ppm溴氰菊酯。如已发生危害,可用PH3进行熏蒸。米象Sitophilusoryzae(Linnaeus)识别:外部形态与玉米象相似,一般不能加以区别。习性:同玉米象。危害:同玉米象。分布:最适发育温度为30~33℃,由于性喜高温,因而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分布较多。防治:同玉米象。玉米象和米象的区别种类属性玉米象米象个体大小个体较大(约4.5毫米)个体较小(约3.5毫米)颜色可为黑色不会是黑色鞘翅上斑纹较小较大触角3、4节的长度比为5:33、4节的长度比为4:3上述各项区别往往有误差,因而不能作为定种的依据。米象Sitophilusoryzae(Linnaeus)识别:体长约3.5毫米,圆筒形,全身赤褐色,背面略有光泽。头部额区明显延长成喙,形如象鼻,有“象鼻虫”之名。触角8节,膝状。前胸背板上有许多明显密集的小刻点。鞘翅上有4个淡黄色斑点。习性:重要蛀蚀性储粮害虫。主要以成虫在仓内越冬。雌虫产卵时,先在粮粒一端用其喙凿一小孔(卵窝),然后在孔内产一粒卵,并分泌粘液封闭小孔,因此在粮粒表面看不到玉米象所产的卵。3—4天后卵就孵化为幼虫,蛀蚀粮粒并逐渐蛀入内部。危害:卵、幼虫、蛹和羽化前成虫均在一粒粮粒中发育,对储藏谷物的损失很大,也可危害干果、中药材、薯干和挂面等储藏物。分布:最适发育温度为30~33℃,由于性喜高温,因而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分布较多。防治:空仓消毒,杀灭遗留下来的和越冬的成虫。仓库周围施药消毒,并布防虫线。谷物保护剂:5ppm保粮磷,15~25ppm防虫磷,5~10ppm甲基嘧啶磷,5~15ppm杀虫松,0.5ppm溴氰菊酯。如已发生危害,可用PH3进行熏蒸。黄粉虫Tenebriomolitor(Linnaeus)识别:体长13.0~15.0毫米,扁平,长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前胸背板之宽大于其长,背面刻点间距较大,不甚密集。触角11节,其端节的长度大于宽度;触角第3节之长度短于第1和2节之和。每一鞘翅上着生纵行数条,末端圆滑,各足细长。习性:完成一代需1年以上,最长可达600天,一般每年仅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次年5月成虫开始出现。每一雌虫可产卵280~500粒,卵期约15天;幼虫期300~600天不等。幼虫耐饥,不吃食物和水也能存活6~9个月。成虫寿命长达3个月。可在粮库墙角,地脚粮和潮湿腐烂的粮食中发现,也可在面粉,麸皮和原粮中发现。黄粉虫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生活,它的存在是忽视粮库清洁卫生工作的一种标志。危害:黄粉虫是食腐性昆虫,喜食腐败变质的食物,因而常发生于潮湿并开始腐败的粮食内。分布:全国各地。防治:维护粮库的清洁和保持储粮干燥,是防治其发生的最好办法。如已发生危害,可用PH3熏蒸。姬粉盗Palorusratzeburgi(Wissmann)识别:成虫体长2.5~3.0毫米,扁平且呈长椭圆形,褐色至暗褐色,有光泽。头部宽扁;复眼圆形,很小,黑色;触角11节,末端数节膨大呈棒状。前胸背板宽大于长,略呈横方形,前缘比后缘稍宽,两个前缘角略向前突出,两个后缘角几乎为直角。鞘翅上有8条由点构成的纵线。姬拟谷盗是同物异名。习性:每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仓库尘芥、粮食碎屑中越冬。成虫取食由米象等蛀蚀性害虫所形成的谷物碎屑,因而常与米象、玉米象等栖息在一起。每代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与食物密切相关。若以玉米粉作饲料,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完成一代约45天。在温度30℃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每一雌虫可产卵100多粒。成虫寿命可达5月以上。危害:谷粉、面粉、麸皮、豆类、干植、木材等。