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高二政治课件
邵武七中政史地教研组执教者:陈贤强2005年3月23日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学目标:理解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并能举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练习思考:1、现代的读书人与过去的读书人比较,所学的功课多,这是为什么?2、点子大王有很多“点子”,这些“点子”从何而来,为何而去?说明: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两个事例说明什么?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说明: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可见,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里固有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王阳明“格”竹子有一天,王阳明在家里和一个朋友热烈讨论如何悟彻天下万物的道理,做成圣贤。王阳明指着屋前亭子旁边的竹子,叫他的朋友去面对竹子思索。他的朋友就早晚坐在竹子前面,想彻悟其中的道理。由于经历虚耗过多,到了第三天,就病倒了。王阳明还不死心,自己也坐在竹子前面,但是始终悟不出什么道理,到了第七天,他也病倒了。于是,他们两人都感叹圣贤确实难以做到,他们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悟彻天下万物的道理。思考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一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说明: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三提”)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思考4:射电望远镜使人们可以观察到10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人造资源卫星帮助人们弄清地球的资源分布;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快更准;国际互联网的建成极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上述事例说明什么?说明: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结论(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的这话说明什么?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结论(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思考5:课本P114页“打捞石兽”的事例说明了什么?结论(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明确:第一、“检验认识”的含义是什么?第二,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第三,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正确认识的特点和实践的特性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综上所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课堂小结:目标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是与实际相符合的认识。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只有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客观事物才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人们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所以,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这种实践与被改造的对象本身并不等同。实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而不是与实际相符合。认识是否正确,需要实践去检验。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③实践出真知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C巩固练习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巩固练习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巩固练习“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段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哲学道理?学以致用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综合提高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摘自十六大报告试用本课内容分析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综合提高分析下列说法主要包含什么哲学道理?1、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叫陶知行,后改为陶行知。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打不相识”。4、一分辛苦一分才。
本文标题: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高二政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3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