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研究》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研究一、问题的解读我校着眼点在于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以“整合成山乡土资源,凸现古城文明”为宗旨,以“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为主线,充分发挥本地各类资源的作用,开发出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形成序列,使活动具有层级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型的校本课程发展之路。本课题将联系本社区实际、本校办学特色,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确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框架,寻求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模式。二、成果的意义和价值(一)理论价值: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前期的教育工作基础和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以不同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发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教育资源,建设具有本校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体系。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有序推进实验,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体系。提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和理论水平。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实践,可以发展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程性质、特点、教学模式、规律、策略等的认识,为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有效运作提供例证,促进这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的发展与成长。(二)实践意义: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我校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得以融合,有利于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而本校学生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使学习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能自主、自由地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能使学校从一般中凸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2、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4、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有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丰富、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结合班级实际重新开发新的主题,不断完善课程规划,丰富、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逐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课程,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三、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和做法(一)为综实资源开发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领导达成一致,将综合实践做为素质教育方面的突破,在年初的行政会上就把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与布置。1、我们首先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小组,学校高度重视,保障了经费的及时到位及实验教师的培训学习。2、把学校中年富力强的老师作为兼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课题组中的10位成员有9位是35岁以下的老师。3、将综合实践纳入课表,走进课堂,任命有经验的孙月洁老师担任综合实践教研组组长,以学科教研的方式来保证综实活动的开展。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统筹规划,制订出课题研究计划,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大大减少了研究活动的盲目性。4、保证规定的课时,有了制度的保障。让师生有时间开展活动,通过考核评比引领老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在考核上有2分的评比。以成山特色感受家乡为主课题,根据各个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子课题研究。(二)“三级”管理,稳步推进学校以实践创新教育为切入点,加强了综合实践的“校、师、生”三级管理。“校”级管理方面: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教导主任具体分管,分两步实施:一是通过一定的考核评比,引领教师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在考核中列有“综合实践活动”专项考核,将教师的成绩计入百分考核。二是创造尽可能多的硬件设置支持。为给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在校内开辟了四块“茶文化实践基地”,实现了学、研、产一体化。“师”级管理方面:组建综合实践教研组,这在兄弟学校是不多见的,同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一样,有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由好学上进先入综实的孙月洁老师任教研组长,提升了综合实践在学校学科中的地位,强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生”级管理方面:加强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与评价,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评价。每学期都要评选出“星级学生”,让他们在“成才苑”中认领一颗苗木,以学生姓名给树木命名,彰显学生个性,引领创新潮流。(三)强化培训,提升战斗力坚持创新“一种形式”,抓实“三级网络”,凸显“五种方式”的“一三五”培训模式。1、菜单式培训方式。结合以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面向师生征询意见,列出可能被需要的培训内容,组织骨干进行专题准备,分时分批地进行菜单式培训。2、抓实常态“三级网络”培训:每月一次的例会专题讲座式校级培训、周一的班主任例会的案例剖析式师级培训、问题式方法指导式的生级培训。3、凸显“五种方式”:开展了“走近滨海风能”“天鹅生活的那片海”“寻访成山古城”“我是好运角小导游,”“天鹅湖畔茶飘香”“海边民居-海草房”等一系列主题研讨活动。4、综实沙龙:周二下午定为课题骨干沙龙。综合实践的骨干老师每周都将各自的体会写出来,放在博客网上,(我们建立了一个“鸿鹄学社”博客社区。)在周二集中进行交流与研讨。