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简体)金融预警制度与金融控股公司之风险管理(上)
1金融预警制度与金融控股公司之风险管理(上)林维义*壹、前言银行业是以吸收大众存款从事资金贷放之行业,提供经济发展所需之信用,并具担任经济社会支付制度媒介之特性,营业性质与一般营利事业自有不同,其经营良窳影响社会大众权益、金融情况及经济秩序颇巨,吸收存款之金融机构若经营不善而倒闭,不仅累及投资者和从业人员,最大问题是存款人之权益受损,影响经济活动的圆滑运作,造成严重之社会问题,故各国政府皆对银行业之经营施予严密管制。1980年代美国为提升其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解除对储贷机构的业务管制,并逐步取消利率上限之规定,一时金融环境弥漫着自由化的气氛,惟其结困是造成二千余家储贷机构倒闭,储贷存款保险公司崩溃,对美国纳税人造成约四千五百亿美元之损害,其主因是由于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未配合加强防范法脱序之预防性措施。故时值我国积极推行金融自由化之际,应引以为鉴,从强化金融监理着手,裨助自由化之效。我们需要一套有效的金融预警制度,以事先洞悉那些可能出现财务危机的银行,进而帮助这些银行进行问题改善,这也是我们设立融预警制度的最主要目的,本篇文章将分上、下二篇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将从了解国内及美国、英国的金融预警制度未竟之处,来完备国内金融预警制度。同时间,随着金融体系朝向全球化、自由化趋势,各国纷纷进行一连串金融改革,金融控股公司成为一种趋势,而这样的跨业经营必然提供在经营上的综效,但其存在也可能为经济带来一个大的风险,因此,建制金融控股公司的预警制度实刻不容缓。貳、金融预警制度之重要性一、概述金融监理制度(一)金融预警制度的意义金融预警制度(EarlyWarningSystem或称为早期警报制度)系属一在性质兼具金融管理及经营评鉴之双重功能,对于金融危机具有预防及警戒作用之制度,就金融主管机关方面而言,称为金融管理预警制度;就银行(或金融机构,以下均简称银行)方面言,称为银行经营预警制度。其意义系指依据有关之金融法规与金融业务之经营原则,选定若干变量而订定之一套预警函数(Warningfunction),指针(indication),临界值或基准值(decimalvalue),或判别模型等,对于能数据化之部份,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审查,使未符合规定或越逾警戒范围之异常数或脱轨状况,在测试与核算后,均会发出警报(alarm)或信号(signal),以促使主管机关或银行本身提早注意并加以防范及时纠正改善制度。*本文作者林维义先生曾担任中央存款保险公司董事长,现任关贸网络公司董事长一职。2此种制度实系货币银行学内「模式经营理论」(modelingbankbehaviortheory)之运用,爰可喻之为金融理论与实务之最佳配合。主管机关方面可根据银行提供之通报资料,运用该制度加以分析运用,以诊察或测试银行之内部管理,财务结构及业务经营是否符合指标或基准值之要求,并明了是否有超逾警戒范围现象,再透过金融检查以了解实况,并证实通报资料之真实性,既可掌握银行平时之状况与动态,以防范弊端于未然;又可供银行于必要时,作为采取进一步断然措施之依据。银行方面亦可藉该制度来发现经营恶化之原因及财务恶化趋势,进而可用以健全内部组织,内部控制、人事管理与会计制度等内部管理;改善资本适足性、流动性、安全性、效率性与获利性等财务结构,经由成长性、公益性与上述部份财务比率以掌握业务经营状况。并透过内部稽核与自行检查来健全金融检查,及增进经营绩效。为期研究前后一致并互相连贯,文中说明上尽量使用「金融预警制度」,必要时才使用「银行经营预警制度」或「金融管理预警制度」。(二)建立金融预警制度之必要性自1980年代起随着金融自由化之进展,各项金融管制逐一解除,金融机构需同时面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各式风险交错之管理难题,结果造成银行倒闭案例激增,迫使金融监理局摒弃过去仅侧重纠正银行既存缺失之作法,以重视影响金融机构未来营运之风险评估,进而发展出风险导向之持续监理模式,而于监理实务上进行数项革新,例如:风险程度高低有效地配置监理资源、运用实地检查与场外监控进行持续性监理等,尤其着重场外监控之实施,发展报表稽该制度,(UBPR),构建金融预警系统,实行统一金融机构评等系统(CAMELSratingsystem)等。