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下6孤独的牧羊人word教案1人音版音乐教学资源
学谈小学影视音乐欣赏中音乐性与人文性的综合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闵华(邮编313008)【背景】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十分突出教学内容的整合与综合,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为其中一方面,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建筑等,更包括影视艺术,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能够互相联通、互相迁移,以提高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开阔文化视野。因此,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也不失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音乐作品,如《三只小猪》、《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等等,实际生活中,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其中的音乐作品势必与剧情、画面、人物等相互联系,影视音乐作品踏足小学音乐教材,更是对生活中常见音乐的欣赏和体验,课程标准提倡以突出音乐听觉审美体验的艺术特征为主,强调淡化技能练习和理论知识专业性,同时,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及投入艺术探索的兴趣。但如果教学中仅以欣赏音乐为主,会忽略音乐的情感体验,致使对作品欣赏不够全面,而作品背景渗透的过多又会约束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课堂教学能否将影视音乐欣赏教学的音乐性与人文性并重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案例描述】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教版小学六册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作品选自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叙述了一个发生在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玛丽娅的修女应聘来到一位退役海军军官家中担任家庭教师,她能歌善舞,热情活泼,并通过音乐和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和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男主人公的爱情。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轻松而又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加诙谐、有趣。演唱者时常真假声交替,体现了美国乡村音乐“蓝色约德尔调”的风格与特点。教学片断:一、开始部分:教师带领学生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口哨曲,并进行律动,对歌曲情绪进行初步的体验。随即进行了呼吸的训练和欣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的模唱。二、欣赏部分:1、聆听歌曲第一段。(师:你们的歌声招来了一位牧羊人,他也在唱歌呢!你们听!)学生聆听歌曲第一段。(师:你听到了什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句?)生认为歌曲滑稽、诙谐、幽默,欢快。有学生立即起身模唱衬词部分,他认为衬词的曲调最吸引他。随着老师的引导,学生一个接着一个的进行模唱,旋律越唱越准确,情感抒发也逐步到位,随即师生进行了歌词与衬词的配合演唱。(师:我们大家所唱的都是“衬词”,你能在歌曲中找到所有的衬词吗?找到了你还可以用动作表现出来。)在第二遍完整复听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创编各种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创编的动作表现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表演中又反复欣赏了乐曲,熟悉了旋律。师生共同小结出:每一句歌词的后面都有衬词。2、聆听歌曲第二段。(师:原来是这样的,那你们来听听这一段有吗,尝试着唱一唱。)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很认真的从第二段中找出衬词部分并加以模唱。3、聆听歌曲第三段。(师:牧羊人的歌声太动听了,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是哪些人呢?你们来听听。)再次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歌曲第三段的关注,同时聆听辨别了演唱者在表现各个角色时的音色特点,从而进行歌词的再创作。(师:你会在牧羊人的朋友中担当什么角色呢,你会用怎样音色来表现自己。)学生选择各个不同的角色,“老爷爷”、“老奶奶”“小鸟”“登山者”等等,并兴趣盎然的在大家面前表演着,声音有粗狂的,温柔的,尖细的,还有低沉的。有同学总结出:这样让歌曲感觉上幽默有趣了许多。于是师生扮演各自的角色,通过歌表演的形式将情感再一次升华。当大家演唱歌曲最后部分的衬词时,才赫然发现,在视唱过程中我们已经接触过旋律了,随即老师对歌曲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有一个概念上的认识:像这种音高跳度大,歌者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真假声交替的歌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一种,叫“蓝色约德尔调”,而《孤独的牧羊人》也是人们接触最多的这种题材的代表作。4、聆听歌曲第四段。(师:你还认为他是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吗?)生:他是一位幸福的牧羊人;快乐的牧羊人;歌声驱赶了他的孤独,吸引了很多朋友!……(师:你的话让老师有了新的认识,我感觉生活中拥有音乐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也许牧羊人的朋友也是这么认为的,你去听听它们的快乐!)学生神情专注的聆听了歌曲的第四段。三、拓展延伸。(师:我们欣赏的歌曲来自一部一举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学生立即肃然起敬,期待老师接下来的介绍,于是老师便在学生的期盼中简单讲述了剧情和必要的知识介绍,并让学生观看了剧中的木偶剧片断,对作品又多了一层认识。(师:进行了部分影片的欣赏,你对影片的导演有什么看法?)生:他一定非常喜欢音乐,也许他还是一位音乐家……(师:是的,只有热爱音乐的人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而影片中真的不乏许多优秀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曲名《雪绒花》、《DoReMi》、《晚安再见!》等几部作品,由学生自己选择作品来聆听,产生对影片的联想。【案例分析】本堂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较注重文化的综合,能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结合与音乐的鉴赏、表现和创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蓝色约德尔调”有初步的体验和感悟,笔者认为教学中较为突出的是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对所选的音乐作品进行了整合,通过对不同版本的乐曲欣赏(口哨版、中文版、英文版的《孤独的牧羊人》)提高音乐欣赏的多元化和针对性,扩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教师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开放式”教学环境的创设,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通过模唱、律动、创编等多样化的感受和表现方式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首非常诙谐、活泼的电影音乐,“蓝色约德尔”的风格深深地抓住了听众的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教师以音乐为载体,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设计了这堂音乐课,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而理论知识和音乐背景也能恰如其分得到介绍,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教学的人文性渗透。