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机械通气中应用的药物
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2.调节肺泡表面张力,稳定不同大小的肺泡内压力;3.维持肺顺应性;4.维持肺泡-毛细血管间液体平衡,防止肺水肿;5.参与呼吸道免疫调节及防御机制;6其他PS还能促进肺液清除,保护肺泡上皮细胞【PS用药方法】1.给药时机(1)预防性用药: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00g者,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预防性给PS,在出生时立即给1次。(2)治疗性用药:对己发生RDS的患儿,应立即给PS治疗,早期给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立即给药。(实用新生儿学)推荐方案是当胎龄26周,患儿吸入氧浓度(Fi02)0.30,胎龄26周,患儿Fi020.40时应进行治疗。(2013欧洲RDS指南)一般1小时内用药,“早期拯救治疗”(2小时内)比延期治疗效果好。(新生儿诊疗手册)。当临床出现肯定的呼吸窘迫征象时应尽早用药,以生后6h内给药效果最好,一般不超过生后12h,12-24h或更晚给药临床疗效较差。(小儿机械通气学)2.给药方法预热,用PS前先给患儿充分吸痰,清理呼吸道,然后将PS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3.用药剂量固尔苏初始剂量200mg/kg治疗效果优于100mg/kg。(2013欧洲RDS指南)4.用药次数早年报道仅给1次,但疗效不理想,现主张按需给药,在第一次给药后,如呼吸机参数FiO20.5或MAP0.78kPa(8cmH2O),应重复给药。根据国内外病例总结经验,多数病例需给2-3次,最多给4次,间隔时间一般为10-12小时。(实用新生儿学)对机械通气仍需MAP7cmH2O、FiO20.30者用最大剂量,不过大多数仅需1-2剂(新生儿诊疗手册)。【不良反应】(1)肺血流改变与动脉导管开放(PDA)应用PS后使肺膨胀,肺血管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有可能造成肺间质和肺泡水肿,此时,可伴有PDA和左向右分流增加。(2)脑血流改变与脑室内出血应用PS后由于肺内血流增加,可出现一过性脑血流降低和体循环血压下降,变化过大可引起脑室内出血。(3)呼吸暂停与肺出血(4)气漏应用PS后肺顺应性改善,表面张力迅速降低,此时若不及时调整吸气峰压,易引起气压伤,出现纵隔气肿、气胸。【PS应用后注意事项】(1)用药前应肯定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并吸净气道分泌物。(2)用药时有些患儿可能出现气道一过性堵塞的表现,如青紫、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立即采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或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后症状很快消失。(3)除非有气道堵塞症状,一般用药后6h内不作气管内吸引,以免将药液吸出。(4)用药后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二、咖啡因应用原因有2种:1、机械通气时应用,可促进撤机,降低拔管失败的概率。2、预防及治疗原发性呼吸暂停。【用法】枸橼酸咖啡因剂量(mg/kg)给药途径给药频率负荷量20mg/kg静脉输注(30min)一次维持量5mg/kg静脉输注(10min)或口服每24小时一次在负荷剂量给药24小时后开始给予维持剂量。如早产新生儿对推荐的负荷剂量的临床应答不充分,可在24小时后给予最大10-20mg/kg的第二次负荷剂量。应答不充分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较高的维持剂量10mg/kg。如患者对第二次负荷剂量或维持剂量10mg/kg/天的应答仍然不充分,应重新考虑早产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诊断。【不良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例如易激惹、烦躁不安和颤抖;以及对心脏不良影响,如心动过速、高血压和每搏输出量增加。附:氨茶碱作用:兴奋呼吸中枢和增加膈肌收缩力来有效地纠正中枢性、阻塞性和混合性呼吸暂停。剂量:不良反应:较多胃肠道刺激、胃肠道出血、喂养不耐受,高血糖、尿量过多、脱水,心动过速、兴奋、烦躁、惊厥、肢体颤动。