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整理
1、试述内、外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答:外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第一,外源性Ag被APC摄入(吞噬、胞饮、受体介导等),外源性Ag在内体/溶酶体(低PH、各种酶及HLA-DM)中加工,产生13-18aa短肽(适合与MHCII类分子结合);第二,在内质网新合成的MHCII类与Ii链结合在一起,它在与多肽结合前由内质网转移到内体腔;第三,在腔内Ii被解离或降解后在HLA-DM参与下,MHCII类分子与多肽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通过胞吐空泡的形式转运至APC表面递呈给CD4T细胞。内源性抗原的呈递过程:第一,内源性Ag多肽的产生:内源性抗原通常来源于胞内蛋白,核蛋白,病毒蛋白、瘤Pr等。它们泛生物素化及在蛋白酶体中降解,产生8-12aa短肽(适合与MHCI类分子结合)。第二,多肽的转运:TAP将内源性Ag肽从蛋白酶体向内质网转运,内质网中MHCI类分子与多肽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第三,内源性Ag递呈,复合物以胞吐空泡的形式至靶细胞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2.试述免疫缺陷病特征:①反复发生不易控制的感染;②恶性肿瘤发生率增高;③常并发自身免疫病。●分类:原发性、继发性3.试述抗原抗体反应特点1.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2.比例性: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3.可逆性:可逆性指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恢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4.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I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G1、IgG2和IgG3)、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吞噬、粘附、ADCC及超敏反应作用。(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5)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5.免疫球蛋白分哪五类?各类免疫球蛋白有何主要特点?根据Ig重链抗原性的差异,Ig可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IgG:血清中含量最高,占总Ig的75%~80%再次应答的主要抗体具有多种功能与SPA结合抗感染的主要抗体IgM:分子量最大的Ig最早出现的Ig初次应答的主要抗体近期感染的指标m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无铰链区IgA:分泌型和血清型sIgA为二聚体初乳中含sIgA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IgE:含量最少介导I型超敏反应无铰链区IgD:B细胞成熟的标志5.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和功能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免疫粘附(5)免疫自稳6.简述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功能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如IFN、TNF等。②免疫调节作用,如IL-1、IL-2、IL-5、IFN等。③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④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IL-1、IL6、TNF等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7.试述B细胞的功能。⑴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中和病毒或毒素(V区)?激活补体(complement)(IgG:CH2,IgM:CH3)?结合细胞(IgG:CH3,IgE:CH2和CH3)介导Ⅰ、Ⅱ、Ⅲ型超敏反应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抗体介导细胞依赖细胞毒作用(ADCC作用)?通过胎盘(IgG:CH2)和粘膜(SIgA),随初乳分泌?Ab的免疫调节作用(B细胞)⑵递呈可溶性抗原;⑶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⑷免疫记忆功能8.T细胞主要的表面分子及其主要作用是表面分子主要作用TCR特异性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CD3稳定TCR结构,传递活化信号CD4/CD8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CD28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LFA-2(CD2)可与CD58结合,能介导T细胞旁路激活途径,还能介导效应阶段的激活途径CD40L可表达于部分活化的T细胞表面,可与B细胞表现CD40结合,产生的信号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丝裂原受体与丝裂原结合后,直接使静止状态的T细胞活化增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9.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T细胞是异质性群体,分类方法有很多:按CD分子不同可分为CD4+和CD8+两个亚群;按TCR分子不同可分为TCRαβ和TCRγδT细胞;按功能不同可分为辅助性和抑制性T细胞;按对抗原的应答不同可分为初始T细胞、抗原活化过的T细胞、记忆性T细胞。功能:(1)CD4+辅助性T细胞(Th):增强免疫应答;活化细胞,增强其吞噬或杀伤功能;(2)CD8+杀伤性T细胞(Tc):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3)抑制性T细胞(Ts):抑制免疫应答(4)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TD):主要为Th1,还有CTL,Th1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引起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CTL可以直接破坏靶细胞。10.B细胞的特点:在哺乳动物,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成熟B细胞可定居于周围淋巴组织,是体内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B细胞表面可表达多种膜分子,如:BCR、CD79a、CD79b、CD19、CD20、CD40、CD80、CD86、CD35、CD21、CD22、CD32、MHC分子、丝裂原受体等等。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产生抗体,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2)作为APC,提呈抗原;(3)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11.B细胞主要表面标志功能.表面膜分子:(1)BCR复合体:由BCR、Igα和Igβ分子组成。BCR(即mIg),是B特异识别抗原的结构,也是B细胞的主要标志。成熟B细胞表达mIgM和mIgD。Igα和Igβ分子:每个分子各含一个ITAM结构。其功能为:①传导BCR同抗原结合产生的活化信号;②参与mIg合成后的转运和表达。(2)CD19、CD21与CD81复合体,为B细胞协同受体。其功能为:①增强BCR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②CD19和CD21分子系B细胞的重要标志。