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附件1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一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2014年9月1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技能竞赛为导向,进一步培养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促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发展,为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一、竞赛组织机构本次竞赛设立竞赛组织委员会、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竞赛实施组和竞赛监审组四个小组。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安排如下:(一)竞赛组织委员会1.人员组成主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副主任: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盛明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副巡视员袁芳委员:综合观测司司长王劲松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预报与网络司司长顾建峰人事司司长胡鹏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宋云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曹晓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敬枫蓉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竞赛处处长贾伟一中国农林水利工会林业气象工作部部长刘季英22.工作职责负责竞赛重大事项决策、竞赛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审定。(二)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1.人员组成主任:综合观测司副司长李昌兴成员:综合观测司地面处佘万明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人工影响天气处孙锐预报与网络司预报处黄卓气象探测中心业务处雷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汤志亚四川省气象局办公室廖邕2.工作职责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综合观测司),负责协调、落实、检查与竞赛相关各项目的执行情况;负责竞赛组委会的日常工作;参赛人员抽取和确定。(三)竞赛实施组1.人员组成组长: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曹晓钟成员: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曹云昌气象探测中心气象装备保障室邵楠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业务处段丽3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教务处刘莉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马尚昌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王柏林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郭建侠气象探测中心地面与高空观测室张鑫2.工作职责负责编制各项竞赛试题。在竞赛过程中,负责对竞赛试题及答案进行技术解答,对试卷进行监管、保密;负责竞赛用自动气象站设备的安装、调试、监管、布置、维护等;组织监考人员监督各考场竞赛纪律;组织阅卷人员负责各项竞赛答题的审阅、打分;组织记分人员将各项竞赛答题计分、记录、归总;负责安排住宿、饮食、布置赛场等后勤及会务事项;负责获奖证书的制作、管理;负责工作证、参赛资格证的制作、发放等;负责考试用具的监管。(四)竞赛监审组1.人员组成组长:中国气象局直属机关工会张跃南成员: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全国委员会待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待定中国气象局人事司郭彩丽中国气象局驻局纪检组方勇2.工作职责负责监督裁判职责、监督考场秩序、监督违纪人员处理、4监督竞赛评卷计分;负责竞赛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向组委会提出处理意见。二、竞赛安排(一)竞赛地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二)代表队及参赛选手1.名额。各省(区、市)气象局均组队参加竞赛,行业内相关单位可组队参加竞赛。各代表队领队1名、教练1名、参赛选手3名。2.参赛选手确定。各省(区、市)气象局参赛选手由单位推荐和竞赛组委会抽取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省(区、市)气象局推荐两名参赛选手,竞赛组委会在各省(区、市)气象局上报的所有满足参赛资格的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中随机抽取两名(其中一名为参赛队员,一名为替补队员),由各单位推荐的和竞赛组委会抽取的选手共三人组成参赛队伍。行业内相关单位推荐三名选手组队参赛。3.参赛资格。参赛选手包括省(区、市)气象局推荐2名和竞赛组委会抽取1名,已参加过三届竞赛或取得个人全能前三名的不得再参加本届竞赛。(1)各省(区、市)气象局推荐的2名参赛选手需满足以下条件:i.在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从事观测、预报或服务业务的人员;ii.在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上累计工作时间达到3年5及以上;(2)竞赛组委会抽取的参赛选手需满足以下条件:i.在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从事观测、预报或服务业务的人员;ii.在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上累计工作时间达到3年及以上;iii.年龄在45岁(1969年12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三)竞赛日程安排预计竞赛日期:2015年1月下旬,赛程3天。表1竞赛日程安排时间内容第一日(报到)全天代表报到20:00-21:30预备会(各参赛队领队参加)第二日(竞赛)8:00-9:00开幕式9:30-12:00综合业务基础理论14:00-15:30计算机综合处理15:40-16:10云天观测(现场目测,分3组,视天气情况而定)16:10-17:00自愿参观自动气象站竞赛设备20:00-23:00评卷、计分第三日(竞赛)8:30-12:30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14:00-14:30云天观测(现场目测,分3组,视天气情况而定)19:30-22:30评卷、计分第四日(总结)9:00-11:00闭幕式(总结、颁奖)注:云天观测(现场目测)视天气情况而在二个时间中选一个时间来比赛。(四)参赛须知1.参赛队员需携带的物品(1)笔记本电脑(可带扩展键盘):应满足以下要求,6分辨率1024*768,操作系统Win2000或以上版本,能够安装并稳定运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ISOS-SS)。由于电脑的软、硬件故障或病毒发作影响比赛的,后果自负。参赛队员进入赛场后,不得安装、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无线上网功能。(2)身份证、上岗证:用于报到时资格审查。2.报到注意事项(1)各参赛代表队应按时报到。(2)报到时,领队、教练应出示本人身份证,确认后发给工作证;参赛队员应出示本人身份证和上岗证,确认后发给参赛资格证。(五)竞赛选手序号和座位确定办法1.参赛选手序号的确定(1)各参赛队的三名选手,按姓氏笔画(增序)分别排序为1、2、3号。(2)将各参赛队,按照省(区、市)的惯用排序(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其后续接各行业队)进行排序。