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李约瑟问题、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有科举制度、中国为什么没有宗教
李约瑟问题、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有科举制度、中国为什么没有宗教。。。。。。一贴打尽序作者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正在创作的一部长篇意淫小说《超级大国的梦想是不是只能在意淫小说里实现》中的一章,该章专门讨论“李约瑟难题”。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这个问题,国际科学史界都把它称为“李约瑟难题”。许多人都以为,这是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1995)於1964年最先在《中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提出的,他的问题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於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其实,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的探讨,在李约瑟以前很久,早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梁启超先生认为,最大的障碍物,自然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这个观点,我想不会有人反对。但是,为什么偏偏只有中国有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曾被介绍到西方,伏尔泰等人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套非常优秀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非常公平,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那这么好的制度西方为什么不用?任鸿隽先生在1915年创办《科学》杂志之时,也探讨了“说中国之无科学的原因”,认为“无归纳法为无科学之大原因”――那为什么中国人不会归纳法?。。。。。。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很多,作者认为,上述这些都只是“李约瑟难题”的“表面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作者认为,“李约瑟难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和西方之间有三个差异:我们是一个大国,西方是一群小国;我们是农业文明甚至说是小农文明,而西方是商业文明;我们是大陆文明,西方是海洋文明。正是这三个差异导致了李约瑟现象的出现。我们再追问一下,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和西方之间有这三个差异呢?答案是,我们和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等等)不同。作者认为,地理环境的不同才是“李约瑟难题”的最根本原因。作者这么说,有的朋友可能不同意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地理环境再重要,也只是“外因”,“外因”怎么能是最根本的原因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句话当然不会错。那么,在中西方文明的发展上,什么才是“外因”,什么才是“内因”呢?作者认为,“外因”是文明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内因”是文明的个体----“人”。遥想人类文明初起之时,“内因”是差不多的――黄种人白种人的体质、智商差不多;中西方文明起步时的状况也差不多,都是差不多同时从愚昧状态开始。而“外因”地理环境上的差别就大了,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大陆,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群岛,温带海洋性气候。中西方文明差异如此之大,“内因”上找不到原因,就只能往“外因”上找了。更何况,地理环境这个“外因”也没有决定中西方文明发不发展,只是影响着她们的发展,影响着她们的发展速度,影响着她们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她们的发展方式,等等。要证明地理环境是“李约瑟难题”的“最根本原因”,就得从这个“最根本原因”出发,看能不能推导出中西方文明的三个差异这三个“根本原因”。然后再从三个“根本原因”出发,看能不能推导出“科举制度出现在中国而没有出现在欧洲”、“中国人不会归纳法”等等“表面原因”。在本章里,作者试着进行了推导。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想,如果“李约瑟难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地理环境,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把整个国家搬到美国去?那倒不必。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理环境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已经小多了。作者今天之所以讨论“李约瑟难题”,是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引进、消化、吸收西方文明的状态。经过一百七十年的艰苦努力,伴随着无数中华儿女的血泪,这种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总算告一段落。虽然我们离世界最先进水平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这种距离,已经不象鸦片战争时洋枪洋炮对大刀长矛那么悬殊――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第一次具备了赶上甚至超过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可能”――注意,仅仅只是“可能”。那么,在这个历史关头,讨论一下“李约瑟难题”,梳理一下中西方科技几千来的发展轨迹,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自然还是有一点意义的。特别是,李约瑟难题中一些客观因素还是没有改变,它们依然存在,依然在发挥作用,依然在影响着我们今后的发展。也有的朋友会说,“李约瑟难题”压根儿就是伪命题。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只有技术,中国的“科技”发展就是按照这种“没有科学,只有技术”的方式走的。中国古代取得了那么多辉煌的“科技”成果。事实证明,这种“没有科学,只有技术”的方式是可行的,这就是中国式的“科技”发展之路――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问题是,这条曾经非常正确的中国式“科技”发展之路,为什么到了唐宋以后就走不下去了呢?比如说,“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发明的。“四大发明”诞生几百年后,在中国没有一点儿进步。但是,“四大发明”传入西方以后,倒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大发明”本身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知道,西方文明开始领先中华文明的标志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又是蒸汽机。那么,中国有那么多能工巧匠,为什么这么多能工能匠里就没有一个人能造出蒸汽机来呢?在本章里,作者试着做了解答。看到这里,有的朋友也许已经烦了――你说了半天,说的不是“科学”就是“技术”,“科学技术”就是生活的全部吗?比较两个文明,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吗?就是比谁的船更坚,比谁的炮更利吗?那么非洲、拉丁美洲的音乐、舞蹈等等等等还是不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呢?