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汽车系)
1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稿件目录06年高职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整……………………………………………207年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6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18谈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2308年大学生的情绪困扰与调适……………………………………………………………27大学生树立正确求职心态适应社会提升就业力…………………………30浅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34浅析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3809年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调适……………………………………………………………4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452主讲人:唐洁时间:2006年11月22日地点:南院高职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模式多样。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高职教育无论在院校数目还是在学生数量上,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生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他们的学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如何,对21世纪中国的发展影响重大。目前,在高职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已经严重影响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和成才目标的有效实现。研究已经证实,在影响高职生学习效率的各种问题中,心理问题占首位。因此,关注高职生学习心理健康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一、高职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一)厌学厌学现象在高职生中较为普遍,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主要表现为:学习不主动,缺乏动力和热情,课前不预习,课后更不会复习;作业拖拉、抄袭,敷衍了事;上课不认真听讲,无精打采,下课生龙活虎,精神百倍;经常无故迟到,千方百计逃课;大量时间花在上网、打牌、踢球、谈恋爱上。(二)焦虑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适当的焦虑是必要的,但严重的学习焦虑对学习则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高职生严重的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情绪躁郁,寝食难安,神情恍惚,郁郁寡欢,特别是考试前这部分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甚至于引发失眠、多汗、尿频、腹泻、神经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症状。(三)学习懈怠3许多学生进了大学就以为进了“保险箱”,人生一片光明。不少高职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荣辱优劣不放在心上,看起来冷静自制,无欲无求,实则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缺乏理想与抱负。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冷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如走马观花,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上不肯用功,怕苦怕累,怕动脑筋,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缺乏钻研精神。(四)自卑学习自卑在高职生中较为普遍,不少高职生给自己的定义就是“高考失败者”,因此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思想,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对未来、前途悲观失望。自卑严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学习内容的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学习吃力,成绩下降。情绪上忧郁寡欢、压抑自怨、离群索居、焦虑不安,严重者出现失眠、神经衰弱。这种学习上的自卑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五)功利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奉行“实用主义”,目的过于功利化,主观色彩浓厚,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认为对自己今后发展有用的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等,态度较认真,学习较刻苦;而对一些公共课或自己认为没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如“两课”等,则应付了事,能混就混。这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严重偏科,学习动机消极,这种情况对其今后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二、高职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以上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不仅会影响到高职生的学习,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研究发现,造成高职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认知偏差人的认知将直接影响其行为的选择。我国社会很多人对高职教育缺乏客观、合理的评价。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确实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人就因此而否认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认为高职生不是大学生;再加上中国传统思想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腐朽观念,不少人高职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认为从事技术工作的操作型人才算不上人才,这些思想对于高职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中一些厌学、自卑、冷漠的心理都能从这里找到根源。4(二)学习动机不当和兴趣缺乏在高中阶段,很多同学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考上大学。进入高校以后,原先的目标实现了,若未能及时树立起新的学习目标,就容易产生松懈心理;同时,高校的学习方式、方法较以前有较大改变,基本是以自主性学习为主,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有的因教师教学内容枯燥、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同学兴趣狭窄或兴趣被压抑,课余活动很少,一旦进入大学,出于补偿心理,迫切地想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自控力差的学生容易因失控把主要精力放在娱乐上,乐此不疲,而对学习却逐渐失去了兴趣。(三)不良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看到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和不正之风后,有的高职生便觉得读书无用,滋生厌学情绪;社会中享乐主义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休闲和学习的关系,终日迷恋上网、游戏,热衷于交友游玩,他们上课无精神,学习无兴趣;而有些家长本身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对孩子不仅不能正确引导,还甚至于起到负面作用,影响学校的教育效果。三、调适高职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一)认识上要重视,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学习心理障碍已成为影响高职生的“头号杀手”,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要充分的重视起来。不少家长包括教师认为孩子进入大学就是成人,应自己管理自己,但高职生毕竟不够成熟,他们社会阅历浅,是非判断能力不足,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必要的灌输、教育和引导是不可少的。首先,抓好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让高职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合理的自我定位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因此入学教育切不可走马观花、应付差使。