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防治:参照赤拟谷盗的防治方法。书虱Liposcelis(sp.)识别:成虫体长1.0mm~1.5mm,扁平长椭圆形,柔软半透明,灰白色或黄褐色,头大、复眼较小,后唇基十分发达,呈球形凸出;成虫、若虫均无翅。口器咀嚼式;腹部10节,无尾须。习性: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仅有卵、若虫和成虫这3个发育时期;一年3~6代,以卵越冬,善爬行,喜高温,其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宜的组合是30℃和70%~80%。常栖息于粮堆表层30cm以上或群集在仓库门、窗附近;生活期的长短,由饲料、温度和湿度决定。危害:重要后期性害虫,为害禾谷类原粮和成品粮、油料、药材、动植物标本、书籍等,大量发生时易引起储粮局部发热。分布: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防治:注意仓内的清洁卫生,同时尽量降低仓内温度和湿度;大量发生时,可采用PH3连续二次低剂量熏蒸。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maculatus(Fabricius)识别:成虫体长2.5~3.5毫米,长卵形。触角11节,略呈锯齿状,第1~5节黄褐色,其余黑色,也有全都是黑色的。复眼突出。前胸背板疏生金黄细毛,后缘中央的瘤突密生白色细毛。鞘翅长,鞘翅的长为其宽的2倍,鞘翅上的斑纹两性变化。两鞘翅的淡色区构成“x”的图案。臀板外露,较小。后足腿节呈三角形。习性:一年5~6代,以成虫或幼虫在豆粒内越冬。在幼嫩的豆荚上或仓内储藏的豆粒上产卵。雌虫产卵可达100多粒,平均90粒,产卵最适温度为25℃。在仓内,卵产在完整豆粒的光滑表面。发育最适温度为35℃,相对湿度75%。成虫有假死性,善飞。危害:豇豆、豌豆、扁豆、蚕豆、菜豆、赤豆、绿豆、大豆、鹰嘴豆。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湖南、江西、湖北、山东、河南等省区。防治:参照豌豆象防治方法。黑毛皮蠹Attagenusunicolorjaponicus(Reitter)识别:成虫体长3.0~5.0毫米,椭圆形,背面密生暗褐色毛,鞘翅基部、前胸背板两侧及后缘着生黄褐色毛。触角11节,触角棒3节,雄虫触角末节之长约为第9、10二节之和的3倍,雌虫触角末节之长略长于第9、10二节之和。黑皮蠹Attagenuspiceus(Oilver)是同物异名。习性:一年一代,以幼虫在仓库缝隙或尘芥物中越冬。在20℃完成一代约需180天。成虫寿命约15天,一般不取食粮食,在晴天,经常飞到田间取食花粉和花蜜,然后交配、产卵。每一雌虫可产卵50~100粒。幼虫期较长,约100天,要蜕皮8~20次,老熟幼虫在幼虫皮壳内化蛹。幼虫有负趋光性,喜潮湿,耐饥俄能力强。危害:幼虫严重危害毛纺织品,羽毛制品及兽皮等,对谷物和油料也有一定危害。分布:全国各地。防治:对谷物可用PH3熏蒸。对于毛纺织品等物品,要密闭储藏,以防成虫产卵。药材甲Stegobiumpaniceum(Linnaeus)识别:成虫体长2.0~3.0毫米,长椭圆形,暗赤褐色,略有光泽,密生倒伏状毛和稀的直立状毛。鞘翅上各有9条明显的纵纹。触角11节,3~8节为小珠形,9~11节扁平膨大,末三节长度之和约等于其余8节的总长。头部隐藏在前胸背板之下,呈下口式,背面不能见。前胸背板像帽状并隆起,在后缘中央有一纵隆脊。习性:一年2~4代,以幼虫越冬。最适发育温度25~28℃,相对湿度95%。在24℃和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生活周约70天。成虫和幼虫喜在坚硬的食物上蛀蚀。在粉屑中,幼虫常结缀粉屑而形成小团;在薯干、中药材中则蛀蚀成隧道发育、化蛹,直至羽化为成虫。耐干燥。成虫善飞。危害:谷物、粉类、面包、图书、尤其对中药材危害最严重。分布:全国各地。防治:可用PH3熏蒸;如中药材有此虫危害,可采用气调处理或药材甲诱捕器(S.PANICEUM)进行诱捕。