二、金融预警制度的目的与功能(一)金融预警制度之目的:(1)金融管理预警制度方面:1.金融主管机关得以运用该制度来贯澈银行法及有关法令之执行,以确保银行体系之安全与健全。2.可经由分析银行之财务变化状况而了解银行之体质,以弥补实地检查才发现问题银行之时间落差。3.分析现有之特殊或潜在的问题而掌握银行动态。34.经由不断地追踪与导正措施,以督促银行更健全的经营。5.预先发觉问题银行,可防范金融危机与银行倒闭于未然。6.可维持较为穏定之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以促进有效率之竞争。(2)银行经营预警制度方面1.藉该制度来配合主管机关之政策及遵守金融法规。2.可促进内部管理,财务结构及业务经营之改善。3.可藉以检讨人员质量及人力运用。4.可改善内部控制及内部稽核并促使其制度与水平之提升。5.可以掌握经营环境动态及财务业务状况,避免经营失败或倒闭。(二)金融预警系统的功能(1)可提供金融监理机关决定金融检查之优先级、范围及频率,有效配置所需之人力及物力。(2)利用系统之功能,以更客观之方式及早发现问题金融机构,促使金融监理机关加强对此类机构之监督和管理。(3)可及早预测问题金融机构财务恶化之趋势。(4)定期搜集金融机构申报之财务报表资料,加以整理、统计、分析,以场外监控方式获得精确之监理情报。(5)透过预警系统之评等结果,作为处理问题金融机构之重要参考及改进经营状况之依据。(6)存款保险制度如依不同风险程度收取保险费时,金融预警系统可提供风险评估之等级,作为拟定风险费率之基准。参、各国金融预警制度之比较一、我国金融预警系统之架构金融预警系统(EarlyWarningSystem)兼具金融管理及经营状况诊断双重功能,对于金融危机兼具预防及警戒作用。其系指依据有关之金融法规及金融业务经营管理原则,选定若干变量,并建立一套预警函数、指针或基准值,利用计算机及统计分析方法,在金融机构发现经营危机的初期,发出警讯,提供监理机关及早实行金融监理或例外管理措施,并要求金融机构限期改善缺失,以促进其健全经营。41994年间中央存款保险公司研拟之金融预警系统,在设计一个良好的要保机构预警系统前,即具备两个子系统,分别为『检查数据评等系统』和『申报数据排序系统』。前者是采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所提出的CAMELS评等的观念,针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特性,利用统计方法,选出适合的评估指标,并采客观分析与主观评定决定权数,放入每年一次的检查数据,计算各金融机构之评等得分,评定要保机构分属之等级,并对于评等等级较低、或评等结果恶化者,加以督导管理,以防止问题持续扩大。后者申报数据排序系统则应用百分位排序之观念,乃利用每三个月一次的申报数据,分析经营趋势,对排序较后或恶化之机构加强监督,以补检查资料之不足。依数据来源不同,概分为检查数据评等及申报数据排序等两项子系统。前者系自金融业务检查报告,摘取相关数据,透过统计模型对各评估项目加以运算分析,给予综合评等,以评估要保机构检查当时之经营状况;后者则依据各类金融机构定期申报资料,计算各项评估项目及指针之百分位排序与综合百分位排序,以侦测金融机构在前后两次检查期间经营状况之变化,期能适时掌握要保机构之营运动态。上开二子系统均依本国银行(含信托投资公司)、外国银行在台分行、信用合作社及农渔会信用部等区分为四大组群。我国1997年设计的金融预警系统其架构见下图:(一)检查数据评等系统(ExaminationDataRatingSystem)(1)方法介绍1.检查数据评等系统系参酌美国联邦金融检查评议委员会(FFIEC)所提出之「统一金融机构评等制度」,即所谓之CAMELSRatingSystem。2.配合我国金融检查所采用之财务比率,将评估属性分为资本适足性(Capital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Quality)、管理绩效(Management)、盈利性(Earning)、流动性(Liquidity)、市场风险敏感性(SensitivitytoMarketRisks)及其它等七项。