(3)各参赛队排序后,首先按各参赛队第1号选手从001号开始进行选手序号确定(例北京队的1号选手序号为001号,天津队的1号选手为002号……);当各参赛队第1号选手排序完成后,续接各参赛队第2号选手进行选手序号确定。依次类推,至全部选手排序完成。72.参赛选手的座位确定(1)按照选手序号,自考场第一排右(主席台正向)起向左从001号开始排定选手的座位号,至第一排结束。(2)第一排排完后,自考场第二排右(主席台正向)起向左,继续排定选手的座位号。(3)依次类推,至全部选手座位号排定完成。三、竞赛内容与评分标准竞赛内容包含三个竞赛科目:综合业务基础理论(含观云测天)、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计算机综合处理,满分400分。表2竞赛科目及分值序号竞赛内容分数比例1综合业务基础理论19047.5%观云测天102.5%2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10025%3计算机综合处理10025%总分-400-(一)综合业务基础理论1.竞赛内容表3综合业务基础理论竞赛内容及分值序号竞赛内容分数占基础理论比例1防灾减灾与公共气象服务66.535%2气象预警预报66.535%3气象观测和技术保障5730%总分-190-(1)防灾减灾与公共气象服务部分竞赛内容:考查气象灾害防御、预警信息发布、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风险业务和人工影响天气知识。8表4防灾减灾与公共气象服务竞赛试题范围序号竞赛内容比例竞赛大纲1气象灾害防御知识9%1.《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3.《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4-1.《关于下发气象灾情收集上报调查和评估规定和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的通知》(气预函〔2008〕67号);4-2.《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4.《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5.《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建设规范》。2预警信息发布知识5%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33号文件)。3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知识10%1.《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2号);2.《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3号(含附件));3.《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4.《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4气象灾害风险业务知识5%1.《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规范(试行)》;2-1.《泥石流和滑坡风险普查技术规范》;2-2.《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3.《山洪灾害实地调查指南》;4.《暴雨洪涝灾害致灾临界(面)雨量确定技术指南》(1.1和1.2术语和定义)。5人工影响天气知识6%1.《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44号);3.《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气发〔2003〕56号);4.《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安全操作规范》;5.《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QX/T151-2012);6.《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试行)(2)气象预警预报部分竞赛内容:考查天气学基本概念及天气分析与预报的基本思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卫星气9象应用基本知识、天气预报与气象灾害预警的业务规范。表5气象预警预报竞赛试题范围序号竞赛内容比例竞赛大纲1天气学基础12%天气学基本概念及预报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不同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天气图识别基础,气团、锋面、高空槽、切变线、辐合线等天气、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天气形势及要素预报;暴雨(雪)、雷暴和强对流、热带气旋及其外围风雨、局地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和预报思路。试题范围:1.朱乾根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竞赛内容包括:第一章第3节;第二章;第五章第1、2节;第7章第1、2节;第九章第8节;2.寿绍文等.天气学分析(第二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竞赛内容包括:第1章,附录1,2,天气图识别基础。2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基本知识10%掌握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业务应用,内容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基本原理;雷达基本图像识别基础;雷暴的分类及其雷达回波特征;雷暴和强对流的环境背景;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灾害性对流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回波特征和临近预报方法。参考书目:俞小鼎等.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竞赛内容包括:第一、三章,第五章第1、3节;第六章。3卫星气象应用基本知识3%掌握卫星图像在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内容包括:气象卫星探测基本原理;各观测通道(主要是红外和可见光)卫星图像的特征和典型应用;卫星图像上的云与云系及其相关天气系统识别;云图上的对流云识别。试题范围:陈渭民.卫星气象学(第二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竞赛内容包括:第二章第三节,第五章,第六章3-5节,第七章1-3节,第八章第2节。4预报预警业务规范类6%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热带气旋等级、冷空气等级、沙尘暴天气等级、雾的预10报等级、降水量等级等气象相关标准。试题范围: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气发[2008]476号;2.《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气办发[2010]19号;3.《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4.《热带气旋等级》(GB/T19201-2006);5.《冷空气等级》(GB/T20484-2006);6.《沙尘暴天气等级》(GB/T20480-2006);7.《雾的预报等级》(GB/T27964-2011);8.《降水量等级》(GB/T28592-2012)。5业务发展政策及规划4%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试题范围:1.《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意见
本文标题:第九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一届全国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7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