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旅游犯罪研究王学峰(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系2000研,济南,250014)摘要:旅游犯罪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新问题,文章对旅游与犯罪两者的关系进行讨论,并阐述了常见的旅游犯罪类型及特点,最后就其预防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关键词:旅游;犯罪;犯罪预防;THESTUDYOFTOURISMCRIMEWangXue-feng(DepartmentofTourism,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250014)Abstract:Tourismcrimeisanewissuewhichcausespeople’sconcernwith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dustry.Thepaperdiscus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ourismandcrime,thenpointsoutsomecommonclassesandcharacteristicsofcrime.Intheend,it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theproblem.Keywords:tourism;crime;crimeprecaution;蓬勃发展的世界旅游业在为各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各国文化科技交流的促进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产生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涉及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犯罪现象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它不仅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降低了旅游质量,使旅游地苦心经营的旅游品牌毁于一旦,而且会破坏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秩序、公共道德,甚至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不安定;因此对于开展与旅游有关的犯罪现象的研究,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维护旅游业这个极其脆弱而又极具经济意义的产业来说显得尤为必要。1、旅游犯罪的界定关于旅游犯罪的定义,主要包括对旅游者实施的犯罪、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对旅游设施的破坏等,还包括旅游者本身主动实施的犯罪。本文所指的旅游犯罪仅指狭义上的以旅游者为犯罪客体的犯罪。2、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犯罪的关系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犯罪现象已引起众多关注,尤其在旅游实业界与理论界之间,他们的研究主要对旅游犯罪产生的根源以及活动规律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打击旅游犯罪的有效对策,维护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从现有资料看,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远较国内丰富,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旅游业发展与旅游犯罪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如Jud(1975)、Nicholls,Leland(1976)、Fujii,EdwinT,JamesMak(1980)、Pizam,Abrabham(1982)、Walmsley(1983等学者对此进行过分析研究。二是对各种具体犯罪问题的探讨,如Zonana,VictorF(1980)曾对夏威夷的暴力性犯罪现象进行探讨。国内鲜有这方面的论述,更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总结,黄建军曾对昆明旅游犯罪进行过有益的研究。最早对旅游业发展与旅游犯罪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是Jud,Jud曾对墨西哥的32个州的旅游与犯罪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发现与旅游高度相关的是财产类犯罪,而暴力性犯罪则相关性不大。另外,Fujii和Mak对夏威夷的研究指出随着旅游者的增多,盗窃与强奸等犯罪现象也越来越多。而Pizam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与犯罪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因果关系,他通过对全美的社会调查发现旅游与犯罪这二者之间相关性不大,尽管他后来的研究揭示旅游业的发展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笔者认为,尽管犯罪现象在旅游业开展以前就已存在,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二者虽然不是呈简单的正相关关系,但绝非完全无关;这二者之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会促进旅游业与犯罪的同步增长,毕竟旅游业的发展为犯罪活动提供了特殊的条件。3、旅游犯罪的原因分析对旅游业发展中犯罪现象出现和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本身就意味着这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3、1旅游活动的特殊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旅游者涌向旅游目的地,必然会引起社会人口流动的加剧,旅游者的频繁流动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而且旅游过程的“食、住、行、游、购、娱”无形中增加了与犯罪分子接触的机会,刺激犯罪现象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犯罪活动在人口流动频繁的情况下也很难被破获,犯罪成功率的增长又成为刺激犯罪分子进行新的犯罪活动的诱因。3、2旅游消费行为的特殊性旅游消费是一种超出日常生活消费的高消费,刺激人们的物欲与享受欲,其消费行为的特殊性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一些意志薄弱者经不起引诱,不顾法律道德的约束,会不择手段的掠取钱财,甚至铤而走险,坠入犯罪泥潭。这一点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更为突出。Cohen(1996)曾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岛屿旅游胜地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纯朴的民风逐渐消失,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向游客兜售各种粗制滥造的传统工艺品,以次充好欺骗旅游者的钱财,更有甚者,对游客进行抢夺、偷窃等掠取钱财。3、3旅游者行为方式的特殊性首先,旅游者初到某地,人生地不熟,且往往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或其它贵重物品;其语言、服饰、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与当地居民显著不同,因此容易识别;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情况或危险区域不熟悉,其自我防范、抵御攻击的能力较弱,因此极易成为犯罪分子首选目标。其次,旅游者在旅游过程当中,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比如用膳场所人多混杂,住宿地的旅行疲劳,交通路上的安全隐患,游览地的风景吸引,购物场所的欺诈蒙骗,娱乐场所的色情引诱等,旅游者稍不注意就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另外,旅游者在异地旅行当中,出于种种原因会进入一些比较危险的区域(旅游区的僻静处,某些娱乐场所等),从而难以保障其人身财产的安全;或者,旅游者参加的某些旅游活动或由于过分投入,或由于时间、地点的不适易遭到犯罪分子的侵害。所以,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旅游者提高警惕,有意识的减少与犯罪分子的接触机会是防止被侵害的最好策略。