【反思】在影视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导致教学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欣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了,过分强调音乐故事和作品背景介绍而置音乐本身于次要地位也不可取,只从音乐本身做文章,侧重旋律、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理解也不宜于学生对影视音乐作品的理解,每当这时,笔者认为优化小学影视音乐欣赏,强化音乐性与人文性的综合,应该从如下方面考虑:1、教学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明确乐曲对影视作品的作用。熟悉教学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必须对所要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要进行反复聆听,理解乐曲对剧情的作用,并懂得分析作品中最具表现特色的段落重点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去聆听整体,并联系乐曲背景以加深学生对乐曲特性的理解,对剧情的作用。2、适时进行作品背景介绍,避免约束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进行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演唱、演奏、识谱、创编等都利于学生从感觉、反应、知觉等多方面来欣赏作品,在新课程标准中,音乐感受与鉴赏虽单独列项,但它与音乐的其他几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所以影视音乐欣赏也不能缺少对音乐要素的感知,音乐能力的训练,在不约束学生想象和创作的基础上,教师再适度介入作品背景介绍益于学生对欣赏的深入,对作品的理解。3、重视同类音乐信息的渗透,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对教材进行重组,在影视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具有相同特性的音乐作品补充现有教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欣赏作品的延伸和重组来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能在音乐形象的理解上给学生一个多方位的感受,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及对影视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欣赏教学上老师还是要充分让欣赏多听、多欣赏。教学内容】人音版音乐第六册第五课【教学目标】:1、通过两首不同风格的外国歌曲的欣赏和学唱,让学生来感受不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反映。一首是幽默风趣地,一首是愉快活泼地,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和体验。2、通过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演唱表演和创造、合作能力。【教学思路】:本节课是听、唱、动、奏等环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为了对学生在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加以培养。在这节课中遵循有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在教学中体现艺术性和思想性、创造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融“教育性”、“知识性”、“创造性”、和“艺术性”于一体,集“学习”、“创造”、“表演”和“体验”于一炉,同时用多媒体课件等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材分析】:1、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个插曲。《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略)。《孤独的牧羊人》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中的衬词“来咿懊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2、《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的情景。歌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表达了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自豪的心情,坚信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并在音乐实践中获得真实地体验。【教学难点】:如何将音乐活动贯穿于音乐课堂中,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四分休止符和符点音符的演唱。【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录音机、磁带、钢琴、【探究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剪羊毛》进教室2、师生问好【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使学生更熟悉《剪羊毛》的旋律,为学唱歌曲时做好准备。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外国歌曲,请你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地?它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和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创设一个和谐、平等而融洽的课堂学习环境,以此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2、初听歌曲一段,学生回答。3、教师范唱。4、学生唱唱其中最能反映牧羊人愉快心情的一句歌词“来咿懊都······”师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演唱风格。【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音乐感受,进行随机的演唱训练,为歌曲教学中演唱难点的解决作好伏笔。5、教师介绍歌曲演唱的背景,让学生欣赏影片片段《孤独的牧羊人》,在“来咿懊都······”的衬词处,拍手并轻轻地和着音乐哼唱。(播放多媒体课件)【设计意图】:多媒体画面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化,使学生获得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活兴趣并使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也得到升华。6、复听歌曲,和着音乐与教师一起表演。(放录音伴奏)【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欢快、活泼、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和学生一起表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三、表演《剪羊毛》(一)导入:“同学们表演的牧羊人真是又活泼又滑稽,说到羊,你知道哪个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教师介绍澳大利亚风土人情,背景音乐为《剪羊毛》的伴奏。(播放多媒体课件)【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介绍,直观地画面录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感受,让学生了解一些人文知识,体现学科综合。2、教师总结:“澳大利亚的景色可真美,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可见羊儿之多,
本文标题:人音版小学音乐三下6孤独的牧羊人word教案1人音版音乐教学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9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