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模块4第13讲世界现代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一、时空坐标一、时空坐标二、特征概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发展文化上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经济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政治上表现二战后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且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阶段特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②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2)过程: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表现:北约军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政治苏联美国国家领域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4)特点:①美苏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②美苏“冷战”为主要方式,全方位的对抗,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特点。(5)影响:①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展开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下,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局势。②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表现:维持原有地位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美国、苏联成为世界重要政治力量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第三世界国家世界第二日本政治一体化欧洲政治目标经济发展状况实力中心欧共体形成要成为政治大国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抵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推动。(2)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③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④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⑤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特点:“一超多强”的局面。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下台后,国内经济混乱背景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20世纪50年代,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结果措施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1)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2)扩大农庄的自主权(3)开垦荒地(4)下放中央企业管理权(1)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2)扩大企业自主权(3)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取得一定成效,但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2.戈尔巴乔夫改革(1)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3)调整所有制的结构,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滞胀”时期。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工伤保险、教育等方面(3)影响:①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②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影响: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4.“新经济”的出现(1)含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3)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形成:通过“布雷顿森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3)影响:①确定了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2)由于文化和历史差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促进了三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1)提高国际政治地位,促进欧盟各国经济的发展(2)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1)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2)各国差异最大(3)松散性和开放性,合作程度较低(1)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2)体现了南北合作(3)大国主导(1)都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2)合作程度最高,由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渡特点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名称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①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和生产力的提高。②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③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④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⑤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经济全球化的评价:①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③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空前增强;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生。(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功能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3.影响(1)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3)改变了人们工人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4)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考点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013海南单科:“冷战”的基本特征2013浙江文综:概括20世纪的历史特征2013海南单科:“第三世界”概念内涵2011广东文综:理解马歇尔计划的内涵2011福建文综:北约与华约对峙的本质2011山东文综: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内涵的理解2011江苏单科:理解美苏争霸的阶段特征考题统计从历史概念、特征、本质属性的角度考查考向11.(2013·海南单科)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命题立意]本题是从历史概念、基本特征角度考查“冷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行为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交国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项;C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D项。[答案]D2.(2013·浙江文综)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命题立意]本题考查20世纪历史发展的脉络与特征,主要考查对20世纪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的历史大事大致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苏联的改革、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等。该时期的历史特征大致归纳为:两次世界大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改革与革命、和平与发展。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属于帝国主义战争,故排除A、B两项;D项没有包括改革与革命、和平与发展等主要内容,故排除。[答案]C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欧洲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原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欧洲部分国家版图变化趋势2012广东文综:20世纪六十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2012江苏单科:分析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主要原因2012四川文综:区域性国际组织出现的原因2011山东文综: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题统计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的角度考查考向2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欧洲的联合,考查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析欧共体成立的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紧密,产生加强经济联合的要求,但影响西欧经济联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导致西欧国家间宿怨较深,尤其是法德两国,因此法国首倡舒曼计划,意图就是以经济合作化解政治矛盾与宿怨,实现地区永久和平,以利于西欧经济发展。由此分析可知,直接原因为战争重创的影响,故选A项。[答案]A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德国版图的演变,考查对图片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每幅地图的历史信息,①中有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版图;②是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统一后的政治版图;③中没有捷克斯洛伐克,这是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但尚未进攻波兰期间的德国版图;④中东欧一系列国家建立,德国国土缩小,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疆界重新划分的结果。所以答案是C项。[答案]C2013广东文综: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评述2013福建文综:对“冷战”的认识2013江苏单科:运用历史地图创设情境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局势考题统计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的角度考查考向35.(2013·广东文综)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措施,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
本文标题:模块4第13讲世界现代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