3、4其他因素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价值观念的扭曲,以及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许多行业场所由于一般公众的不常光顾,客观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一个缺乏监督的犯罪机会。另外,旅游目的地管理方面存在种种不足之处,比如旅游解说系统中关于犯罪方面的内容和提示信息有待完善,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旅游犯罪的发生。4、常见旅游犯罪类型4、1侵犯财产类犯罪主要包括盗窃、诈骗、抢劫、抢夺、欺诈勒索等,暴力性犯罪相对较少,且往往与财产类犯罪相联系。这类犯罪的核心目的是非法获取钱财,它具有作案数量大、范围广、破获难度大等特点,其主要根源在于旅游者本身行为方式的特殊性。4、2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权利的犯罪这类犯罪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抢劫、抢夺等是以取得侵害对象的财产为主要目的,但同时又侵犯了犯罪对象的人身安全,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1994年3月21日发生在浙江千岛湖的特大抢劫杀人案,犯罪分子暴力抢劫后焚烧“海瑞号”游船,致使船上32人全部遇难(其中台胞24人),此案震惊海内外,不仅使当地的旅游业一落千丈,而且对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不利影响。4、3性犯罪与色情引诱犯罪这类犯罪主要针对男性游客而言,旅游者初到外地,或出于好奇、或出于不明真相、或追求刺激而光顾一些个体、私人开设的娱乐场所,经受不住色相的诱惑,比如三陪女、按摩女、陪泳女、陪歌女、陪舞女等,往往使游客分心从而钱财被盗;这类场所实际上是一些变相的色情服务场所,旅游者的光顾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宜保障,此类案件已屡见不鲜。笔者认为,旅游业在营业场所、营业设施和营业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给这类犯罪提供了场所。许多旅游服务项目由于大部分当地居民很少涉猎,从而给犯罪分子利用这类场所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方便,即使像旅馆那样常见的旅游服务设施,也由于适应旅游者安全、舒适、保护个人隐私的需要被免于进行大规模公开的社会治安检查,从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若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与犯罪分子勾结,便会导致此类犯罪更加猖獗,影响十分恶劣。5、旅游犯罪的特点5、1在时空分布上呈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旅游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一般而言,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地区和旅游旺季,由于犯罪分子有较其它时间和地区更多的作案机会,因此犯罪率较高。关于这点,早在1974年经济学家Mcpeters和Stronge就指出,主要经济类犯罪如盗窃、抢劫、抢夺等的多少与旅游的淡旺季有高度相关性,即旅游犯罪的季节性十分明显。同样,Walmsley、Boskovic和Pigram在分析了澳大利亚三个不同的旅游胜地的情况之后也得出了类似结论。通过与其它犯罪案件的时空分布特点相比较,其规律性更为明显,所以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旅游业发展是犯罪现象增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促成因素。5、2在犯罪内容上大多与物质利益有关,这主要由旅游消费的特性所决定的旅游消费是一种高消费,追求舒适和享受,旅游活动的开展会刺激人们的物欲,因为有了钱才可以享受,对于意志薄弱、法制观念淡薄的人来说,容易受到金钱的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另外,此类财产性犯罪公安部门限于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如诈骗案的立案标准提高到2000元,实际上远高于此的案件派出所也不愿立案,因为此类案件难破,会影响破案率指标。所以犯罪成功率的增加也加剧此类犯罪现象的发生。5、3在犯罪种类上也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犯罪手段多样化,且变化频繁在旅游业发展早期主要是财产性犯罪,旅游者是主要对象,其钱财是主要目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关系的不断复杂化和犯罪机会的增加,犯罪分子的欲望不断膨胀,犯罪种类和手段较前明显增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内容、方式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以满足旅游者新的需求;而犯罪分子针对不同的旅游者、不同的旅游方式和内容,采取不同的犯罪手段,令人防不胜防。比如盗窃和诈骗,其手法可谓五花八门,主要有:扒窃、抢包、麻醉抢劫、割包、邮票行骗、假药、假古董、假首饰、摆赌行骗、假意代买火车票、色情引诱抢劫、假装帮别人照看行李骗走财物等。小结:国内外大量的实地研究均表明,总体来说,旅游者相对于当地居民更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具体上说,前者更易受到财产类犯罪,比如盗窃、抢夺、抢劫等;而后者则更易受到暴力性犯罪,如谋杀、强奸等。但是,犯罪率与旅游地的旅游者的密度、数量、类型等因素相关性不大。争议最大的依然是犯罪现象到底是不是旅游业发展的灾害性影响,关于这一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6、解决旅游犯罪的途径与对策6、1对旅游犯罪现象要高度重视,从理论和实践上要进行深入研究。6、2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另外,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有更为直接的法律依据。6、3从旅游者角度考虑,在旅行游览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减少与犯罪分子接触的机会,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提高警惕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6、4从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来说,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建立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打击犯罪效果,强化打击力度,在游客集中的景点景区设置旅游警察,负责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及相关事宜;完善旅游解说系统中的安全和自我防范内容,杜绝旅游管理漏洞,防止犯罪发生,保护旅游活动主体免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将旅游犯罪的发案情况作为各旅游部门企业的考核指标之一,加强宾馆饭店的防范措施,从硬件设备和软件管理两方面着手综合考虑,确保旅游者安全与舒适,如饭店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等。6、5建议保险公司设立旅游安全保险并推广普及,让游客自主选择,切实保障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6、6利用新闻媒介对当地居民经常进行旅游宣传,使居民了解旅游业在本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有关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培育居民的旅游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及时解决当地居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满足他们在工作、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要求,消除与旅游业之间的相互矛盾、隔阂和不理解。参考文献:1、黄建军,昆明旅游犯罪研究,旅游学刊,2000,42、Medachesney_Li
本文标题:旅游犯罪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70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