2012年4月,我校迎接了威海市总课题组的调研活动,得到课题组的肯定和大量建议指导,为课题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四)植根学校常规工作,开启课题开展常态载体一是把课题研究活动融入常规教学:实践创新的阵地是常规教学,我校建立了一整套的《综合实践活动常规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做到引导到位、指导有效。学生的调查指导、学生设计问卷指导、分组指导、活动前的准备工具等,教师都要按常规进行。在学生填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中这样写着:“原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么重要;我懂得要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活动让我体会到友情的难舍难分,因为活动必须分组,可总有三两个人是朋友,怎么分都分不开。”看到这样的情况,这位教师在常规反思中写道:“这次指导,我觉得学生有许多潜力可挖。分组也让他们学会了人际交往。”在“调查问卷”的常规指导中,有的老师这样批示:学生制定调查问卷,开头加上合情合理的礼貌用语,会帮助我们更顺利的开展调查活动。二是将课题活动融入学校的德育活动:我校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实效性强。广大师生参与面广,很多活动深受师生的喜爱,并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我们课题组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日常徳育活动结合。每学期,课题组老师们都会与团支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走进社区”、“国庆‘特搜’”、“社区‘十一’调查报告”、“走进‘九九重阳节’”、“走进农田”、“走进军营”、“走进茶园”、“春节家乡民俗”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的能力。事前我们制定好方案,将德育活动综合实践化,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课程开发的好机会。三是让课题研究融入了日常教学以前的课题研究,大多都是老师们课外业余研究,老师没有时间保障,有些课题做得比较应付。而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我们有条件地这项课题研究融入了学校日常教学,课题活动讨论和辅导、课题业务培训、课题成果展示都融入了日常学校管理之中。1、课堂指导到位:老师指导学生,针对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指导,在每一次的学习阶段,老师都预设好指导方案。如,指导学生如何调查、指导学生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指导小组长如何组织活动、活动前都要准备哪些工具等,老师指导得都很细致。2、课题教师业务培训:我们间周二下午定为课题骨干沙龙。参加的老师是综合实践的骨干老师。每周都将各自的体会写出来,放在博客网上,(我们建立了一个“鸿鹄学社”博客社区。)让大家提前阅读。然后利用周二下午时间进行集体交流,大家谈体会、说建议,在交流、讨论中提升业务水平。3、成果展示方面:我们将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此项工作我们已经初具规模。因为,前几年,我们在研究性学习领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本课题的研究是我们以前校本资源开发的一个延续。我校在进行校园绿化时,学校便采取了老师的建议,引进荣成的绿茶,进行种植,既绿化了校园又给师生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资源,从种茶、研究学习茶文化、品茶系列的特色文化方面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王青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天鹅湖畔茶飘香》课题研究,衍生出了茶食品、茶保健。还有孙月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家乡小吃》小课题研究,这些乡土气息很浓的综合实践活动,让课题研究变成了校园的一种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效果很好。4、发放“家长信”。为更好地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有效开展,取得家长的全力配合,我们对全校的家长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综实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通过我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很多家长愿意陪同孩子一起去参加实践活动,孩子拍照、录像及冲洗照片等活动确实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5、指导“跟踪式”。定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对于研究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困惑,我们随时与教研室的张老师取得联系,多方听取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我们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组织成果展示、进行经验交流,为老师、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机会及以资借鉴的方法。(五)着力规范,开发活动主题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力求以乡土地域特色定位实践主题,以实践活动涵养学校特色文化,确立了确定单元主题——制定单元目标——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课题方案——展示研究成果-整理汇编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流程。注重从学生兴趣出发,推进学生活动和主题研究,以实践研究为铺垫,不断提炼经典主题并开发新主题。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切入,带领学生走进成山古城门,走向天鹅湖、走进军营,学生在玩、看、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研究小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归总、分类,最终确定班级研究主题和各小组的子课题,像“军营探秘”、“走进新农村”、“天鹅湖畔茶飘香”等。我们组织学生到村中探访民间老者,听这些爷爷们讲那古城的故事,“寻访尘封的成山古城”主题就这样确立并实施开来。学生通过亲自采集信息、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的活动资料,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也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合作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2012年春天,我们在校内开辟了“感恩茶园”“俭德茶园”等四片茶园,为学生学习茶文化提供了实践基地。《天鹅湖畔茶飘香》、《家乡小吃》等小课题,让课题研究变成了校本文化的一道盛餐。通过“课堂上研究茶文化”、“社区内采摘茶叶”、“校园里学习种茶”、“回家写一份体验报告”、“品茶”体验活动,生成了一个有序的特色文化网络。同时,我们充分挖潜教师资源优势,自主开发了综合实践劳动技术课。初一的“剪纸艺术”,初二的“网花”,初三的“衍纸制作”,丰富了综合实践校本资源内容,让综合实践校本课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四、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经验挖掘“成山古城,乡土海疆文化”,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我们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8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