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镇化&下一阶段的增长动力巴曙松国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汇聚财智共享成长问题:灯光代表城市繁荣的“亮度”2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的两件大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然而,魔鬼可能藏于细节之中,斯蒂格利茨的这个判断把握了故事的轮廓,却可能忽略了故事的细节。胡焕庸线汇聚财智共享成长目录框架新起点新征程投资机会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框架定义驱动力小结条件应用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定义:何谓城镇化?城镇化的逻辑起点是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分布。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要素流动带来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这种转变发生的地方形成或扩大城镇、城市。人员与效能定义条件应用小结城市的形成(扩张)生产结构的转变就业结构的转变消费模式的转变规模经济、专业化、交通运输、市场贸易人口、土地、资金的流动居住方式的转变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定义:何谓城镇化?城镇化的重点:过去20年城镇化的重点体现在生产结构的转变,表现为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的持续下降,2011年一产产值占比为10%。然而,从结果上看,就业结构的转变落后于生产结构的转变,表现为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仍高达35%;消费模式和居住方式的转变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表现城乡消费和城乡居住方式的差距仍然巨大。人员与效能定义条件应用小结生产方式的转变消费模式的转变就业方式的转变居住方式的转变一产产值占比10%一产就业占比35%城乡消费比2.9人均住房面积31.6平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条件:城镇或城市如何形成?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城镇或城市之所以形成,并在这个地理空间上产生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居住方式的“城市化”,通常是基于三个条件:密度提高、距离缩短和开放度增加。城镇或城市形成的条件密度提高距离缩短开放度增加这三个条件促使生产、就业、消费和居住在一个特定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一定程度的政府职能人员与效能条件定义应用小结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条件之一:密度的提高密度是指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度,通常以人口密度和单位土地创造的二二产业增加值衡量,高密度带来规模效应,促进城市的形成:(1)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生产集中到一个地方的动力就越强,从而实现生产密度的提升;(2)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市场潜在需求最大的地方,贸易更容易实现。人员与效能条件定义应用小结密度人口密度生产密度消费密度生产的规模经济贸易的规模经济运输、配送及服务的规模经济城镇或城市的形成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条件之二:距离的缩短距离是指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穿越空间的难度程度:对于商品和服务贸易,所谓“距离”,最关键的含义是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贸易活动的时间和交易成本,这需要通过基建投资来减少。人员与效能条件定义应用小结生产集中于成本最低的地方运输和通讯成本下降贸易和市场范围扩大距离缩短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语言及政策障碍的消除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条件之三:开放度的增加开放度的提高是要打破对商品、服务、资本和知识跨地区甚至跨国界流通的限制性因素。这包括:(1)政府行政边界;(2)地方和国际贸易;(3)地方和国际资本流动的金融管制;(3)地区和国际人口流动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在国际层面,资本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成功实现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概率较大。人员与效能条件定义应用小结国家/地区得分国家/地区得分英国1.08新加坡1.05法国1.06中国台湾0.98日本1.02中国香港1.03美国1.00巴西0.89德国0.97印度0.58澳大利亚1.01俄罗斯0.96印尼0.76泰国0.68韩国0.76OECD国家平均0.89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一个补充性条件:一定限度之内的政府职能有限度的政府公共职能对于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但这个“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即需要更好地让市场力量得以发挥,让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更加畅通。人员与效能条件定义应用小结5.公共服务1.产业及贸易政策3.土地政策2.人口政策4.基建水平政府在城市繁荣中的五大功能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应用:对历史的解释在这个简单的理解框架中:(1)密度的提高、距离的缩短和开放度的增加是城市化的基本条件;(2)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生产、就业、消费和居住的“城市化”才能推进;(3)也只有这样的城市化才能真正意味着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相反,从国际经验观察,并非所有的城市化都意味着增长,部分原因即在于此。应用条件定义小结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应用:对历史的解释从这个框架简单评估,中国过去20多年的城镇化在某种程度是比较成功的:(1)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一同出现;(2)人口密度最高、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实施开放型政策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实现更为快速的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下图以单位土地所创造的GDP衡量,比较客观地展示了这种成功。应用条件定义小结包头鄂尔多斯大庆上海无锡苏州厦门东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东莞中山嘉峪关克拉玛依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GDP/土地)人均GDP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应用:对历史的解释之一,政府的恰当政策按照这个框架的理解方式,过去几十年,中国城镇化的成功并非偶然,不仅政府职能得到了比较恰当的发挥,而且民基本契合了密度提高、距离缩短和开放度增加这三个条件。应用条件定义小结11.1816.2519.7517.8617.9227.4651.27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1950195819601966197819922011城镇化率1950-1952年,共产党进行土改,大量农民分到土地。