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章-文化社会学-绪论
文化社会学授课人:冯辽辽第一章绪论—什么是文化1、一位50来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同事请她到自己家里来吃饭。一进门,女主人就把4岁的女儿介绍给客人。小姑娘用英语说:“阿姨好”!她妈妈跟她说过,见了成年妇女要这样问好。“不对,不能叫阿姨”,妈妈连忙纠正说,“要叫奶奶。”“不要叫奶奶。就叫我阿姨好了。”“那太没有礼貌了。您比我年纪大多了。”美国妇女脸红了,笑笑说:“就叫我阿姨吧。我喜欢这样。”2、不知大家看没看过《刮痧》。这部影片,看过的同学不知有何感想?这部影片通过刮痧事件,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中所体验到的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就是说,我们之间存在着价值观方面的许多不同,而价值观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文化”的一种测试。•在社会学中,“文化”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同时构造了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结构,尽管我们常常没有觉察到。•但究竟什么是文化?它的社会学含义是什么?它包含哪些社会现象?这就是我们研究文化社会学时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一、文化的涵义“文化”一词的内涵经过不同时期的演变而逐步确定下来。在我国古代,文化是指对人实行文治教化,用一定的道理和规矩教育感化人们,使人安分守己,服从统治,它是与“武功”相对应的,与当的文化含义不同。在欧洲,“文化”原意是指人类对土地的耕作和对农作物的培养。取“耕耘,耕作”之意。到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将农业、手工业、商业、教育等活动都归入了文化范畴,认为凡是与自然状态、天然状态相对的都属于文化现象。1871年,英国著名人类学家E·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后来为人们广泛引用,被视为经典定义。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习惯,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性。第一节—长期争议•(1)学科体系的不同;•(2)方法论上的分歧;•(3)政治视野上的差别;•(4)还有名族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问题.•(1)心理学派—文化视为个体中心心理在历史屏幕上的总印象,或者是满足个人心理动机所选择的行为模式;•(2)结构功能主义—文化是由各种要素或文化特征所构成的稳定体系;•(3)发生论者—文化是社会互动及不同个人交互影响的产品。二、文化的社会学含义•1、狭义的文化——文化是精神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艺术、音乐等等多种形式2、广义的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非物质的东西。•参考——人类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全部产品。既包括物质文化(人类创造并赋予意义的全部有形的制品)又包括非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3、“文化”与“社会”在概念上的不同•文化是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产品构成•社会是创造和共享某种文化的相互发生作用的人构成。•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4、“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一切文明都是文化,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文明是文化的高级阶段。•注意,“人类”、“人类社会”、“文化”这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概念,三者谁也不可能单独脱离其他而孤立存在。是人类创造了文化、而当人类创造文化的那一刻起,人才之所以为人,而社会正是由创造和共享了文化的无数个人构成的。•二、文化的的演进(人类的演进)•人类演进的历史: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约6亿年前生命在古代海洋中产生(由单细胞到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约4亿年前爬行类产生约1亿8千万年前哺乳类动物产生→约7千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出现→约3百万年前人类产生→约5万年前现代人形成→约1万年农业开始→约6千年国家出现→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在灵长类基础上进化演进具有了如下特点:•喜欢群居。⑵、智力发达。⑶、前肢灵活。⑷、喜用嗓音。⑸、直立行走。⑹、四季性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付出了许多代价。第三节—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首先,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而不是天生的、地造的;•其次,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特质;•最后文化是不同形态的特质。•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也创造了人类。文化使人类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累积和继承,使人类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不断推进人类的进步。四、文化与人性•什么是人性?人性=人的本能•本能的定义——本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复杂的行为模式。•本能应该具备的要素特征:⑴、先天遗传继承,不用学习。⑵、不可抗拒性和不可改变性。人类几乎没有任何本能,即使是在人类之初所拥有的本能,在进化的过程中也消失了。•人有本能吗?•“吃”、“喝”、“性”、这些都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吗?五、文化的要素•物质文化——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文化的构成要素:符号和语言•价值观念•非物质文化•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习俗•社会规范•惯例(民德)•2、符号的定义——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的表达自身之外事物的东西。(诸如语言、文字、动作、表情)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符号衍生出诸如“文学”、“舞蹈”、“音乐”等等多样的文化形式•3、语言的重要性:⑴、交流信息、延续文化。⑵理解现实、建设文化。(慎言)•价值观念的定义——社会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是社会成员关于善良、正确、好坏、称心合意等的共同看法。•社会规范的定义——社会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他包括习俗和惯例两类,他限定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应该怎样待人接物、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调整着人们的社会关系,他规定了人们活动的方向、方法和式样。•习俗——约定俗成,可以适当程度违反不会带来严重后果。•社会规范的分类•惯例(民德)——不允许有任何偏差,违反会带来严重后果(如法律、各种规章、制度)•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的关系: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社会规范的内容,任何社会规范都可以追溯到某条基本的价值观念,规范是一般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六、文化的特性•文化具有超生理性(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知识和经验,而非遗传获得。和超个人性(形成文化的理想不在个人)。•文化具有复合性。(任何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的)•文化具有象征性。(文化现象总具有广泛的意义)•文化具有传递性。(被他人模仿、利用)•文化具有变迁性和文化堕距。•(文化在不断变化、文化的各组成部分在变迁时速度并不一致而产生堕距)七、文化的类型和模式•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2、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⑴、主文化定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⑵、亚文化(次文化)定义——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抵触或对抗。•主文化民族亚文化——少数民族群体特有的文化。•文化亚文化职业亚文化——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越轨亚文化——反社会集团特有的文化。•反文化——对现存社会主文化的背离和否定。•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立,他们不断在发生变化,可以互相转换。•美国的嬉皮士文化给我们的启示,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次反文化运动。•3、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评比性文化——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优劣的文化。•非评比性文化(中性文化)——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4、文化模式的定义——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和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特殊文化模式——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群体的多样的文化结构与内容。•文化模式:普遍文化模式——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基本的文化结构与内容。八、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作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和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文化相对主义——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九、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是社会和民族分野的标志。•文化具有社会整和的功能,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基础。•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文化既有正向功能也有反向功能。十、不同社会学理论流派对文化的解释•1、功能主义——特定的文化现象他承担了什么特定功能?•2、冲突论——文化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保护和促进了某一集团的利益。文化的冲突是阶级群体利益的冲突。十一、人类是文化的奴隶吗?(思考)•文化创造了人类,人类也反过来创造了文化,人类个人很少有机会改变文化,但整个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维持、并改变着文化,这就是人类的自由。
本文标题:第一章-文化社会学-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45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