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早教理论与实例)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早教理论与实例)引言第一段对话:“妈妈,这是什么?”“是花”。妈妈很自然地回答。“什么花呀?”“烦不烦,你不会自已看”……。第二段对话:“妈妈,这是什么”?“是花。一朵花。一朵美丽的花。你看是什么颜色呀?“红色”。“对,聪明极了!它像什么一样呀”?“象喇叭一样”。“你真棒!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朵美丽的红花,像喇叭一样的!”“养育孩子,不仅给孩子一碗饭,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理念”。做一个有耐心,有责任心又有方法的家长非常重要,有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你就会知道你的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又应该怎样去启发引导他。一、家庭教育误区1溺爱型行为特征:全家人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的要求一概满足;孩子做的事一概包揽;孩子犯错误一味迁就。产生的根源:东方的父母特别疼爱孩子,这是历史背景。加上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家庭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呈现倒金字塔。这是社会原因。对孩子的影响: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心理,任性、自私、不合群、不关心他人。他们只习惯于被爱,不懂得感恩,稍不满意就嫉恨在心。人的私欲是满足不了的。所以,古人说“骄儿无孝子。”他们往往在家里胆大包天,在外面胆小如鼠,产生畸形心理。2专制型行为特征:家长居高临下。一切由家长说了算,孩子无权决定自己的事,从每天的时间安排,参加什么兴趣班,交什么朋友都由父母定。这也不准,那也不准,规矩很多,没有自由。一旦违抗,轻则骂,重则打,严厉有余,民主不足。产生的根源:1)几千年的封建意识在家教领域里的余毒:君君臣父父子子,一家之长,至高无上。孩子只能惟命是从。2)片面理解”玉不琢,不成器”,奉行的是“孩子是打大的,黄金棍下出人才”的信条。3)不明白孩子也有参与权,质疑权,出错权。对孩子的影响:1)生性懦弱的孩子,更加胆小怕事,唯唯喏喏,没有生气,缺乏创造性,他们的创造棱角被磨平了,他们心理脆弱,如踩钢丝,不知什么时候会摔下来。2)生性倔强的孩子,更加顽劣,不怕骂,不惧打。他们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长大,逆反心理强,对他人更具攻击性。长大后,容易对他人实施暴力。3奢望型行为特征: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太切,期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可是不从实际出发。总爱拿其他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的孩子短处比,发展特长也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对老师也过于苛求。对教育孩子缺乏长远考虑,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产生的根源:1)虚荣心作怪,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怕别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2)不明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教育的规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为孩子制定量身定做个性化发展计划。对孩子的影响: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的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心理负担重,常作恶梦,担心满足不了家长的期望,如履薄冰,如踩钢丝。对学习、比赛、考试深感恐惧。他们活得很累,心里很苦,很脆弱。整天担心受怕,一旦满足不了父母的要求,就自责、内疚,感到无脸见人,甚至轻生。有的则产生逆反心里,仇恨父母,感情上越来越孤僻,内心越来越空虚。4矛盾型行为特征:1、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教育有矛盾:父亲严厉,母亲放纵。两代人对孩子教育有矛盾:老一辈溺爱有加,年轻一辈严格有余。2、家庭教育过程前后矛盾。家庭教情绪化,高兴时,放纵,心烦时,拿孩子出气。3、与学校有矛盾:不配合学校和老师工作,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说学校和老师的坏话。孩子有了问题,只怪学校和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质问老师。产生的根源:1、价值取向多元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家庭成员之间个性差异、文化差异、阅历差异在家庭教育中引发的冲突;2、不懂得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破坏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或降低老师的威望,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和感情隔膜,从而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拒绝老师的教育,并迁移到憎恨老师所教的学科。对孩子的影响:由于家长和学校“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家里人“有的唱红脸,有的唱黑脸”。产生教育内耗,出现了“5+2小于5”的现象。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有的孩子还会利用矛盾掩护自己,并从中学会投机取巧,两面讨好,形成双重人格。二、我们该怎么做不溺爱1、从小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孩子过生,首先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好吃的东西,要留一些给父母吃;知道父母从事的职业,这些职业的特点和艰辛,为父母分忧;父母有病,学会关心。2、不能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对不合理要求,拒绝的态度要坚决,方法要温柔。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玩具从哪儿拿的,玩完了,放回到原来的地方;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袜子自己洗,洗不干净,家长再洗一次都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依赖别人。不专制1、要坚持以关爱为基础,以尊重为原则,以沟通为桥梁,以个性化教育为重点,以做人为核心的教育原则。严而有格,爱而不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天然的榜样,是孩子面前一本永远打开的书。孩子在充满暴力的环境中长大,后患无穷。3、要讲究“家庭民主”。教育是疏导、沟通,不是训斥;是平等交流,不是居高临下;是心的互换,情的互动;对孩子要善于倾听,换位思考,充分尊重。“聊天”是教育的好方式,让孩子说心里话,父母是忠实的倾听者。不奢望1、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各不相同的,必须从实际出发为孩子进行人生设计,既要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又要从实际出发。因此,要处理好“一般教育”与“特长教育”的关系。特长培养,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盲目和其他的孩子攀比。2、坚持赏识教育。“优点不夸不得了,缺点少讲慢慢少。”要善于利用孩子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要批评他,先表扬他,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指出缺点,鼓励改正,并对孩子充满信心和期待。不矛盾1、家里的大人在教育孩子发生矛盾时,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等孩子不在家时,相互交换意见,进行辩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学校和老师的坏话。对学校或老师有意见,要避开孩子,与人为善地提出来。