有的朋友甚至更会对“科学技术”、对西方文明的发展方式进行质疑,西方文明发展至今,带来了那么多副作用-―核武器、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环境污染、肥胖症,等等等等。这些副作用是与西方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西方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些朋友的意见也对,讨论“李约瑟难题”,当然也不能忽视这一点。(美丽的双螺旋)考虑到小说完工还需要一些时间,而“李约瑟难题”又是朋友们很关心的问题,本章较整部小说来说又相对独立。所以,作者决定,提前发布这一章。本章及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大量借鉴了前人包括网友们的成果。有的列出了出处,如范岱年先生的《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范先生的文章对中国大陆学者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作了简单的回顾,很值得一读。但更多的,实在是无法一一列举,只能在此笼统地表示感谢。“李约瑟难题”非常重要,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作者保留本章及整部小说的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做一件事”2010年12月5日写于安徽巢湖李约瑟难题题记: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象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李约瑟杨若水的办公室。杨若水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面对着一张草稿纸,正在发呆。周秘书走了过来,他敲了敲门,杨若水没有反应。“想什么哪,这么专心?”周秘书有些好奇,悄悄地走了过去。只见那张草稿纸上写着“地理环境”、“大国VS小国”、“农业VS商业”、“大陆VS海洋”,等等――‘地理环境’上还被划了一个圈。草稿纸的顶部,好象还有个标题,但被杨若水的手遮住了,一时看不清楚。“哦。。。。。。没什么。”杨若水这才注意到周秘书,倒有些吓了一跳,“什么时候过来的,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几年前,杨若水大举进军房地产业时,就已经和周秘书混得很熟了。“临时有个会,今天正好有点儿时间,就过来看看你们。”“欢迎,欢迎!不过,鑫鑫刚好不在,到外地去了。”杨若水解释说。“见到你也是一样。”周秘书笑笑,“只是坐一坐,下午还要接着开会呢。”“那好,你先坐一会儿,我交待他们几句。”说着,杨若水出了门。周秘书坐到杨若水的座位上,开始端详起那张让杨若水出神的草稿纸,草稿纸的最上方写着5个大字――“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详见本章的题记,这是英国著名生化学家、汉学家李约瑟,在1964年提出的问题――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近代,剧降为只占0.4%――反差太大了,这是为什么呢?“李约瑟难题”象一个“迷”,吸引了很多人去研究。这些人里也包括周秘书,上大学的时候,他还专门查过这方面的资料。今天,看到杨若水也在琢磨这个问题,他顿时也来了兴趣。杨若水回来了,给周秘书倒了杯茶,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若水,研究‘李约瑟难题’哪?”周秘书打趣道。“谈不上研究,只是有些想法。”杨若水笑道。“那你觉得‘李约瑟难题’的答案是什么呢?”周秘书问道。“地理环境!”杨若水非常肯定地说。周秘书笑了笑,摇了摇头。杨若水继续,“我认为,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是出现‘李约瑟现象’的最根本原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不同的地理环境也会孕育出不同的文明。你看,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大陆,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群岛,温带海洋性气候。也因此,我们和西方之间出现了三大差异:一,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异,中国是大陆文明,欧洲是海洋文明;二,大国和小国的差异,中国是一个大国,欧洲是一群小国;三,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中国是农业文明甚至可以说是小农文明,欧洲是商业文明,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我会向你证明,正是这三大差异导致了‘李约瑟现象’的出现。”“地理环境是‘李约瑟难题’的最根本原因,我不能接受。”周秘书摇了摇头,“不过,中西方文明之间有三大差异,我倒是完全同意。”见周秘书不是很同意自己的观点,杨若水微微一笑,他也不着急,“李约瑟难题实际上包含两个疑问:一、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为什么在科学和技术方面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二、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在西方,而没有产生在中国?或者,为什么中国后来落后了?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看,第一个疑问很好回答。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比古希腊更适合粮食作物生长。在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黄河流域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也就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人口越多,取得科技成果的概率也就越大。取得了更多的科技成果,又可以回过头来提高粮食产量。粮食产量高了,又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自然我们的发展比他们快了。”“我们的地理环境较欧洲更适宜农作物生长吗?”周秘书问道。“是啊,我们是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就黄河流域来说,虽然由于植被破坏,这一区域变得干旱。但即便如此,这一区域还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而欧洲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的年、日较差都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阴雨日极多,但强度很小,光照不足,不适宜于粮食作物生长。”杨若水顿了顿,“数据也可以支持我的观点,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世界第一。历史上,公元元年左右,汉朝的人口就达到了五、六千万,就已经和现在英国、法国或者德国的人口差不多了。”“如此说来,‘人多力量大’这句话也不是一点儿道理没有,”周秘书笑道,“人口多还是有优势的。”“要适宜,太多了也不好。”杨若水道。“对,对,对,要适宜,太多了确实不好。”周秘书忙道。大国和小国的差异一,科举“第一个疑问的解释我可以接受,”周秘书想了想,道,“那第二个疑问呢?中国为什么后来发展慢了呢?”“这就要谈到这三个差异了,”杨若水指了指草稿纸,“我们先看看第一个差异,大国和小国的差异吧。这个差异可以是相当重要呢!为什么中国有科举制度,而西方没有呢?我认为,最关键原因就是这个差异。”周秘书一怔。“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大国人口多、面积大,统治难度大。”杨若水继续,“公元前221年,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他马上就遇到了一个历代统治者都没有遇到的统治难题――秦帝国纵横几千公里,人口3000万,这么大的国家,怎么统治?不要忘记,那是公元前221年,那个时候交通手段落后,通信手段落后,生产力水平落后(书写用的纸都还没有发明)。以那么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怎么统治面
本文标题:李约瑟问题、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有科举制度、中国为什么没有宗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