三、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一般不推荐对早产儿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增加死亡率、抑制头围生长、神经系统发育以及肺组织成熟,引起婴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和脑瘫等副作用。尤其早期(生后96小时内)或早中期(生后7-14天)应用或大剂量应用时。还可引起高血糖、高血压、感染、消化道溃殇、生长抑制和心脏肥大等不良影响应用标准:(实用新生儿学)仅在病情严重等特殊的临床情况下应用,如Fi020.5.平均气道压12-14cmH2O;反复肺水肿而利尿剂无效以及出现支气管高反应症状,如喘鸣、肺分泌物过多等;应用前应正式告知家长该药可能出现的近期或远期副作用。开始应用时间应在生后7天以上,首次剂量尽可能小[地塞米松,0.25mg/(kg×d),持续时间尽可能短(3天疗程的冲击治疗)。也有作者提出9天疗法,即剂量按0.15mg/(kg•d)、0.10mg/(kg•d)、0.05mg/(kg•d)递减,均每12小时1次,每个剂量连续用3天,静脉或口服给药。如治疗3天后呼吸机参数(如PIP、Fio2)降低,可继续治疗,否则应停止地塞米松应用。2013欧洲RDS指南:对出生1-2周后仍依赖呼吸机的患儿儿可考虑使用低剂量地塞米松[0.2mg/(kg×d)]治疗。也有病例研究显示更低剂量的地塞米松[0.05mg/(kg×d)]可促进拔管成功。2015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日龄12-14d,FiO20.6,且有呼吸机依赖的早产儿,可考虑使用短疗程(7d)小剂量地塞米松:0.25mg/kg,每12小时1次,共4d,然后以0.05mg/kg,每12小时1次,共3d。地塞米松也用于拔管后的气道水肿:共3次,首剂可在拔管前8~12h给予0.25mg/kg,然后间隔12h1次四:镇痛镇静用药1、对疼痛的反应机体对疼痛和应激的生理反应包括:体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心率增快,血压、颅内压升高。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可引起病理生理改变,如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高血糖、呼吸对抗(辅助通气时)、气胸等,侵袭性操作引起的疼痛剌激可导致迷走反射,使机体发生缺氧和脑血流变化。2、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可确定疼痛的强度、持续时间,作为疼痛干预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3、预防和处理新生儿疼痛的原则(1)预防尽可能减少疼痛性或应激性操作。操作过程中,下列措施可减少疼痛和应激:集中进行护理和操作、非营养性吸吮、操作后应减少声光剌激、进行安抚或抚触、母子肌肤接触或抱起婴儿进行安慰、放置鸟巢体位等。(2)处理包括非药物镇痛和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口服葡萄糖是NICU常用的非药物镇痛方法,疼痛性操作前2分钟给予24%的煎糖溶液0.5-1.5ml口服;操作前轻揉、拍、抚摸肢体等。药物镇痛:使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对有疼痛剌激的所有患儿均应使用环境和行为干预以减轻疼痛,这些措施与口服服糖、药物治疗结合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按时预防性给予镇痛药可减少总的药物剂量;对患急性疾病的未成熟儿,因其不能有效地产生应激反应以显示其不适和疼痛,应预防性用药,常见于极未成熟儿或经历强烈持续性疼痛刺激时。镇静剂和镇痛药可引起呼吸抑制,必须在确保在有处理呼吸抑制、呼吸支持的情况下使用。最常用的镇痛剂有:吗啡、芬太尼、对乙酰氨基酚除紧急气管插管,对大多数侵袭性操作,推荐预先给予药物镇痛。这些操作包括:选择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胸腔引流,动脉置管等。气管插管推荐使用芬太尼1-3μg/kg,缓慢静脉注射[1μg/(kg.min)],以免引起胸壁僵硬而影响通气。对足月或近足月儿在进行单项操作如气管插管时,除镇痛外,推荐使用咪达唑仑0.1mg/kg。进行气管插管时,在加用短效肌剂前需要确保气道通畅并可进行有效的球囊面罩通气。
本文标题:机械通气中应用的药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2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