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健康与中医养生郑伟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目录一、健康与养生二、中医养生的原则一、健康与养生(一)什么是健康?(二)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三)人到底能够活多久?(四)一个人寿命的长短由何决定?(五)养生的目的是什么?(一)什么是健康?健康身体健康:身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有爱心和同情心,知足长乐;道德健康: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底线是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适应性良好:能适应工作单位、家庭及社会上的各种角色。健康是一种自然状态,拥有时不觉得珍贵,甚至熟视无睹;失去时才后悔莫及,惊慌失措。健康是值得我们时时刻刻用心维护的良好的身心状态!(二)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头、肩、臂比例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健康的十项标准: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从中医角度提出的健康人的生理特征形不丰:保持体型匀称,注意不宜过胖。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无龋齿,反映肾精充足。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或灵活,中年知识分子因工作性质尤其要保持腰腿灵。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养身法。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简化实用的中医健康标准1、每晚能通宵睡觉。2、三餐时间到,就有胃口。3、每天大便一次,是在早上的。如果大便是晚上的话,要调到早上。4、小便一天5到7次。5、口渴时才喝水,不会有喝了很多还有渴的感受。6、手脚是暖和的。(三)人到底能够活多久?报道的最长寿者,是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据2000年统计,中国现有百岁寿星一万人,2002年全世界百岁寿星共约21万人,平均百万分之33.39。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996年去世时147岁;四川青城山采药道人李青莲去世时154岁。天年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养身论》亦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认为天年为120岁。天年的现代科学依据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各种动物的寿命期约是其生长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长期为20至25年,那么自然寿命应该是100至170岁。2、有科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最高寿命约相当于它的性成熟期的8至10倍,人的性成熟期是14至15岁,据此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该为110至150岁。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2001年为71.8岁而1981年为67.77岁,20年间增加了4岁。1949年前,仅有35岁。据联合国人口处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订版》,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5岁,而发展中国家则为63岁。这表明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2000年上海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8.77岁,其中男性为76.71岁,女性为80.81岁。(四)寿命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如酷暑或严寒的发生)。因此,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自己。(六)养生的目的是什么?1、什么是养生养生:养护生命。即根据生命活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以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并用其指导日常养生保健活动。2、养生的目的(1)以尽天年(2)健康地活着(3)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4)创造美好人生、成功人生而不是儿女受累,自己受罪!中医养身核心意义《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能“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俗语讲“与其病后寻良药,孰若病前能自防。”治未病内涵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无病自调、因病而防;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安其未病,防其所传;瘥后防复—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中医养生总则《黄帝内经。素问》:“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养生总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古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中古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亦可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帝曰:法阴阳奈何?…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早衰之节也。…此圣人之治身也。《灵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春三月养生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含义:春在五行中属木,五藏中属肝,是天地万物复苏生长季节,要夜卧早起,到庭院中散步,使志气生发,要放松心情,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如违反了春生之气,便会伤肝,使提供给夏季生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夏季就发生病变。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饮食药膳可选择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夏三月养生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含义:夏在五行中属火,五脏中属心,是万物茂盛秀美的季节,要夜卧早起,不要怕阳光,心情要愉快,不要闭汗,多到户外活动。夏天是养阳的最佳季节,是增强抵抗力、抗病、祛邪的季节,如违背了夏天生长之气,便会伤心,夏令主长,秋令主收。既失其长,何以能收?故云奉收者少。冬至水胜,火为所克,故冬至重病。从中医理论讲,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夏天时人容易心火过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于削减心火。夏天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博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秋三月养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含义:秋在五行中属金,五脏中属肺,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萧,要早卧早起,鸡叫后起床,这样才可神志安宁,这是适应秋天“收养”的方法。若违背了秋天之气,就会伤肺,使提供给冬藏之气不足,到了冬天就会发生腹泻病。秋季,气温始降,雨量趋少,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大便偏干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养肺润燥。秋气肃杀,宜收不宜散,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宜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芝麻,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秋季适宜的水果膳食有梨,苹果,白果,洋葱等。此时为由热转冷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要保证睡眠时间,这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芝麻,豆类及乳类。冬三月养生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含义:冬在五行中属水,五脏中属肾,是万物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水冻地裂,不要耗散阳气,要早卧晚起,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要让神气内守,要避寒就温,少出汗,让阳气藏而不泄,这就适应冬天藏伏的方法。若违背了冬天闭藏之气,则会伤肾,使供给春天的生长之气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痹之病。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易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尤其是某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老慢支继发感染、高血压、脑梗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中医所言之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就强,机体才能适应冬季严寒。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一是要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二是要注意冬令进补,侧重于补肾、益气、填精。“民以食为天”,“药补不如食补”。然饮食对于人体健康是一把双刃剑,《黄帝内经》即将其喻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指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意为人体赖以生存的阴精,来源于饮食五味;蓄藏阴精的五脏(五官),其损害的祸根也在饮食五味。明确指出了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双重性。事实证明,饮食不当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儿童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及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而被称为现代文明病的“三高”、“三低”现象,也均与饮食不当有关。所谓“三高”,是指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分;所谓“三低”,是指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纤维素。饮食适宜“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荤素搭配,以素为主:“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简约为佳”饮食有节:“常食不可极饥而食,极饱而方彻”、“夜饱损一日之寿,夜醉损一月之寿”寒温适中:“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筋”五味调和:五味养脏,各有其亲和性。食后不可即睡:饱食则卧,就会“食不消成疾,乃生百病”不妄作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形与神俱形与神的统一,是尽享天年的关键。神寓于形,形统于神。神伤则形伤,神亡则形亡。此所谓“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精神衰败,必显于形,如两目无神、面色无华、四肢乏力、纳食不佳、形体瘦削等。“心神乃形之大主”因此,调养心神也就成为调摄形体的关键。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清静养神,因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遵生八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作时手指稍微分开,指肚扣头皮,似梳头样。早晚各做10次。可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目常运合眼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眼睛上。能够纠正近视,延缓老化。孙思邈养生十三法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通上下颚经络,能够保持头脑清醒,促进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齿退化。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循
本文标题:中医养生与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6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