3、家里人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矛盾,要通过加强学习去解决。一起去听家庭教育方面的报告,一起去学校开家长会,一起学习有关的文章。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化解矛盾。三、案例分析(一)如何表扬与奖励孩子1、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表扬孩子的人格表扬得尽可能具体,如:“小刚,你今天见了客人没有打招呼,多没礼貌,我们很生气”、“毛毛,你今天能按时上床睡觉,妈妈很高兴。”这样的话使孩子能了解自己具体的缺点和优点,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你真乖!”孩子不会和具体行为联系在一起。2、要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有些小小的进步,家长就应该及时地表扬。如果对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孩子就会时时得到进步的动力。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用一些物质奖励来激发孩子不断进步。例如做好一件事情或者有了进步就就给他记上一个小红星,积累了三个小红星后,给予一个小奖励(例如,吃冰激淋),积累到六个小红星时,给予一个比较大的奖励(例如,上动物园,踢球等),依次类推。当然也不能拿表扬和奖励当饭吃,当一个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后就不用再表扬了,而应该注意其他方面。3、表扬的方式要恰当1)父母常常简单地给孩子买东西以示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以为然了。表扬的方式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符合孩子的需要。可以定期对孩子的需求做调查,例如:如果你希望得到三样东西,它们是什么?如果你可以单独和爸爸进行一次活动,你想做什么?你想得到什么额外的优待(多看一次电视,晚点儿上床睡觉等等)2)父母不要把爱当作与孩子行为的交换条件,不要说:“不这样做妈妈就更喜欢你了!否则就不要你了!”这样会使孩子为了讨好父母,让父母“喜欢”而去做某件事,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之所以喜欢他的这个行为,是因为这个行为是对的,父母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其他人的评价上。4.表扬和奖励要及时孩子对家长的许诺记得最清楚,如果答应了不兑现,或推迟兑现,都会给孩子一个不守信用的坏榜样。不要向孩子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或奖励方式代替你答应的事情。当孩子按要求去做了,就要按照事先说好的条件奖励他,你必须使孩子深信你能履行诺言。(二)如何鼓励孩子1.不要给孩子消极的期望当一个家长要求孩子第二天早晨自己穿衣起床时,应该说:“我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而不是说:“你能做好吗?”后一种表示,会使孩子自己也怀疑自己是否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2.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上课能时时刻刻坐端正和专心听讲,每天都能做到班级活动规规矩矩,穿着干干净净,然而,这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使孩子觉得他们始终达不到预想的标准,这样的孩子会过早地失去童真和快乐。3.不要设置双重标准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很严,却对自己用另一套标准。例如,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东西从哪里拿的就要放回哪里,可自己却常常乱丢东西;他们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和家务,而自己一回家却可以歇一歇,什么也不做。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感到不服气。4.家长必须学会接受孩子的缺点如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总是在提醒你记住你的缺点,那会怎样?你会有自信心吗?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总体上讲很不错,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进的时候,才可能改善自己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对孩子出现错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出错是每一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事,首先要肯定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帮助孩子改进不足的一面,让孩子感觉到,错误是应该改正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5.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而不是代替干预”如果孩子请求你帮助他,那你应该用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而不是开“处方”式的,给孩子现成的答案,你可以这样陈述你的意见“如果……,你想想会发生什么呢?”“你有没有考虑过……?”“我发现……很有帮助。”等等。如果孩子为得到你的注意,不愿独立思考和行动而请求你的帮助时,你就应告诉他,你对他的能力充满信心:“你以前就做得很好,所以,你现在也一定能够做好。”(三)如何与孩子沟通1.谈话要有针对性采用温和的语气直接了当地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如果孩子已做错了什么事,也要明确告诉孩子应受怎样的处罚。不能噜哩噜嗦一大篇,干打雷不下雨,孩子想干什么还干什么。2.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决定谈话方式对年龄小的孩子应侧重于具体管教,而对年龄稍大的孩子要侧重交谈3.避免孩子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首先,要保证说到做到,其次,保持目光接触,有时也可以借助皮肤接触的功效使孩子注意听你讲话。例如,把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或将其肩膀扳过来使之面对你。用手轻摸孩子的后颈部,有时可起到奇妙的作用,孩子会变得比较容易听话,服从。4.不要采用问话的方式提要求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要直接、明确,讲清要他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不要以商量的口气说:“现在把衣服叠起来,行吗?”“把碗洗了,好吗?”这样问孩子,孩子会回答“不好”。“等一会儿吧。”5.谈话用词要简单明了不要对孩子长篇大论,解释过多,不要使用孩子不理解的词,这样孩子会不明白你要他做什么,易于产生厌烦情绪,或忘记你开头要求的事情。例如,与年龄较小的孩子谈话时,如果要求孩子将小自行车放好,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快把自行车放好,要不然可能被碰坏;再说天要下雨了,车淋了雨就会生锈……”也可以说“你马上去把车放好,不然一个星期不能骑!”相比较而言,后一种说法对孩子更有效。孩子能很快记住简单明了的事实结果,却很难记住一串大道理。因此,不要对孩子大讲什么意义、理由之类的理论,而是给他两个简单明确的要求,让他做出选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很快去做,而不拖拉。四、家教格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目标,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学习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尊重孩子,让我们成为朋友;理解孩子,让我们没有距离;信任孩子,让她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沟通,是父母与子女心灵交流的桥梁;关爱,是父母与子女共享温情的殿堂;包容,是父母与子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早教理论与实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0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