(3)CD40分子:①同活化T细胞表达的CD40L结合,可促进B细胞对TD-Ag应答的活化和增殖;②可诱导Ig同种型的类别转换;③同BCR交叉连接,再通过与T细胞直接接触维持生发中心B细胞的存活12.简述B细胞的亚群。根据B细胞的表面标志和功能分为B1和B2两个亚群。㈠B1细胞(也称CD5+B细胞)1.B1前体细胞在胚胎肝脏发生和分化后迁移到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等部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2.BCR主要为mIgM3.可直接识别和结合TIAg4.产生IgM类抗体B1细胞还能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F),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㈡B2细胞:分泌Ab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1.B2前体细胞起源于胚胎肝脏,但分化和发育在骨髓。2.BCR为mIgM和mIgD,无CD5。3.与TDAg结合发生免疫应答,需要T细胞辅助。4.产生IgG类抗体,负责机体体液免疫13.简述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表位受体TCRBCRMHC分子需不需表位性质线性短肽天然多肽表位大小8~12个氨基酸5~15个氨基酸12~17个氨基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表位位置在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在抗原分子表面简述TD-Ag与TI-Ag的区别。TI-AgTD-Ag化学性质主要为某些糖类多为蛋白质类结构特点结构简单,具有相同或重复出现的同一抗原决定基结构复杂,往往具有多种且不重复的抗原决定基载体决定基无有T细胞依赖性无有免疫应答类型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产生Ig类型IgMIgG免疫记忆无有MHC限制性无有再次应答无有13.简述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抗原提呈细胞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抗原提呈细胞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和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前者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后者包括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等。14.移植排斥种类原因一、超急性排斥反应:①ABO血型不符;②由于多次妊娠或反复输血等使受者体内存在抗HLA抗体;③移植物保存或处理不当等其他原因二、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出现得早晚和反应的轻重与供——受者HLA相容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三、慢性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为急性排斥细胞坏死的延续15.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主要不同点见下表:表16-1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鉴别区别点初次免疫应答再次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巨噬细胞为主B细胞为主抗体出现的潜伏期较长较短抗体高峰浓度较低较高抗体维持时间较短较长抗体类别IgM为主IgG为主抗体亲和力较低较高16、比较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答: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物质抗原(疫苗、类毒素)抗体(活化的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接种次数1-3次1次潜伏期较长,约1-4周较短,立即生效维持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较短,2-3周主要用途预防传染病、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或紧急预防17.简述抗体在超敏反应中的作用I型超敏反应:IgE介导,通过IgE桥联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而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II型超敏反应:IgG、IgM介导,结合细胞性抗原,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III型超敏反应:IgG、IgM类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局部,通过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18.细胞因子的分类及生物学活性有哪些?根据结构和功能,细胞因子可分为:⒈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s):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⒉干扰素(interferion,IFN):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作用。⒊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是一类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⒋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也称造血生长因子。⒌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其主要作用是招蓦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感染发生的部位。⒍生长因子(growthfactor,GF):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CK。19、试述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IgE(IgG4)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I型超敏反应是由(变应原)特异性IgE介导的、通过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而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青霉素过敏反应,药物引起的药疹,食物引起的过敏性胃肠炎,花粉或尘埃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20、试述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IgG、IgM、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等II型超敏反应是由针对组织细胞上抗原的IgG和IgM类抗体介导的、通过激活补体、发挥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导致的组织损伤。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反应和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都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本文标题:医学免疫学简答题-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5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