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诗歌鉴赏之咏物诗(苏教版)
爆竹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复习目标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石灰特点:表现主题:出山之难、不怕焚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拟人初步感知表现手法:咏物诗—概念•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二、咏物诗常见写物方法:1、侧面描写:环境衬托或他物对比正面描写:外形特点、内在品质;细节2、其他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一、把握咏物诗主题1、抓住物和志之间的联系2、分清是托物言志还是咏物抒情三、咏物诗的三种情感①托物言志:抒发象征之意(李贺《马诗》)②咏物抒情:抒发对物之情(骆宾王《鹅》)③即物喻理:蕴含万物哲理例如《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1、事物特征:2、所言之志:1.事物特征:2.所言之志:傲骨凌霜,自甘寂寞,铮铮铁骨,坚守节操。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菊花盛开,香透长安。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你的舞台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鉴赏咏物诗的方法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作者:晚唐诗人,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分析小松的特点?注意抓关键词。“刺”,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出”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作者:晚唐诗人,出身寒微,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是指,后者指_______。未长大的小松长大的松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的态度,后者表现了的态度。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喜悦、赞赏贬斥、嘲讽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之咏物诗(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3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