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复习
《传播学》复习精要课程内容1、传播,传播学2、信息、符号与讯息3、传播类型4、传播模式5、传播者6、传播内容8、受众9、传播效果10、传播研究方法11、传播学批判学派7、传播媒介第一讲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传播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传播的两个要素: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2、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的类型非人类传播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人类传播人际传播社会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传播的形式1、符号和信号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2、口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3、文字时代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4、印刷时代开始于公元450年5、大众传播时代开始于19世纪中期6、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第二节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2、人类传播的形态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基本类型、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法2、内容分析法3、实验法4、个案研究法定性研究方法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1、政治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2、经济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3、社会正面影响;负面影响。4、学术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传播学的四大先驱2、心理学家卢因(1890-1947)“把关人”;场论,团体动力学;实验法。传播学的四大先驱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传播学的四大先驱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1912-1961)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威尔伯·施拉姆▲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果。《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传播学概论》▲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了“施拉姆学派”。第二讲人类传播概述传播的特点: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双向社会互动。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文字发明前的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发明与手抄传播阶段印刷传播媒介的诞生与大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时代对比角度传统大众传播网络传播传者与受者传者专业化,且一般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受众是某些个人,但具有某种普遍特性。传者与受者界限分明,受众被动接受信息,信息单向流动,交互性差。传者与受者界限模糊,受众主动选择、接受信息,而且拥有与新闻工作者一样的掌握、加工、发布信息的条件。信息交流是双向、交互的,且既可是两人间也可是小群体间、组织间、大众间的传播交流。媒介传统四大媒介各自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相互间区别明显。现阶段,传统媒介迫于形势也纷纷上网,借助网络来发展自身所依赖的数字媒介速度快、智能化、多媒体化,囊括传统四大媒介的一切表现形式和特点,同时具备它们不具备的特点。功能主要是提供新闻等信息除了自由交互地提供丰富信息外,还提供包括E-mail,Telnet等强大的服务功能。影响发展时间长,操作较为成熟、规范,不利影响较小,但在全球化方面较弱。缺少把关机制,信息泛滥,无论在发布还是在接收上都充分体现“大众性”,且是全球化的。普及度现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已较为普及现阶段普及程度还不如传统大众传播,但发展迅速,潜力无限。第三讲信息符号与讯息I、信息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或者说,信息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信息的特征:1、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2、普遍性3、表达性4、流动性5、共享性6、载体性片断性、时效性、可积累和可衰减性……其他几个重要概念▲噪音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即噪音。▲冗余信息即信息中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信源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反馈“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施拉姆▲前馈“指的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大众媒介时,事先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传播对象的需要,以改进传播节目的制作,增强传播效果。”——施拉姆II、符号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的特性1、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2、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3、发展性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符号的分类符号非语言符号有声语言符号(口语)语言符号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文字、乐谱等视觉性听觉性动态:身体语言、人际距离、运动画面等静态:标示、衣着、道具、绘画、摄影、雕塑等类语言:笑声、哭声、呻吟、叹息等其他声音符号:乐声、鼓声、口哨、汽笛等语调(38%)表情(55%)语言(7%)++沟通双方相互理解=实际上,人类的传播符号经常是混合使用的。——爱伯特·梅热比第四讲传播的基本类型I、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自我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II、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人际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1、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其意义,熟练进行编码、解码2、注意生活经验的不同3、注意传播情境的制约人际传播的形式和使用的符号1、面对面口语、类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符号等2、借助听觉媒介如电话口语、类语言等3、借助视觉媒介如书信、网络的即时交流工具等书面语、绘画语言等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人际传播的特点1、直接性2、随意性强3、保密性强4、反馈迅速5、可控性强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约哈里之窗开放区域个人资料,如名字、相貌、身份、职业等盲目区域缺乏自知之明的那一部分秘密区域隐私,或者尚未公之于众的东西未知区域潜质、潜能他人了解他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了解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其他传播形式共同构成了社会信息的交互网络。大众传播是人际传播的规模化延伸,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补充。并不能简单判定谁的效力更大,只能说两者各有所长。2、大众传播主要传递基本信息,而人际传播的劝服能力更强。3、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获取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4、在大众媒介上呈现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丰富了大众传播的制作手段和节目样式。III、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就是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了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具体而言,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IV、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的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梅尔文·德福勒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者的职业化组织化2、媒介的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3、讯息的大量化、复制化4、受众的大众化分众化、细分化5、反馈的弱化强化“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郭庆光大众传播的新的发展:1、信源多元化2、技术融合化3、内容个人化4、传受交互化5、关系平等化第五讲传播过程研究♣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马歇尔·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机械的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1、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1)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2)媒介:人体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的发展都是对扩展人的感官或感觉的延伸,媒介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3)“热媒介”与“冷媒介”他划分的依据是,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及与此成反比的受众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热媒介”的特点是信息具有“高清晰度”和“低参与度”,其信息含量多而且清楚,接受者不必动用很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比如书籍、报刊、广播、照片等;“冷媒介”则正好相反,信息具有“低清晰度”和“高参与度”,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必须以更多的感官和丰富的想象活动来填补其信息量的不足,如漫画、电视、有声电影等。但是,麦克卢汉的这种分类并没有一贯的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1)意义: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角度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且突出了媒介技术在社会历史中的巨大作用。此外,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可以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同媒介各自的作用机制,他的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已经为社会的发展所证实。(2)麦克卢汉的理论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主要表现在:①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②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③其理论立足于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技术性影响,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非常片面的。(一)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1、拉斯韦尔著名的“五W”模式: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社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对该模式的评价意义:(1)该模式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2)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这个模式形成的。(3)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直线模式的缺点:(1)它是一个单向直线模式,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而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常常是双向的。(2)缺乏反馈的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活动的互动性质。第六-七讲传播的自由与控制、传播者•“把关人理论”“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gatekeeper),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在研究群体传播的过程时,他认为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根据公正的规则或者是“把关人”的标准,决定信息是否可以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把关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媒介是全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从大众传媒内部来看,在新闻的提供、采集、写作、编辑和报道的全过程中存在着的许多把关人中,编辑对新闻的取舍又是最重要的。把关
本文标题:《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9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