A.评等指标之来源中央存款保险公司全国金融预警系统财务、业务指针之来源包括:(1)美国金融监理机关采用之财务比率。(2)学者专家研究文献中发现能判金融预警系统检查数据评等系统统申报数据排序系统1.本国银行(公民营)2.外国银行在华分行3.信托投资公司4.基层金融(含信用合作社、农渔会信用部)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5别问题金融机构之指标。(3)我国金融检查单位检查金融机构所采用之财务及业务指标。(4)国内外资深金融监理人员对我国金融预警系统建议所采用之指针。指标筛选过程则先经由人工初步筛选,选出适合我国金融环境且能自检查报告中撷取资料之指针,透过统计上显著性(t-test)及相关性检测,找出显著性高而相关程度低之指标,也就是能识别「问题金融机构」与「正常金融机构」且指标间相关性较低之评估指标,再经由资深金融监理人员判断选出最后决定之指标。根据上述结果,本国银行共筛选出17种、外国银行在华分行12种、信用合作社19种及农渔会信用部20种等总计26种不同之指标。B.台湾各金融机构监理机关所采用的检查指针依属性汇总资本适足性资本/资产存款/主要资本贴放/主要资本资本报酬率存款/业主权益存款/(业主权益+营业及负债准备)负债/业主权益业主权益/放款及投资负债/调整后净值负债/净值备抵呆帐/放款净值/放款自有资本/风险性资产各类盈余分派净值及评价准备/资产调整后净值/调整后资产应予评估资产/净值及评价准备可能遭受损失/(净值+评价准备+其它准备)净值/存款净值/(放款+政府债券+其它投资)固定资产/净值保证承兑/净值保证/净值资产品质存款/(同业融资+央行融资+透支同业+同业拆放)存款/资本杠杆比率资本/生利资产6实际发生呆帐数/放款不良资产/净值备抵放款损失/逾期放款资产可能遭受损失/(净值+评价准备)逾放比率应予评估资产/资产应收利息变动率借入款/存款管理绩效员工平均收入额员工平均获利额用人费用/用人数用人费用/业务管理费用资金成本率资金差异率营业支出/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营业收入管理费用/营业收入资金收入/资金支出资金收入/劳务收入内部管理守法性组织稳定性盈利性税前纯益率资产报酬率净值报酬率税前纯益/业主权益营业收入/实有资产营业净利/资产营业净利/营业收入资金收益率税前纯益/营业收入毛利率存款利息/平均存款余额放款利息/平均放款余额利息收入/平均资产非利息收入/平均资产业务及管理费用/平均资产税前纯益/平均资产税前纯益/平均资本7税前纯益/平均净值利息净收益/生利资产非利息净负担/利息净收益流动性第一准备金比率速动资产比率贴放/资产实际准备金/存款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及存放同业/存款存放比率流动准备率各类应提存存款准备金之比率市场风险敏感性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敏感性缺口/净值利率敏感性缺口/资产其它定期存款/放款营业支出/营业收入税前纯益/员工人数(承受担保品+逾期放款)/净值年平均存款利率年平均放款利率关系人授信/净值资料来源:吴祁蔓,金融预警系统之研究-以台湾地区银行为例附录二3.并依各组群金融机构之特性,利用我国金融检查单位历年之检查报告数据选出各评估属性之评估指针,赋予各评估指标不同之权数及配分。关于指标权数及配分之设计,首先筛选出之评估指针,经撷取样本数据,并透过多变量统计方法-因子分析,测出各评估指标之重要性程度,分别赋予不同之权数。对财务性指针之配分,原则采常态分配观念加以设计,先将少数异常之样本数据观测值予以剔除,再利用常态分配各指针之样本平均数及标准差观念划分为五级。而非财务性指标如管理能力则以李克尺度予以量化评估,区分为五级,分别代表优良、良、尚可、欠佳及劣。4.再计算出个别金融机构
本文标题:(简体)金融预警制度与金融控股公司之风险管理(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0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