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移动医疗的七种盈利模式
移动医疗的七种盈利模式2014-08-0514:42:58来源:浙江新闻网作者:【大中小】浏览:41次评论:0条一、提供临床信息给到医生移动医疗已经影响到医院的医疗管理方式、医患沟通模式、医生从业生态等。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Epocrates,专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2012年收入约为1.2亿美元。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教授刘清君说,医疗服务信息化是国际发展趋势。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竞争力。信息化能够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也可以实现一定的盈利。然而,目前医院和服务商都面临着难题。首先是经费问题,一些医院难以承担上千万元的启动费用以及昂贵的后期维护成本,只在部分科室应用移动护理服务,导致系统应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是技术障碍。目前移动设备面临无线网络信号不均匀、条码识别率不高、待机时间短等问题,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另外,医院内部基于新型业务的流程和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应用效益还无法准确评估。2.为企业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美国数百家企业现已通过保险公司或直接与远程医疗提供商建立合作,以此减少开销,并为员工提供全天候医疗服务。美国维朋健康险公司评估发现,参与远程医疗服务的用户,平均每次问诊能节省71美元,大部分人还节约了2~3小时时间。在刘清君看来,广义上的远程医疗至少应该包括两大方面,即偏重诊病的远程医疗系统,以及偏重健康管理的平台。前者解决的是看病难问题,比如国内很多医院开始形成规模的远程会诊系统,后者解决的是防病问题。在盈利方式上,远程医疗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减少了时间上的浪费,还能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优化分配。中国科学院慢病监控与预防控制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海英表示,目前远程医疗还缺乏一套完善的标准规范,需要克服保证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维护网络安全等难题。另外,不管是哪种远程医疗,都需要专业医师的参与以及设备支持,配套硬件能否跟上,以及医务人员的软件支持能否保证也需要考虑。3.导医服务提供健康咨询客户关系服务是指根据医生和患者的需求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商业联系。美国ZocDoc公司根据地理位置、保险状态及医生专业为患者推荐医生,并可在平台上直接完成预约,目前公司的融资总额已接近1亿美元。刘清君认为,目前国内由商业机构提供的医疗咨询服务与之类似,如丁香园、好大夫网站等开通的专家推荐及预约服务。有些APP也已开始转变商业模式,如“春雨医生”已宣布实行会员制,即购买8元/月的会员后,可享受不限次数的免费咨询,非会员用户的提问次数则被限制为每10天一次。目前“春雨医生”已拥有1500万注册用户,汇集了超过5000名经过认证的三甲医院医生;“快速问医生”已赢得超过220万用户,提问量突破3万。专家认为,美国在移动医疗中发现的隐私及信息安全问题,在中国也需要解决。另外,在政策和监管尚未完善阶段,确定医生和机构是否具有资质是个大问题,网站、APP是否有行医资格,需要相关部门证实。最后,对于虚拟世界中的医疗责任如何鉴定,更是难题。4.医院联网,网上诊病、开药在美国,多家诊所联网运营,病人可以从网上预约并索取处方药,获得检查结果的电子版,并通过网络查看个人健康结论。医生则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电子病历。不过,因为医疗模式的不同,目前还未能在我国发展。刘清君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可以借鉴到我国的医院当中。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已经基本构成完整的移动医疗系统。比如,通过“移动医生应用”,医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患者病情,并同步做出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即使医生不在医院,也可以根据系统信息申请诊断报告、下医嘱。然而,刘清君表示,当前医院之间的信息化建设还都不够完善,彼此之间患者的电子病历、诊疗信息基本没有通过信息交互技术实现共享,患者自然也就体会不到移动医疗带来的便利。即使有些公司提供了健康管理、诊疗辅助服务,也会因缺乏医院这一重要环节,使效果与盈利大打折扣。5.利用手机客户端管理慢病移动医疗拥有经济高效、方便医患间沟通等特性,这也使得它能够和慢病管理成为一对好搭档。日前,美国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研发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成为首个获FDA批准的可帮助医生优化开具处方的手机应用。在国内,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推出“中国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工程”,计划实现患者通过手机APP与医生的直接联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伟伟教授说,在社区开展移动医疗服务,对心血管病防治意义重大。中国的慢性病人超过三亿,移动医疗的产品可以让用户自己管理疾病。当用户规模上升后,社会和商业价值就将体现出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也认为,移动技术一定会改变慢性病的管理。不过他指出,移动医疗APP将可能遇到患者隐私保护、医嘱合法性等问题,如不解决这些问题则很难全面推广。专家还表示,移动医疗APP还不能“垄断”慢性病管理领域,毕竟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不习惯用移动医疗。6.可穿戴医疗,实现监测和数据采集可穿戴设备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它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有两大类:一是体外数据采集,比如血糖监测系统。二是通过体征数据(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体温、热消耗量等)监测来帮助用户管理重要的生理活动。刘清君认为,可穿戴医疗设备为个性化医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商业机遇。在理想情况下,它能收集一套患者的长期数据,通过与人群的基准数据对比,来发现用户中长期的慢病风险。医生也能获得患者疾病变化、康复进展等重要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医疗方案。不过,专家认为,可穿戴医疗应解决数据的可靠性问题。另外,技术支撑及普及健康管理概念也是当务之急。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明说,可穿戴医疗设备真正有价值的是收集的数据,但目前缺乏系统管理和专业指导。7.健康大数据价值无限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也积累了大量与消费者健康相关的数据,大量信息通过深度挖掘可以产生无限的商业价值。刘清君认为,通过医疗数据库可以搜索病人信息,通过移动技术,患者可与医生随时联系,以数据为内容的移动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整体投资上,也有明显差距。专家表示,大数据服务市场的关键,在于分析与数据匹配的社会互动关系,研究人们之间的信任建立、互动形成。在美国,医疗诊断类的评价应用已成为建立医患互信的渠道。病人通过对医生信用的评级,公开数据,使移动医疗的潜在价值得到发挥。但在中国,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快速恢复医患信任,才能有效地发挥移动医疗的作用。另外,数据的不断增加导致了“数据洪灾”,现有数据不是不够大,而是大得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分析,海量数据还未能连接在医院、医生和病人之间。专家最后表示,虽然发展火爆,但国内多数的移动医疗企业仍然处于用户积累的初级阶段,比如现在比较热的消费型医疗概念设备,大多集中于某些简单数据的监测与记录上,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互动性较差。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市面上的多数移动医疗企业均未解决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不论是慢性病的管理还是为客户提供远程医疗,所有数据的最终接收端应为医生。但由于我国公立医院医生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放,医生很难通过这些移动医疗为客户提供详细充足的专业建议。此外,移动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许多挑战,比如移动应用少、技术限制、安全性、预算等,这些因素让国内移动医疗最终实现盈利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本文标题:移动医疗的七种盈利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7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