拟裸蛛甲Gibbiumaequinoctiale(Boieldieu)识别:成虫体长2.5~3.5毫米,宽卵形,赤褐色,发亮而有光泽,背面高凸而呈球形。触角丝状,末节稍膨大,其长约为身体长度的2/3。前胸背板短小,并与鞘翅一样光滑无毛。两鞘翅不仅互相愈合,而且与身体愈合,又向下延伸把腹面两侧包围。后翅消失。各足细长,腿节端部膨大呈缍状。习性:在华中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粮食碎屑地板间隙和包装物缝隙中越冬。次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并产卵。7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虫发生。在春、夏二季的自然环境下,完成一代约80天。成虫行动迟缓、喜阴暗,有假死性。危害:大米、麦类、面粉、谷物、面包、饼干、肉干、中药材、动物标本等。分布: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辽宁、吉林、江苏、上海等。防治:做好粮库内外的清洁工作。如粉类粮食发现此虫,可采用PH3熏蒸。细胫露尾甲Carpophilusdelkeskampi(Hisamatsu)识别:成虫体长2.5~4.0毫米。卵形,头部及前胸背板黑褐色,鞘翅暗褐色,有光泽。触角11节,较短,末端3节明显膨大而呈椭圆形。前胸背板梯形,前缘较后缘狭许多。鞘翅肩部和端部各有一黄色或褐色斑纹。鞘翅短,腹部末2节外露。足胫节端部不明显扩大。习性:一年发生数代,在夏秋二季完成一代约需20天。幼虫有群集性,行动敏捷。成虫善飞,常在黄昏活动。喜食腐败及发霉的食物。危害:大米、谷粉、油料、中药材等。广泛发生于粮仓、酿造厂、米面加工厂、中药材库及食品仓库。分布:南方各省区。防治:保持储粮干燥。15~20ppm防虫磷与谷物拌和。PH3熏蒸。黄昏时,把仓门打开,使其飞出;白天关闭仓门,以防止飞入。咖啡豆象Araecerusfasciculatus(Degeer)识别:体长2.5~4.5毫米,椭圆形,暗褐色,密生红褐色细毛。喙短而粗,不明显。触角11节,很长,端部3节扁平且膨大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前缘较后缘略窄。鞘翅背面略凸,表面密生黄、褐两种颜色细毛,并形成有规则的圆形花斑。露于鞘翅的臀板狭小,呈三角形。习性:田间和仓库均能繁殖。每年3~4代,以成虫越冬。在温度27℃和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以玉米作饲料,完成生活周期约27天。成虫善飞,能跳,有假死性。危害:食性十分复杂,主要危害咖啡豆、可可豆、玉米、面粉、干果、甘薯片、酒曲等储藏物品;而且严重危害中药材,是中药材的主要害虫。有近50种中药材受其危害,其中以麦冬、党参、防风、山药等危害尤为严重,甚至把这些中药材蛀蚀一空,而丧失其药用价值。在咖啡产区是咖啡豆的主要害虫,若储藏保管不妥,咖啡豆在6个月储藏期中,重量损失可达30%。分布: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均有分布,北方地区较少。防治:加强入库检验。如有少量发生,可用5ppm保粮磷、15ppm防虫磷、5~10ppm甲基嘧啶磷、0.5ppm溴氰菊酯作为谷物保护剂处理粮食;也可用PH3熏蒸。干果露尾甲Carpophilusmutilatus(Erichson)识别:成虫体长2.5~3.5毫米。长椭圆形,背面略隆起,淡褐色至黑褐色,稍有光泽。触角11节,较短球杆状,第二、三节等长,末端3节显著扁平膨大而呈圆形。前胸背板略成梯形,宽大于长(1.5︰1)。鞘翅两侧平行,以端部1/3处最宽。中胸腹板有一条光滑而略隆起的中纵纹。雄虫后足胫节基部1/3处突然扩大。腹部末2节外露。习性:一年发生数代,以成虫在仓内缝隙,铺垫物底下群集越冬。幼虫活动敏捷,嗜食高水分粮食和干果。成虫善飞。危
本文标题:重要储粮害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1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