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竞赛
第一关:胸有成竹——必答题第二关:先锋时刻——抢答题第三关:风险提速——风险题——必答题由每组的3、4号同学回答,每题10分,不对不得分,组员提示得5分1、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的是哪次战役?A.四渡赤水B.渡过金沙江C.遵义会议D.强渡大渡河2、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最大胜利的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一二•九运动3、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冒风险去谈判?AC1、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是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强渡大渡河2、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下列哪次会议上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3、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CD转战陕北,1947年3月1、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师D.三大主力红军会师2、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B、苏联红军的参战C、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D、美国投放了两枚原子弹3、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什么重要意义?D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红一方面军渡过下列江河的先后顺序是①湘江②乌江③金沙江④大渡河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2、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A、1945年8月15日B、1945年9月2日C、1945年9月9日D、1945年10月1日3、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哪一个历史阶段?AA战略大决战1、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是在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月D.1935年10月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A、联共抗日B、反蒋抗日C、逼蒋抗日D、国共合作3、西安事变的结果?这个结果有什么意义?BC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揭开中华民族抗战序幕的是?3、下面表格是哪次战役?指挥者是?主要目标?意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七七事变战役时间战斗次数毙伤俘日伪军人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3个半月1800多次4万多人2000多公里近3000个百团大战、彭德怀、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是?2、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A、歌颂祖国B、抗日救亡C、追求理想D、抨击时弊3、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什么时间?有什么重要意义?遵义会议B占领总统府,1949年4月23日,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1、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2、1945年,经过重庆谈判,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了A.《停战协定》B.《双十协定》C.《共同纲领》D.《和平建国纲领》3、遵义会议的意义?台儿庄战役B确立了…这次会议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1、指挥台儿庄战役的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2、你知道抗日战争期间及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3、识下图,回答问题(1)右图是在。(填地点)历史上这里曾发生了什么事情?(2)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卢沟桥延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李宗仁平型关大捷1、(1)这两幅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2)该历史事件发生于何年何月?(3)日本在该事件中共杀害中国同胞多万人。2、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东北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中原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0C•1、在下图方框内填入字母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只填字母代号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3、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威胁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有①南京②上海③广州④武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BCD刘伯承、邓小平D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揭开中华民族抗战序幕的是?3、下面表格是哪次战役?指挥者是?主要目标?意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七七事变战役时间战斗次数毙伤俘日伪军人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3个半月1800多次4万多人2000多公里近3000个百团大战、彭德怀、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1、(1)这两幅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2)该历史事件发生于何年何月?(3)日本在该事件中共杀害中国同胞多万人。2、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东北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中原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0C1、长征中红军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的是哪次战役?A.四渡赤水B.渡过金沙江C.遵义会议D.强渡大渡河2、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最大胜利的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一二•九运动3、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冒风险去谈判?AC——抢答题1.抢答题共10题,全班同学均可抢答,答对同学可为本队加分,每题10分。2.主持人读题后即可抢答,但必须遵守纪律,纪律混乱给小组扣5分。淮海战役这场战斗发生在1948年11月,陈毅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是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的01辽沈战役这场战斗发生在1948年9月,胜利后使我军对敌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它由林彪、罗荣桓指挥发起,是我军进行战略决战的第一场战役,攻克锦州后,我军对敌军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全面封闭了敌军进出东北的大门。02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这是日军精心策划发动的一次有目的的侵略事件,它进一步暴露出日军侵略中国的野心,中国军民对侵略者的奋起抵抗标志着全国性的团结抗争的的开始,发生地点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拥有举世闻名的“卢沟晓月”美景。03西安事变这是一次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此事始发于1936年12月12日,它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事件始发主角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地点在西安临潼华清池04孙中山他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取得了光辉的革命胜利,他领导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投身革命事业,并终身为之奋斗,他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作为领导革命的旗帜。05辛亥革命这次事件1911年10月10日晚爆发,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它为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画上了句号,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不久建立起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06张謇这一时期外国在中国内地设厂开矿进行掠夺的行为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他是晚清的状元,却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工厂,他创办的工厂叫做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一个缩影。07长征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一次壮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它这个传奇性的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1936年10月结束后,毛泽东写诗赞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得等闲”。08中共“七大”它是民主革命时期一次重要的事件,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发生于1945年4月的陕西延安,毛泽东在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09陈独秀他是中国革命的先驱和重要领导人,在他的组织下中国无产阶级力量蓬勃发展,在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开始前,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有利倡导者,曾任北大文科学长,他在1915年于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很快《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0《双十协定》这是一份为避免战争签订的文件,签订双方却并不都是真心为和平而签订,协定规定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文件签订日期是1945年10月10日。11中共“一大”这是一次能够载入史册的会议,在上海召开,在浙江嘉兴结束,这一天是1921年7月23日,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会上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陈独秀被选举为领导机构中央局的书记。12挺进大别山此事是一次艰辛的跋涉,却成为人民解放军在战略上翻身的一次转折性壮举,它开始于1947年6月,是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率领下进行的,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一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3遵义会议这是一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永久载入史册,它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保了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航道前进,它发生于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被围追堵截的关键时刻召开。1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这一事件标志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1927年9月秋收起义的失败是毛泽东率部转战的直接原因,中国工农红军便诞生于此。它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并在毛泽东等领导下形成燎原之势,15——风险题风险题分为5分、10分、15分、20分供选择。其中炸弹题一道,幸运题一道。炸弹题选中后回答正确可得到相应分数,反之则扣掉相应分数的二倍。选中幸运题答对就可获得2倍分数。当时分数最高者有优先选择权,依次类推。阅读下列材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请你回答:①“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②该事件发生后,侵略者又相继制造了哪些类似事件?③东北人民一直到了“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中正。”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请回答①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②材料一电文中所说“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③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蒋介石对日什么态度?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张学良、张学良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袭击沈阳北大营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东北三省沦亡了。1、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英明领导下,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1)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哪三个阶段?(2)就中共本身来说,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大决战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阅读下列材料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陈毅贺“七大”闭幕请回答:①材料中的“百年积弱”和“八载干戈”各指什么?②中共七大是何时何地召开的?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百年积弱”指的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八载干戈”指的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进行8年。1945年4月,延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竞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6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