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解读(ppt35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解读经济学教研部马克思的一生卡尔·马克思1818.5.5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犹太律师家庭。大学学习法律,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接受了黑格尔哲学。1841年夏,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1842年10月,马克思为《莱茵报》主编,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由于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及其一家流亡到巴黎,后迁居伦敦。仍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写作《资本论》,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晚年一直致力于《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写作工作。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3月17日,在海格特公墓举行的葬仪上,思格斯发表讲话中指出: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他毕生的使命。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主要内容基本概述行文解读当代价值一、基本概述(一)书名的来龙去脉源起于实际生活和斗争中大量的现实问题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遇到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以及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由《政治经济学批判》到《资本论》1843年开始系统收集资料,准备写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书名《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资本”分册研究商品与货币(相当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于1859年6月出版。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促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计划,以《资本论》为书名,《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分四卷出版全部经济学著作。(二)完成与出版过程马克思:第一卷(1867.9)和其他各卷手稿。恩格斯:1885年和1894年整理出版二、三卷。考茨基:对“第四卷”手稿结构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作了安排,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作为与《资本论》平行的独立著作,分三卷四册1904、1905、1910出版。前苏联:1954-1961年重新整理出版了第四卷手稿,命名为《剩余价值论》,列为《资本论》第四卷。1962-1964年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三)恩格斯、沃尔弗与《资本论》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支持者:经济资助和理论支持。(2)继承者:整理出版第二、三卷。(3)传播者:冲破“沉默”的围墙。(4)捍卫者:回击对《资本论》的诋毁。威廉·沃尔弗(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1846-1847年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委员。参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建。曾任《共产主义杂志》主编。1848年3月在巴黎成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成员。(2)非常关心《资本论》的写作与出版。特别是在逝世前将八百二十英镑积蓄全部赠送给马克思。(四)研究对象“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第1卷第8页)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制度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研究。以英国为典型。(五)基本方法《资本论》的方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即唯物辩证法。具体应用体现在矛盾分析法、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简单到复杂等。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资本主义,揭示出它并不是一个永恒的制度。(六)核心范畴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从商品开始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二、行文解读卷序标题中心篇章数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7篇25章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3篇21章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7篇52章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史3册24章《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由四卷20篇(册)122章组成,共300多万字。(一)理论综述:剩余价值学说史(第四卷)1.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剩余价值理论,以李嘉图为分界线对资产阶级各派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历史的分析和批判,并阐述了自己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原理。2.分析的基础和总的评价:“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第四卷第7页)(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卷)1.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商品交换产生货币。(第一卷第一篇)2.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一卷第二篇)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绝对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一卷第三、四、五、六篇)4.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资本的积累。(第一卷第七篇)(三)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卷)1.微观视角:产业资本运行理论(第二卷第一、二篇)(1)静态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理论—单个资本的解析。(第一篇)①形态变化(第一至第四章)②成本度量(第五、六章)③资本正常运行的条件:空间并存性、时间继起性以及无价值革命。(2)动态分析:产业资本周转理论——多个资本的比较(第二篇)①涵义与目的:资本周转,是资本的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目的是分析资本运动的中心问题,即周转速度。②衡量单位:周转时间、周转次数(第7章)③横向比较:(资本构成的影响)即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第8章)④纵向比较: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第12、13、14章)⑤结论: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2.宏观视角:产业资本平衡理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第二卷第三篇)(1)基本概念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的重复。扩大再生产是生产过程比原有规模更大的再生产。(2)货币资本的作用第一,资本运动总是从货币开始,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第二,预付资本任何时候都有一部分保持货币形式。(3)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①分析的前提: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按价值形态分为c、v、m三个部分。②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m)=Ⅱc③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Ⅰ(v+m)ⅡcⅡ(c+m-m/x)Ⅰ(v+m/x)④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m)=Ⅱc+Ⅰ△c+Ⅱ△cⅡ(c+m-m/x)=Ⅰ(v+m/x)+Ⅰ△v+Ⅱ△v(四)剩余价值的分配: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第三卷)1.产业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的价值=c+v+m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c+v=成本价格利润(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有机构成)资本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产品价值利润率70c+30v100%3013030%80c+20v100%2012020%90c+10v100%1011010%(3)利润趋向下降的规律(趋势)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二重性:总量增加和利润率下降。一种长期趋势。2.商业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1)商业资本本身不生产剩余价值(2)其利润只是在流通中并且通过流通才获得的,原因在于贱买贵卖。(3)商业资本会按照它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参加决定一般利润率。3.生息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1)货币资本当作生产利润的手段使用时,就成了资本商品。(2)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是出卖,而贷放。(3)生息资本通过利息而参与剩余价值分配。(4)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4.土地所有者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1)土地所有者基于土地的资本主义所有制通过垄断以地租的形式参与整个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分配。(2)地租分为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和绝对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ⅠⅡ源泉剩余价值形成原因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数量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商品价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条件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别追加投资的不同生产效率农业比工业的有机构成低取得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三、当代价值《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在当代有着重要现实价值。(一)有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二)提供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有力工具(三)确立了全球化时代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指导原则(四)开辟了解释现实问题的科学视角(五)呈现了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分析中应用的经典案例《资本论》第一卷扉页献给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勇敢的忠实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威廉·沃尔弗1809年6月21日生于塔尔瑙1864年5月9日死于曼彻斯特流亡生活中从商品开始马克思在第一卷第47页这样写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的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庞大的商品的堆积’引自《政治经济学批判》1959年柏林版第3页)(1)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最单纯的形式。(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3)包含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萌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劳动二重性)、形式(交换价值与价格)与本质(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首先,指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其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再次,分析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联系;最后,指出价值是社会历史范畴,而非物的自然属性。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要知道什么是剩余价值,必须先知道什么是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同一劳动&质与量的区别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建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解决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系列问题和建立完整理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出发,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起点研究货币向资本的转化。马克思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即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及增殖过程,彻底消除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神秘性。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并且阐明了二者的相互关系。专篇论述了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主要包括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等形式。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理解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钥匙。劳资之间对抗的阶级关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资本论》写作顺序马克思在1877年11月3日写给肖特(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的信中谈到:“实际上,我开始写《资本论》的顺序同读者将要看到的顺序恰恰是相反的(即从第三部分——历史部分开始写)”《资本论》包括四卷马克思在1866年10月13日给库格曼的信中写到:“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册理论史。”—《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第204页。货币资本的循环一般:G—W…P…W′—G′(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出售阶段)简单:G—G′G:货币资本—货币形态W:商品资本—商品形态P:生产资本—生产形态开端公式Ⅰ.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本‥‥‥4000c+1000v=5000商品产品‥4000c+1000v+1000m=6000Ⅱ.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本‥‥‥2000c+500v=2500商品产品‥2000c+500v+500m=3000全年总商品产品: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解读(ppt35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37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