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20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ppt
一、近三年题型、题量、分值表2017年2018年2019年单选题24题36分24题36分24题36分多选题12题24分12题24分12题24分判断题10题10分10题10分10题10分比重70%70%70%案例题不定项选择题15个小题30分(3大题)不定项选择题15个小题30分(3大题)不定项选择题15个小题30分(3大题)综合题比重30%30%30%合计100100100二、教材基本内容与各章分值分布教材基本内容近年主观题考核情况各章分值分布第一章2014年不定项选择题(仲裁和民事诉讼)7-10第二章2018年新增章节5-10第三章2016,2017,2018年不定项选择题15-20第四章2017,2019年不定项选择题15-20第五章2014,2017,2019年不定项选择题15-20第六章一般无主观题考察10-15第七章无主观题考察3-5第八章2016,2018年不定项选择题(劳动合同的内容)10-15第一章总论本章在机考中所占分值比重为7-10分左右,题型以单、多、判为主,虽非重点章节,但其中“仲裁、诉讼管辖与时效”等内容依然需要大家重点关注。2020年本章无重大调整。本章涉及内容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主,同学们一方面须针对考试掌握考点,另一方面更需理解最基本的法理,并熟悉法律语言的表述形式。第一节法律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2.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本质与特征。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所以B不正确。知识点、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注意】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构成法律关系。(一)主体(1)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自然人性质的特殊主体【注意】自然人性质的特殊主体:个体户、农户等。(2)组织(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①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②各种企业事业组织;③各政党和社会团体。(3)国家【注意】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2.主体资格区分“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行为”能力: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能不能)(1)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8)“(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8≤X<18)“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18)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16≤X<18)【注意】《民法总则》规定:“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超过”、“不满”均不包括本数。(二)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权利与义务(三)客体客体的特征: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1.物(1)普通物①自然物:土地、矿藏等(空气,水流,环境?)②人造物:建筑、机器等③一般等价物:货币和有价证券【注意】物可以有形态也可以没有形态。(判断)(2)特殊物——人身【注意1】人身是指人身体的部分或整体,但活人的整个身体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注意2】人身权利不能滥用,对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界限,严禁对他人人身非法强行行使权利。2.非物质财富(1)知识产品(智力成果):著作、发明等(2)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等(荣誉权)3.行为——行为的结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1)生产经营行为;(2)经济管理行为;(3)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4)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例题·多选题】钱某,王某,贾某合伙购买房屋,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买卖合同,该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有()。A.房地产开发商B.钱某C.王某D.贾某『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例题·多选题】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说法中正确的有()A.年满18周岁的公民是完全行民事为能力人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D.10周岁以下的公民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C错误。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选项D错误。【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有()。A.自然人B.发明专利C.劳务D.物质资料『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活人的整个身体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A错误。内容回顾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分类标准分类内容代表行为行为是否合法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行为的表现形式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作出意思表示行为非表示行为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单方行为遗嘱、行政命令多方行为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补充是否存在对待的给付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法律行为间的依存关系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买卖+保证合同(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是()。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关系的主体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的客体『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实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例题·单选题】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法律行为可以分为()。A.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B.有偿的法律行为和无偿的法律行为C.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D.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例题·单选题】以下属于单方行为的是()A.立遗嘱B.缔结婚姻C.签订合同D.销售商品『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单方行为,是指由法律主体一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例题·多选题】法律行为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作出分为意思表示行为和非表示行为,下列属于非表示行为的有()。A.订立遗嘱B.行政命令C.拾得遗失物D.发现埋藏物『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非表示行为,是指无需特定形式或程序即能成立的法律行为。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属于非表示行为。知识点法的形式和分类(★★★)(一)法的形式形式制定机关注意要点名称规律宪法全国人大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全国人大——基本法律及其常委会——非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者决定,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法法规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省;省会、特区、设区的市(1+3)××地方××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规章在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办法××条例实施细则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地方××办法效力排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例题·多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规章的有()。A.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B.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旅游业管理办法》C.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D.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选项A,属于行政法规。选项D,属于地方性法规。选项BC,分别属于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因此选项BC正确。【例题·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A.宪法B.行政法规C.法律D.行政规章『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二)适用法的效力原则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宪法至上原则、法律高于法规原则、法规高于规章原则、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原则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举例:《民法通则》——一般法《合同法》——特别法3.新法优于旧法4.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的变通规定优先5.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殊规定不一致①同一机关制定的:制定机关裁决②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不一致:国务院裁决③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适用地方性法规→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三)法的分类划分标准法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创法成不成)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内三个效制根本太普通)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内容很诚实)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三效特别一般)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分(主体调整国内外)国际法和国内法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目的是为了开公司)公法和私法【例题·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进行分类的是()。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内容回顾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知识点、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内容新讲【注意1】“或裁或审原则”:平等主体之间出现经济纠纷时,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例题·判断题】平等主体发生争议时只能选择民事诉讼解决。()『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平等主体发生争议时,可以选择民事诉讼,也可以选择仲裁方式。【例题·判断题】对于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而言,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题目表述正确。知识点、仲裁(一)仲裁的适用范围(★★)1.适用:平等主体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2.不适用《仲裁法》:劳动争议、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3.不能提请仲裁(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2)行政争议。【注意】分清“适用《仲裁法》”和“可以申请仲裁”的区别。【例题·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纠纷中,当事人不能提请仲裁的有()。A.货物运输合同纠纷B.收养纠纷C.房屋买卖合同纠纷D.继承纠纷『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根据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提请仲裁。【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可以提请仲裁的有()。A.甲乙之间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B.甲乙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C.甲乙之间的财产赠与纠纷D.甲乙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正确答案
本文标题:2020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6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