同时在城市中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经历三年困难时期。1964年,大量工厂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内陆欠发达地区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中国经济和社会遭遇一场浩劫,近2000万知青被送到农村进行再教育。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户口政策也开始松绑,农民开始向城市流动邓小平南巡,中共14大确立市场经济的地位,中国经济再度迈入快车道。户籍制度改革在2002年后进一步放松。更多的人进入城市,同时中国加入WTO,进一步融入全球贸易中。初步发展阶段(1950-1955)大跃进阶段(1958-1960)-经济恢复阶段(1960-1966)十年文革(1966-1976)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市场经济阶段(1992-2012)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应用:对历史的解释之二,人口密度得以提升过去20年,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从内陆迁移到沿海,使流动人口和资金得以在沿海城市集中,提高了经济活动的密度,使生产和就业结构的转变得以推进。应用条件定义小结净流出地区7.55.0-7.52.5-5.00-2.5净流入地区0-2.52.5-5.05.0-7.57.5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应用:对历史的解释之二,人口密度得以提升北京、上海和深圳这三大中心城市作为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地方,也实现了最为显著的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应用条件定义小结1419.361277.9267.9928.1740.7778.8405001000150020002500上海北京深圳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应用:对历史的解释之三,空间物理距离得以缩短经过1997年前后、2002年前后、2009年前后三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中国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物理距离在显著缩短,使得商品和服务流动的时间和交易成本显著降低。应用条件定义小结2010年(公里)铁路营业里程内河航道里程公路里程其中:高速全国91178.5124242400822974113环渤海14979.301651.00521694.0013533.00东北老工业基地9809.406554.00242382.003207.00长三角4118.2036157.00272458.008217.00中部六省20774.2032723.001100921.0020055.00珠三角5532.0015432.00302395.007850.00西三角9024.4016117.00530492.007946.00西部资源带26940.8015607.001037886.0013306.00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应用:对历史的解释之四,开放度得以增强中国于1980年前先后指定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市场和贸易的开放使经济特区在吸收外资方面获得了明显的效果,1981年这四个特区吸收的外资在全国的比重高达59.8%,其中超过50%被深圳吸收。这种成功使得当时的决策者很快把这种开放式政策推广至14个沿海开放城市、6个长江沿岸城市以及11个沿边城市。应用条件定义小结1980开放四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三个三角洲海南省6个长江沿岸城市11个沿边城市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一:框架小结条件定义应用小结: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是要素流动带来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这种转变发生的地方形成或扩大城镇、城市。这种转变之所以发生,并形成城市,通常是基于三个条件:密度提高、距离缩短和开放度增加。中国过去20多年相对成功的城镇化进程也验证了这一点。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二:新起点新起点人口驱动力小结土地资金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二:新起点人口驱动力小结土地资金新起点:未来10年,与过去20年并不完全相同,中国下一阶段推进城镇化的起点或约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人口的流动能力发生某种程度的逆转。第二,土地扩张速度会有所下滑。第三,资金的相对稀缺程度发生变化。总体上,这些新变化也必然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城镇化将可能走出一条区别于过去的道路。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二:新起点人口驱动力小结土地资金新起点之一:人口回流过去20多年,流动人口从内陆走向沿海,目前基于中国已经到来的老龄化、中国特有的人口流动方式(与国外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是以单个劳动力为单位,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可以预计,未来20年,跨省流动人口将减少,省内、市内和县内人口流动将增加。2008年以后,人口回流的趋势开始变得明显,初步判断,这将是中国新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在空间地理的重新流动和配置,也将显著影响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二:新起点人口驱动力小结土地资金新起点之一:人口回流初步估算,未来人口回流的规模将有6000万左右。下图是按照人口输入—输出的区域结构,估算的潜在人口回流规模。总量(万人)占比(%)输出地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农民工107947937654742.731.425.9外出农民工50135806504431.636.631.8本地农民工57812137149761.422.715.9输入地165374438421565.417.616.7输入-输出差5743-3499-233223-14-9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二:新起点人口驱动力小结土地资金新起点之一:人口回流安徽、河南、四川、湖南、湖北、重庆等人口净流出省市未来将面临最大规模约在5000~6000万的人口回流,这些回流人口将集中在县外省内和乡内县内就业,从而改变现有大中小城镇的人口密度。-4000-3000-2000-1000010002000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重庆江西湖北贵州广西湖南河南四川安徽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二:新起点人口驱动力小结土地资金新起点之一:人口回流更为重要的是,流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4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他们回流的意愿最强,这种人口结构趋势或将意味着未来人口回流的速度将会很快。6.30%32.70%22.70%24%14.30%0%5%10%15%20%25%30%35%16~2021~3031~4041~50>50汇聚财智共享成长二:新起点人口驱动
本文标题:城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9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