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ppt
咏史怀古诗第五组回顾已学编目:《题乌江亭》杜牧《江南春》杜牧(南朝四百…)《泊秦淮》杜牧《过华清宫》杜牧《赤壁》杜牧《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石头城》刘禹锡《乌江》李清照《蜀相》杜甫《贾生》李商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一、定义: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或对象:•1.地点•A.前代的都城:长安、金陵、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2.人物贾谊诸葛亮项羽等咏史怀古诗内容表现手法怀古咏史怀人伤己怀古伤今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内容:•咏史怀古诗,严格地说,可分为“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精辟议论。(《赤壁》杜牧)•一.怀古•(一)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蜀相》(杜甫)•《贾生》李商隐•(二)怀古伤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多抒发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达对下层人民同情.•如《金陵五题·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作者不由感慨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成了“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国运衰微的感慨,令人不胜伤感•二.咏史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1、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如《泊秦淮》《潼关怀古》《江南春》•2、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杜牧《题乌江亭》(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五.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借古讽今如《泊秦淮》《江南春》•3.对比(如《金陵五题·乌衣巷》《金陵五题·石头城》)•4.用典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佛狸寺拓跋焘)•5.化用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答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1.懂,即写什么?(利用注解)•要读懂作者凭吊的内容,主体是人还是物?•如果是人,其生平大概是什么,找出和作者经历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要知人论世(怀人伤己)•如果是物(地点),思考那里发生过什么,找出与作者所处时代的共通之处或不同点。••2.要体会意图、领悟感情,注意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怀才不遇/忧国伤时/借古讽今/纯粹发表见解……)•不乱贴标签•3.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END
本文标题: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3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