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单选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2.“七艺”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树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4.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极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6.高等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7.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8.(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9.(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10.在现代经济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间联系密切,(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11.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4%的投入,33%的经济增长贡献。12.(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13.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智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14.(发展科学智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15.威斯康星大(校长范海思)是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威斯康星思想服务社会1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8世纪)。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9世纪初德国大学)。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19世纪末美国大学)。二、多选1.高等教育出现了多样化,如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2.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培养专门人才、科研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3.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4.直接为社会服务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三、判断1.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2.阿什比提出,人类教育史上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等。四、简答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重点)(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热敏的收入。5.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6.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1)7.“威斯康星思想”的内容(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8.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论述题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文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资源,高等教育应该具有文化的性格与文化的使命自觉。在当前,文化处于荒漠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应该坚持文化的内嵌。2.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文化多高等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B.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C.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体现为一下两点: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B.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首先,文化是社会精神的产物,而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产物的重要部门之一;其次,高等教育是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重要领域,通过相互交流,高等教育可以发挥其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再次,高等教育提供文化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文化的能力,推动文化的更新)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一、单选1.从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看,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高等教育目的是对所有接受高等教育者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3.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展开的,针对特定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规定。4.高等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5.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单选或判断)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7.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办法二、多选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2.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具有导向作用、具有调控作用、具有评价作用、具有激励作用。3.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德与才的关系、身与心的关系、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4.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5.教育目的制约着: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立、教学效果的评价6.美育培养的目的: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三、判断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2.教育目的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四、简答1.高等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一)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过去,关心现在,憧憬未来。(二)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比较扎实、专精的现代化理论知识。(三)在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各种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四)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一、单选1.纽曼人文教育思想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的概念。(个人本位价值观)《学记》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社会本位)2.杜威早就论定单向抉择属无谓之举,他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3.历史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是两种最基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4.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数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50%以上时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5.我国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二、多选1.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2.在近代纽曼针对大学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提出了他的人文教育思想,即大学教育的宗旨在于训练心智ipy个人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3.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4.通才教育有三个明显特征: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型;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5.专才教育的三个明显特征: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6.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部分。7.高等教育平等包括: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8.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三、简答1.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保罗朗格朗提出)。(论)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1.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单项度: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要求,但没有义务,是一种单项模式。提出“双向度”:社会为教育提供良好氛围,有义务提供服务。)2、两种价值学则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个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一、单选1.我国高等教育属于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2.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德国洪堡柏林大学现代学位制度的确立3.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4.当时代,围绕着(高等教育公平和学术优秀)的价值观念,逐渐形成了带有本国特色的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5.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6.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二、多选1.高等学校学制建立的依据:(1)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2.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中国澳大利亚(4)公立和私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美日。3.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根据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主张广泛开展世俗的科学教育和发展民族文化,提倡学术自由,实行教学和科研的统一。4.教育部就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24字方针。5.各国招生制度的类型:(1)统一的入学考试类型(2)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6.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的原则:系统原则、整体效应原则、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动态性原则。7.高校教师任职情况的考核包括: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三、论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要点)(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单选1.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组织活动的权力。2.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3.目前我国高校的改革重点是,在强调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同时,应适当的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提高高校中学术委员会机构的地位,加强其学术决策职能。二、多选1.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2.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意大利、瑞典;(2)权力分散型的高
本文标题:高校教师资格证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3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