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教育资料】中考复习专题-从粒子到宇宙提高训练(含答案)学习精品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绝密★启用前从粒子到宇宙提高训练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A.B.C.D.2.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A.摩擦力B.分子斥力C.分子引力D.大气压力3.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有时是吸引力,有时是排斥力B.海绵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D.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4.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电子B.“破镜不能重圆”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势能减小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势能增大5.英国植物学家布朗观察在水中的花粉细胞时,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我们把这种花粉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水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通过阅读,请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使布朗运动变慢B.布朗运动是花粉的运动C.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花粉分子的运动D.减少气压可以加快布朗运动教育资源教育资源6.如图甲所示,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红色的水,再沿管壁慢慢注入酒精,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红水和酒精的分界面,如图乙,盖上盖子.小磊的方案是上下颠倒几下玻璃管,小军的方案是将玻璃管静置几天,都出现了如图丙所示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红水的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B.两种方案混合液体的体积都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C.两种方案都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两种方案都能说明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7.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A.PM2.5不受重力作用B.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颗粒之间存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D.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8.某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可以通过相关可感知的现象推测得到,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下列与这种方法所做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A.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推测出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出分子间存在空隙C.汤姆生发现电子推测出原子核是可分的D.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时示数增大推测出该区域存在一种不可见的光9.如图,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A.磁铁吸引铁块B.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物体C.往水杯中倒水,可以倒到稍稍高出杯沿,而水不会满溢出来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10.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当压强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瓶壁里渗出来,这是因为()A.钢瓶的分子间有间隙B.油分子被压小了C.油分子间有斥力D.金属原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1.小明经常进行错题整理,在他的错题本中有部分是这样整理的:①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是异种电荷互相吸引;②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③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木头重;④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⑤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产生了电荷;⑥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其硬度大;⑦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请你来帮他检查一下,以上的结论中归纳有错误的是()A.①②④⑦B.①③⑤⑦C.①③⑥⑦D.①②③⑤⑦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12.(1)如图圆柱形容器杯中100g水,容器底面积为100cm2,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_____pa,小明往杯中加入5g的盐充分搅拌后发现液面几乎不变,说明_____。此时水对杯底的压强_____(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若忽略加盐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则盐水的密度是_____kg/m3。(2)小明记录一杯100g清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并绘制出了图象,如图,但14分钟后图象遗忘了,他补充了a,b两条图象,其中正确的图线是_____。13.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会发现总体积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这说明了__;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2.则p1__p2(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4.【2019•威海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电子;若把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其原因是_______.15.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如图,将分别与丝绸、毛皮摩擦过的两带电棒相互靠近,发生图示情况,该现象表明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再把其它各种带电物体分别靠近图中悬挂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推理得:_____。16.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合______n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______。17.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á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_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______电,这是因为橡胶棒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了电子。(2)以氢原子为例,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__(甲/乙/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丙/丁).18.“粘”字常用来表述一些物理现象,例如:干燥天气,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会粘“毛毛”,这是_________现象;用潮湿的抹布擦冰箱的冷冻室,抹布会粘住,这是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用胶水可以将两张纸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力。19.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选填“A”或“B”)瓶.根据A瓶中出现红棕色的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气体分子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三、实验题20.我国辽宁号航母舰载机歼15已试飞成功,速度可达声速的2.35倍.(1)飞行时,以__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2)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是利用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________的原理,使飞机产生向上的升力.(3)歼20飞机具有一定的隐身功能,能够躲避雷达的“眼神”,这主要是由于飞机的机身对电磁波有较强的_______吸收/反射)作用.(4)飞机上的着地轮一般都装有如图的搭地线,这是为了防止因摩擦起电现象而造成危险,有些飞机不装搭地线,而采用特殊的橡胶轮胎,这种橡胶一定是_____(导体/绝缘体).(5)一架质量为20t的歼15舰载机从航母滑跃起飞后,航母所受的浮力变化了________N。21.(1)如图1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下面可以吊上重物,这说明_______.(2)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2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选填“引力”、“斥力”)(3)小明为了研究液体的扩散现象,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3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_______(选填标号)图是表示溶液静放30日后的实验现象,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_______,同时也说明了分子间有_______.教育资源教育资源(4)把碳素墨水分别滴入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4所示,这个实验演示的是_______现象;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知,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四、综合题22.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是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的示意图.请依据图示及操作步骤,结合“人作为导体可以将电荷导走”的知识,简要说明其操作意图.A.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B.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C.将塑料板平放,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随着静止在塑料板上木屑的滑落,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操作意图】A._____;B._____;C._____,_____.2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3)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__________)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为单个原子,却使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密度仅为3mg/cm3(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石墨烯是目前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作为电导体,它有着和铜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而且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利用石墨烯,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这种新材料属于________(导体/绝缘体)(2)根据石墨烯的性质,你认为石墨烯不适合用来制成__________A.高压输电线B
本文标题:【教育资料】中考复习专题-从粒子到宇宙提高训练(含答案)学习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9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