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浅谈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理解与认识
浅谈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理解与认识不知不觉中本学期已经过半,经过近几个月的学习,从不知其何到知其为何,再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我对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首先从人力资源管理这些概念开始说起,所谓“资源”是指可带来回报的、收益的事物,而“人力资源”就是指一切能创造价值的劳动力,企业中最最重要的资源不是大笔的资金,不是丰富的原材料,也不是庞大的固定资产,而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人。随着全球化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和竞争优势。我们知道,企业的核心能力即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是智力资本,而人力资源是智力资本的创造者,因此,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它具有价值有效性、稀缺性、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组织化特征。“管理”的意思则是通过他人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四个词——选才、用才、留才、育才。选用育留这四个字的内涵是:企业在岗位需要的基础上遴选人才,然后通过绩效考核使用合格的人,辞退不合格者,对于留下来的员工进行培训,然后通过薪酬管理和制度建设来留住他们。这就自然而然的牵扯到3P模型。何为3P模型?3P模型即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即岗位系统、业绩系统和人员系统,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都是围绕这三大点展开来,而三个系统的交集则落在薪酬上。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里到底做什么呢?美国国际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则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角色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有人事管理专家、业务伙伴、领导者和变革推动者。人事管理专家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发挥传统的专业职能作用。业务伙伴角色: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活动与业务流程相适应、相匹配,为业务活动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领导者角色: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制定公司战略,建设与推进企业文化。变革推动者角色: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主动参与变革;引导变革中员工的理念和行为;营造变革的文化氛围;提供变革中人力资源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就类似于我们现行教学中把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为六大板块,IPMA的分法则更侧重于从宏观上进行划分。我想,虽然我已经有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大致的了解,但真正深刻的认识还需要到企业之中才能真正体会,毕竟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说完了人力资源的角色扮演,再来谈谈人力资源的发展历程。对于人力资源的发展历史而言,如果仅从正式提出人力资源这一概念算起,其历史是相当短暂的。而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上所讲的人力资源发展历史也让人感到枯燥和片面,因为过多的把历史的侧重点投放到个别大师级的人物身上,而忽视了对历史本身的把握,使得人力资源发展历史的时间感和存在感都大大减弱。在研究这些大师级人物提出的相关理论的同时,我们更应当看到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了解为什么在当时他们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理论。对于诸如泰勒、梅奥等人的思想和理论这里我就不想再提,我试着从人力资源历史发展演化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的发展变化。从古至今,从人类产生到今天,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延续性强的可再利用的资源,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其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力型向智力型的转变。从远古时期人类以体力作为人力资源的最大资本到古代智力体力结合型再到近现代的知识型,这三种形态在每个历史阶段都存在,但只有其中一种处于决定和领导地位。毋庸置疑的是,现代社会的人力资源重心在于智力型(或知识型),掌握高端技术和知识的人才日益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2.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技术落后,因此不得不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以获得更多产出,那时的人力资源优势主要在人口数量上,因此历代王朝政府鼓励生育。而现代社会由于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使得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机器的运用使得人类从繁重的生产任务上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工厂由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向增加技术投入转变,单纯出卖劳动力变得十分廉价,同时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靠知识和技术的投入来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向讲求质量转变。3.区域性向国际化转变。古代社会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人才的流动性十分差,人口流动的可能性和空间很小,同时,由于过去政治体制的专制和独裁,人口流动受到政治权利的影响非常大,人才的流动性常常被限制。随着近代科技进步尤其是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进化,极大地促进了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和流通,当代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加深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源的空前解放。因此,全球范围内对高素质人才的争夺也愈演愈烈。说完历史,我们再来看看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以中国为例,由于各类不同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情况不一,所以对于目前人力资源的大致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分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来逐一讨论。我认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的问题出在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上。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欧美国家的外资企业相对来说做的就比较成熟,这也是为何大多数学生毕业以后想到外企工作的原因。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外资企业的高工资、好待遇,更重要的是欧美外资企业在对待人才的态度和措施上。这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晋升机制,既不是中国国企的按资排辈,也不是私企的关系机制,而是凭实力说话的较为公平客观的制度,这种注重员工表现和能力的制度,能极大地激励员工并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形成高效能风尚的关键因素。同时,多数外企注重对员工的培养,使其能力在公司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随着公司的成长而一起成长,虽然从表面上看,公司增加了人力资本的投入,但实际上,员工能力的提升和高效率的工作给公司带来的是难以估量的回报,而且这一举措能够留住多数员工的心,使得跳槽率下降,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再生的成本。但外企的高压力和社会保障的缺失,使得上了年纪的外企员工流失率非常严重。中国国企此时此刻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社会保障的缺失不单是某些企业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要面临的严峻问题,任何在对未来的期望存有不安情绪和无助感的群体,其职业选择也是不稳定的。企业文化的弱化也是各个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外资中的日韩台相对而言比较差,对员工的苛刻也是出了名的。同样是高强度的工作,由于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注重企业文化的构筑和整体精神氛围的建设,使得员工在其中普遍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由此造成的企业用工特点是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就比如说富士康这样的台资企业,我认为它对普通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旧停留在上上个世纪古典理论时期,只单纯的把员工当做流水线上的机器,不用思考不用休息,不用任何工作上的激励和文化上的宣传。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关系就单纯的演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应注重以人为本,这样企业才会才能留得住人,才会有持久的进步。对员工好,就是对自己好,资本家和员工日益由对立走向联合。问题始终伴随着对未来的期许。人力资源管理在科技革命和信息化的浪潮中应运而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也会层出不穷,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当然也会越来越大。我认为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是,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各国各地区对人才资源的需求导致了最终对人力资源的激烈争夺,而由此形成了人才集聚的效应。掌握了高素质人才,就掌握了时代发展的话语权和力量。David.Shi人力资源管理1001
本文标题:浅谈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理解与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41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