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初三化学化学信息给予题
初三化学化学信息给予题一.本周教学内容:化学信息给予题二.化学信息题的基本特点信息给予题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题干部分是信息给予部分,问题部分与题干紧密相关。它要求学生能根据试题给出的新知识信息,结合已学过的化学基础解决问题。三.化学信息题解题的基本思路要做好信息给予题,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认真审题,获取信息;二是结合问题,处理信息;三是依据有效信息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典型例题】例1.1985年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组成为C60的新物质,关于这种新物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单质B.它是一种化合物C.它的式量为720D.1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解析:C60是一种没有学过的新物质,但从其化学式C60容易领悟出:它是由一种元素—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它不是化合物;C60是由60个碳原子结合而成的1个分子,它的式量为:12×60=720。因此答案为B。例2.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它的密度略小于空气的密度。一氧化氮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1)实验室里,一氧化氮可用法收集,二氧化氮可用法收集。(2)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反应。(3)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这是二氧化氮的性质。解析:此题为信息给予题,其特点是在题干中出现若干新的信息。新的信息一般都超出教材的知识范围,或直接引入生产实践,或生活中的化学,或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解新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因为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根据NO难溶于水的性质,可用排水法收集。比较NO2和O2的分子组成,由于NO2的分子组成比O2多一个N原子,因此可推知NO2的密度比O2的密度大。又知NO2易溶于水,因此收集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1)排水集气;向上排空气。(2)2NO+O2=2NO2;化合。(3)物理。例3.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下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你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1);(2);(3);(4)。解析: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题,要求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中归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要抓住关键字词,如“小刀切割”、“浮于水面”、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等去归纳金属钠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硬度、密度、熔点等。答案:(1)呈银白色;(2)质软(硬度小);(3)密度比水小;(4)熔点较低。例4.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A.3CH4·H2OB.CH4·3H2OC.CH4·6H2OD.CH4·8H2O解析:“可燃冰”是一种甲烷化合物,要推测“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关键是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推测“可燃冰”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题目中所提到的“笼”,可使我们联想到民间的“灯笼”,以8个“笼”为1个单元,每8个“笼”由46个水分子构成,而其中又填充了6个CH4分子、2个H2O分子,所以CH4分子与H2O分子的个数比为6∶(46+2)=1∶8。所以,正确答案是D。例5.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了氯气(Cl2)。氯气溶于水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以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某同学用滴管将饱和氯水(氯气的水溶液)逐滴滴入含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1)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用简要文字说明):①;②。解析:该题第一问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只需要抓住题目中一开始给出的信息即可书写:Cl2+H2O=HCl+HClO。第二问则必须利用题目中后半部分的信息加以探索,方可得出答案:向含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饱和氯水,饱和氯水中的盐酸、次氯酸分别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Cl和NaClO(次氯酸钠)。当NaOH没有被完全中和时,溶液中不存在盐酸以及能够漂白有色物质的次氯酸,溶液仍显红色,当氯水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褪去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氯水中的酸将NaOH完全中和;另一种可能是最后一滴氯水中的次氯酸将红色酚酞漂白。答案:(1)Cl2+H2O=HCl+HClO;(2)①氯水中的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使红色褪去;②次氯酸将有色物漂白。例6.碘化钾(KI)溶液与淀粉液混合时无变化,但遇到如:Cl2、NO2、ClO2、SO3,均能跟KI反应生成碘单质(I2)而使溶液变蓝色(KI溶液与O2无作用)。现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所得气体通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发现有变蓝现象,再将另一些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这些沉淀难溶于稀硝酸。这些实验有助于解释用KClO3和MnO2制得的O2有异样气味。(1)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所制得的O2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气体是。(2)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所制得的O2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往往有酸雾出现,由此估计,用该方法制得的O2中还可能混有的杂质气体是。解析:虽然Cl2、NO2、ClO2、SO3均能跟KI反应生成碘单质(I2)而使溶液变蓝色,但由于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中,不含有N、S元素,因此,O2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气体不可能是NO2和SO3,可能是Cl2和ClO2。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气体溶于水后可电离产生Cl-,且有排水法收集时酸雾出现,因此用该方法制得的O2中还可能混有的杂质气体是HCl气体。答案:(1)Cl2和ClO2;(2)HCl。例7.硝酸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NO、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可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理,其主要原理可表示如下:2NO2+2NaOH=NaNO2+NaNO3+H2O①NO2+NO+2NaOH=2NaNO2+H2O②现有a克NO2和b克NO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200克NaOH溶液完全吸收。(1)欲保证工业尾气全部被吸收,则a:b的值应控制在范围;(2)若上述混合气体41.2克恰好被200克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且生成NaNO2和NaNO3的分子数之比为4:1,则原混合气体中NO2与NO的质量比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解析:(1)依题意可知,当尾气如果全部是NO2或尾气中NO2与NO的分子数之比为1∶1时,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由此可推知,当尾气中NO2与NO的分子数之比≥1∶1,即质量比≥15233046时,能够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2)由方程式①可知,2个NO2分子与NaOH反应后,可生成1个NaNO3分子和1个NaNO2分子,则按方程式②反应还需生成3个NaNO3分子,才可达到NaNO2和NaNO3的分子数之比为4:1,而按方程式②进行反应,生成3个NaNO3分子,需有1.5个NO2分子和1.5个NO分子参加反应。综合方程式①②,当生成NaNO2和NaNO3的分子数之比为4:1时,参加反应的NO2与NO的分子数之比为(2+1.5)∶1.5,其质量比为92.32305.1465.3。原混合气体中含NO的质量为:41.2×992.329克NO2+NO+2NaOH=2NaNO2+H2O463080x9yx=13.8克y=24克2NO2+2NaOH==NaNO2+NaNO3+H2O9280(32.2-13.8)zz=16克∴NaOH%=0000201002001624答案:(1)大于等于1523;(2)92.32,20%(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用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AhmedH.Zewail),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A.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3、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曾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信,发射卫星的数目与铱元素(I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恰好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7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C.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D.铱元素是金属元素4、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B.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5、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还强的金属元素,它的氧化物为La2O3,其对应的碱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La(NO3)3都易溶于水。则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难以直接反应制得LaCl3的是()A.La(OH)3+MgCl2B.La2O3+HClC.La+HClD.BaCl2+La2(SO4)3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也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对于相同分子数的CH4和CO2,CH4产生的温室效应更明显。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较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明显;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只有①C.①和②D.只有③7、家用电器中常使用大量的印刷电路板,在制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Cl3+Cu=2FeCl2+CuCl2。现向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A.烧杯中有铜、没有铁B.烧杯中铜、铁都有C.烧杯中有铁、没有铜D.烧杯中铜、铁都没有8、若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A.将金粉和铜粉混合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C.将氯化钠晶体溶于水中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9、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的相同,试判断氧化锆的化学式为()A.ZrO2B.Zr2OC.Zr2O3D.ZrO10、“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①CO和CH3OH②CO2和H2O③H2和CO④CH3OH和H2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1、近年探测火星形成一个热潮,相继有“火星快车”、“勇气号”飞临火星上空和登陆火星,使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火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95%),还有少量氮气、氩气,大气压为6—7百帕,火星有自转和公转,火星上温度极低,为-5℃至-90℃之间,火星
本文标题:初三化学化学信息给予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6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