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苏州大学运动生理学课程试卷(五)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淋巴液D.细胞外液2、肺总容量减去肺活量等()A.补呼气量B.余气量C.功能余气量D.潮气量3、肌梭是肌肉的感受器()A.张力B.长度C.压力D.速度4、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静脉血B.动脉血C.组织D.肺泡气5、红细胞在以下何种溶液中会发生皱缩()A:0.6%NaCl溶液B:3%NaCl溶液C:3%葡萄糖溶液D:0.9%NaCl溶液6、可产生导致肌肉疲劳的副产品是()A:磷酸原系统B:乳酸能系统C:有氧氧化系统D:A+C7、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50C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8、、负荷阈是指体育课或训练课()A:大中强度的生理负荷B:生理负荷的平均值C:生理负荷低限至高限间的范围D:生理负荷的低限或高限9、极点现象多出现在田径运动的哪个运动项目中?()A.短跑B.中长跑C.投掷D.跳高10、与无训练者相比,有训练者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没有的特点()A:动员快B:反应大C:反应小D:恢复快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前负荷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越大。2、呼吸过程包括、和内呼吸。3、常用测定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和最大通气量。4、正常人体血浆PH值为。5、进行静力性运动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舒张压。6、和之差为氧亏。7、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8、尿液的生成是通过、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或排泄三个过程。9、“乳酸阈”强度的训练,能最有效地发展。10、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是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的共同作用结果而实现的。11、禁用兴奋剂的目的是和。12、身体成分由和两部分组成。13、体适能包括和。14、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是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给予机体个器官天下一系列的生理负荷刺激,使人体在、和生物化学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积极的适应性变化。15、卵巢的主要功能是和。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等长收缩2、肺活量3、心泵功能贮备4、兴奋剂5、体温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2、简述赛前状态的分类。3、如何确定中学体育负荷阈?4、简述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机制。五、问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1.试述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2.试述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及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苏州大学运动生理学试卷(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2、B3、B4、C5、B6、B7、D8、C9、B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长2、外呼吸、气体运输3、肺活量、时间肺活量4、7、35—7、455、升高、升高6、吸氧量、需氧量7、0.848、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9、有氧耐力10、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11、维护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的原则、保护运动员健康12、体脂、去脂体重13、健康体适能、竞技体适能14、形态结构、生理机能15、产生卵子、分泌激素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周阻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并不发生变化。(3分)2、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竭尽全力所能呼出的气体量。(3分)3、心泵功能贮备: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4、兴奋剂:一切运动训练和正常的营养方法以外的,旨在提高体能和运动成绩的人工合成的物质与特殊手段,统称为兴奋剂。(3分)5、体温:生理学上所讲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3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答:(1)前负荷:即静脉回流量,一定范围内越大,每搏量出越大。(1分)(2)心肌收缩能力: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E和NE多(1分),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每搏量加大(1分)。(3)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其越高心肌收缩遇到的阻力越大,每搏量下降。(1分)(4)心率:在适宜心率范围内心输出量才能较大(120~180次/分)。(2分)2、简述赛前状态的分类?答:赛前状态根据生理反应分为三种,即准备状态、起赛热症、起赛冷淡症(1)准备状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适度提高,可为正式练习作好准备。(2分)(2)起赛热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表现为过度紧张,运动成绩下降。(2分)(3)起赛冷淡症: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加强,对比赛冷淡,成绩下降。(2分)3、如何确定中学体育负荷阈?答:(1)心搏峰理论:运动生理学将博出量达峰值的心率水平称为心博峰,心率为110――130次/分(2分)(2)最佳心率范围理论:将心输出量保持较高水平的心率称为最佳心率范围,心率为(110―120)――(170―180)次/分;(2分)(3)中学体育教学适宜生理负荷:心率为120-1140次/分。(2分)4、简述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机制答: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目前有下述几种学说:(1)、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层产生了保护性抑制。(1分)(2)、能源物质衰竭学说认为: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得不到及时的补充。(1分)(3)、代谢产物规程堆积学说认为:运动过程中某些代谢产生不能及时清除大量堆积。(1分)(4)、内环境失调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血浆渗透压改变,激素分泌不足等因素引起。(1分)(5)自由基学说认为:疲劳是由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1分)(6)突变理论认为;疲劳是由于兴奋性丧失、肌力下降和能量的耗竭。(1分)五、问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1、试述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答:(一)、变化: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配.(2分)(二)、调节:(1)、血液重新分配:心脏和活动肌血流量增加,内脏和非活动肌血流量下降(2分)其意义一方面通过减少不参与活动器官的血流量,保证有较多的血流量供应给运动肌肉,(1分)另一方面提高骨骼肌外的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不致于运动肌肉血管舒张而明显下降,从而使平均动脉压不致下降,促进了肌肉血流量的增加。(1分)(2)、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增加,每搏量增加(2分)(3)、动脉血压升高: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或略有下降。(2分)静力性运动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也升高。(2分)全身性剧烈运动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1分)2、试述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及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答:1、儿童少年的运动系统发育特点(1)骨骼、关节的特点:儿童少年骨骼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3分)(2)肌肉特点:①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②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③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④肌力的增长不均匀。(2分)2、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要经常注意变换体位,避免过久地做同一动作,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或肢体变形。(2分)(2)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宜多采用伸展活动、弹跳等练习,不宜采用重负荷的力量练习。(2分)(3)均衡发展肌肉力量。在训练走、跑、跳、投掷、爬、攀登等动作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肉群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精确性。(2分)(4)发展儿童少年的柔韧性。儿童少年期可充分发展关节的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牢固性的练习,以防关节损伤。(2分)
本文标题:运动生理学试题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4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