我们应在入学伊始,万象更新之际,及时摆正学生的心态,不必要对高职的身份遮遮掩掩,应实事求是的分析高职教育的现状,引导其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充分认识高职生的社会价值和贡献,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使命感,强化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其次,完善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将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可以缩短5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由爱老师,进而爱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信赖,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上的紧张、焦虑心理;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培养高职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健康的学习心理一般包括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的学习信念,顽强的学习意志,良好的学习行为,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学习心理教育,提高学习心理健康水平。(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事实证明,一个学校教学抓得紧,学术气氛浓,校纪校风严明,学风就好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一些,问题也会少一些,否则,问题就会多一些。就高职院校而言,一般来说历史都不够悠久,缺乏浓厚的文化和学术底蕴,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院的人文内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高职院校首要考虑的大事。同时,要看到学习动机、兴趣的培养等学习心理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齐心协力抵制不良影响因素,为高职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6主讲人:唐洁时间:2007年6月13日地点:南院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一)定义: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其内容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生理自我)、心理特征(心理自我)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社会自我)。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意识中的自我,包括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及I和me。它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自我认知(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自我体验(我喜欢自己吗)和自我控制(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二)结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1、自我认知认识自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I)对客观自我(me)的认知与评价,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印象、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自我认知回答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希腊一座古老的神殿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中国古语也教导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研究发现:对自我认识不清晰、不精确,自知力不强,易导致误判自我,或自负、或自卑,从而导致诸多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人们的心理会产生重大影响。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生的。自我认知决定自我体验,而自我体验又强化着自我认知,要回答的问题是:“我是否喜欢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等,主要是一种自我的感受。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自尊心、自信心、义务感、责任感、优越感、荣誉感、羞耻感等。特别是自尊心、自信心对人的影响很大。有自尊心的人,总是不甘落后,力争上游,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好胜心,是一种动力。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一个人如果和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总认7为自己不行,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固定的信心定势,对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自信心,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他就会积极努力,取得成功。自我体验对个体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时,同样的事件,他人的体验与自身的体验截然不同。很多从体验中获得的自我远远高于从理性获得的体验。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表现在两个方面:发动和制止。如几点钟起床,不随地吐痰,。自我控制对个体的学习、工作具有推动作用,使个体为了获得优秀成绩,社会赞誉,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包括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强自律,核心内容是“我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可以选择如何做?”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关键环节,“知”与“行”之间有很长的路,大学生常常“心动而不行动”,事实上心动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历练意志则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我们不妨打一个比方:早晨起床,应当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对懒惰者而言,也是需要意志的,特别是寒冷冬天的早晨,想想被窝里的温暖,再面对起床的痛苦,都要进行思想斗争,而当意志成为一种习惯时,自我控制便转变为“自动化”。成功的人都有较高的自我控制。二、自我意识的心理功能(一)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成功的基础自我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关系极为密切,意识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意识,自我意识对个人行为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自我画像——“我属于哪种人”,你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你就会按照那种人的行为行事。例如,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不公正的牺牲品,认为“注定要失败”的人,就会不断地寻找各种环境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自我意识客观的人自我形象健康,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满足从容,处事积极,善于利用每一个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与人交往能真情流露,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容易与人建立深厚的情谊。对自己充满信心,能独立地处事,也能作出恰当地自我表达。(二)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自我意识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决定对现实的看法,对人们的心理8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起着制约的作用。积极的自我意识会增进心理健康,而消极的自我意识会诱发心理疾病。若一个人拥有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有客观认识,能够接纳自我,则意味着不仅能积极评价和接纳自我,而且在适应社会过程中,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则可以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因而心理就越健康。三、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自我认识
本文标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汽车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8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