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高三政治课件高三政治综合练习评析高三政治课件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高三政治综合练习评析分数段90分以下90————99100——109110——119120分以上人数39111710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数及格率113.5133844794%一、练习总体情况1、分数2、得分率较低的题目:题号1426283739满分2331118平均得分1.161.451.75.59得分率58%48.3%57%50%50%3、试卷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1)部分知识点的掌握不理想,记忆与理解不到位。如14、28、39题,失分较多。(2)问题集中表现在解答辨析题的能力欠缺上,如37题,失分太多。(3)综合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如39题第二问。第14题: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就会减少许多该办事情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上述分析体现了()(1)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2)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统一(3)联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曲折性统一A(1)(2)B(3)(4)C(1)(2)(3)D(1)(2)(3)(4)(一)、典例剖析二、重点分析c第26题、2005年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旧中国长期处于任人欺凌宰割的地位。这使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认识到和平是创造幸福和繁荣的保障,没有和平就谈不上发展,丧失发展缺乏实力就无法维护和平。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意识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先行后续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ABC第28题、2005年4月29日,《人民日报》指出,在实际生活中,集中过了头,必被民主打破;自由太多,终被纪律约束;权利在手,义务也在等待;丰裕之时,当心灾祸袭来。这表明()A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B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C矛盾双方具有对立性D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ABD做选择题的感悟想一想,谈一谈:做选择题的基本要求:1、理解记忆书本基础知识,这是做选择题的前提和基础。2、做题时要细心,要审清题干、题肢的规定性,抓关键词语,而不能粗心大意。3、具体方法主要是排除法:(1)排错法:首先要排除本身错误的选项。(2)排异法: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亦排除。(3)排除二级延伸:非直接联系而是间接联系者不选。(4)排重法:肢干双重者不选。4、检查时没有确切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要慎重选择。第37题、辨析: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二)、重点突破:参考答案: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党坚持依法执政的表现,是党领导立法工作,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条件.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还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自己活动根本准则,在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宪法法律风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体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要求.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包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个方面,其中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题中观点认识到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对完善党执政方式的积极作用有合理性,但认为“不断完善党执政方式就是要坚持把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片面的.第一、审题能力不强,对辨析题中的辨析点把握不全、不准,造成漏辨、错辨。解答辨析题方面存在的缺陷:第二、对命题中的合理成份和不合理成份不能从多角度进行剖析,即论据不充分。第三、答题不规范,罗列课本观点,缺乏条理性,逻辑性。拟出提纲组织答案解答辨析题的一般思路:审题,找准辨析点(关键)分层设问命题观点有合理性吗?为什么?命题观点有不合理性吗?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教材及时政,并结合背景材料)逐层分析(重点)(1)肯定合理成分←相关理由;(2)否定错误成分←相关理由;(3)小结(提出解决方法或对题中说法进行定性)。背景材料: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违约毁约、偷税漏税、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普遍存在着,并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辨题:信用的缺失都是市场惹的祸分析思路:第一层:信用的缺失与市场有关系吗?为什么?第二层:市场经济一定会产生失信现象吗?为什么?辨析点:分层设问:诚信缺失与市场的关系拓展训练:参考答案:(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可能会导致不正当的经济行为,违背诚信原则。(2)但是诚信的缺失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诚信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原则,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同时,市场经济有法制性,要求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3)失信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利已主义的产物。题中观点是不全面的。第39题第(2)问:题(略)分析:1、本问考查的是根据调查统计数据,结合背景材料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合理化建议。2、存在的问题:失分较多,失分主要集中在不能审清题意,结合时政背景回答问题,提出建议,这说明对综合探究试题要高度重视。(三)、综合探究:材料二据报道,春节前夕,北京保姆市场上走俏,月薪3000元雇不上满意的保姆,各地各企业难找到足够的劳动力特别是脏重的活没人愿干,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奇缺。材料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国家规定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必须控制在4.6%以内,各地采取了多种扩大就业措施。(1)根据上述材料高三某班同学围绕“促进就业问题”展开探究学习。假如你是该班学生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确定这一研究课题的依据。(2)根据经济常识为政府降低失业率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3)通过调查,同学们领会了党和政府重视就业问题的意义,联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党和政府解决劳动者就业的政策与措施所体现的哲学道理。(4)劳动者要认清就业形势,请你就“劳动者如何就业”提两项措施,并分别说明其哲学依据。参考答案(1)待就业人数增加,就业矛盾突出;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职业技能低;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平衡,需要加以调整。(2)①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机会②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努力扩大就业渠道③劳务输出(或实施“走出去”战略)④帮助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任答三点即给满分)(3)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略)。共性个性统一(分析略)。(4)①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择业观。哲学依据是: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或科学社会意识指导作用也可);②提高两个素质,参加培训等。哲学依据是:内外因辨证关系;③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持不懈。哲学依据是:要重视量的积累。(答出其中两条即可,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三、课堂小结:1、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考纲(06江苏高考说明)要重视每一个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2、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对辨析题的解题训练,重视综合探究题。谢谢大家!2006年四月十四日
本文标题:高三政治课件高三政治综合练习评析高三政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6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