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观与日常保健
中医养生观与日常保健李灵杰中医起源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神农尝百草发展早期医巫不分后期逐渐脱离开来自成理论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统一属性的概括。既可标示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表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属性阳阴明亮兴奋无形上升外向运动温热功能晦暗寒冷静止抑制下降内向有形物质春天早晨少年夏天中午成年秋天下午中年冬天夜晚暮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天人合一顺四时顺其性,养其真(人生)顺应自然养生法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休息、劳动、饮食、睡眠,皆有规律,并持之以恒,才能增进健康,尽终其天年。如倒时差即为无常的代表劳逸适度养生作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益智防衰---提倡善于用脑,劳而不倦,保持大脑常用不衰。(经常性合理用脑,可以预防衰老,增加智力,尤其是能够预防老年痴呆。)劳逸失度的害处---•劳伤过度---则内伤脏腑,成为致病原因。《庄子·刻意》说:“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贪逸无度,气机郁滞---气机的升降出入就会呆滞不畅。气机失常可影响到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服装顺时适体•1服装的保健意义---适当的衣服内气候,可使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处于正常状态,维护温热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恢复体力。•2制装的原则---既要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又要舒适得体。•1)顺应四时•1、保温性2、透气性3、吸湿性和散湿性4、色泽5、质地•2)舒适得体•3必须不失四时之节。•1)春季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早春宜减衣不减裤,以助阳气的升发。•2)夏季阳热炽盛,适当的脱着衣服,仍是避其凉热的最佳方法。•4秋季气候转凉,亦要注意加衣,但要避免一次加衣过多。俗有“春捂秋冻”之说,即春季宁稍暖,秋季可稍凉。•5冬季“宜寒甚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唯无寒而已”。向阳则嗜睡过寒则无力•养成良好作息制度---作息规律只有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才能有益于健康。(平旦之时阳气从阴始生,到日中之时,则阳气最盛,黄昏时分则阳气渐虚而阴气渐长,深夜之时则阴气最为隆盛。)•现代医学已证实---人的生命活动都遵循着一定周期或节律而展开。如人的情绪、体力、智力等也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体力、情绪和智力的节律周期分别为23、28和33天,每个周期又分为旺盛和衰退两个阶段。人的体温总是凌晨2~6时最低,下午2~8时最高。脉搏和呼吸是清晨最慢,白天较快。血压也是白天高,夜间低。注意日常规律勿颠倒黑白运动时间的选择影响健康的四大陋习---旧陋习---•1吸烟\嗜酒;•2不平衡心态;•3缺乏运动;•4不合理膳食;新陋习---•1熬夜不睡;•2网络依赖;•3空调生活;•4过渡塑身;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节食伤身致不孕一天养生的最佳时间•1睡眠---10-11时上床(浅睡期---深睡12—3时\午睡13时起)•2起床---5—6时9生物钟高潮,阳气升)•3散步减肥---饭后半小时•4用脑---上午8—10时\下午2时反应敏捷\晚9时记忆力强•5水果\饮茶---饭前1小时\饭后1小时•6洗澡---中午或睡前•7日光浴---阳光温煦时•8喝奶---睡前经络与时辰(气血流注)图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5--73--51--323--1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顺应人生之小天地一天中养生指南晨起如春,日间如夏,暮时如秋,晚间如冬.秋冬养生与日常保健方法气候与人体健康•中医养生强调气候的重要性素问·离和真邪论:”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改正,绝人长命”.•一年分四季,每季三个月,每月有两个季气,每节气分三候(24节气---72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善天养生者要学习掌握它,方能健康长寿.季节养生的原则《素问》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节气前后,气候变化对人的新陈代谢有一定影响。体弱多病的人往往在交节时刻感到不适,或者发病甚至死亡。•八个节气。是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对人体影响十分重要。故要注意交节变化,慎避虚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至南方吃羊肉汤,北方吃饺子秋季养生秋对应肺,肺主气,人以气之聚,气为命之根.---肺为娇脏,喜清肃濡润,不耐寒热燥邪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气温开始下降,由热转寒,自然界阳气渐收敛,阴气渐生发,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立秋---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转凉•处暑---夏季火热至尽头,暑气散,表示暑天终止.•白露---天气转凉,夜间明显,地面水气结露.•秋分--昼夜相等•寒露--露水多,气温低•霜降--天气冷开始有霜冻精神调养•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是宜人的季节,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有些人情绪上易引起凄凉,垂慕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自古逢秋悲寂寥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国古代民俗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是阳气养收方法之一.•益处--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起居调养•“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1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则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闻天”的情况。•对策---应须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消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2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服,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尤应注意。饮食调养•“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不宜过食生冷(瓜果”秋瓜坏肚”)---伤脾胃•秋燥症---秋燥易伤津液(口\鼻\皮肤干燥感,如口干舌燥\毛发不荣\小便短\大便干)•对策---饮食以滋阴润肺之品为主。《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少食辛辣香燥,煎炸炒爆助火伤阴之物.(葱\姜\桂)•晚秋开始进滋补食物(鸡\鸭\牛肉\鱼\莲子\银耳\大枣)冬季养生•冬三月(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成形胜于化气。冬季养生之道,应眼于一个“藏”字。•立冬---冬季开始之日,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为农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而非大雪纷飞.•大雪--积雪“千里冰封,万里雪瓢”•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数九寒天•小寒--冷气积久而寒,但寒末极点•大寒--寒冷至极点谚语“三九四九不出手精神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说。•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如同对待他人隐私那样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感到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起居调养•“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饮食调养•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这是因为冬季阳气衰微,腠理闭塞,很少出汗。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在冬季为了保阴潜阳,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由于冬季重于养“藏热量”为主,故---羊\狗肉,核桃,栗,萝卜,等可选用.核桃\棒子\杏仁\腰果运动调养•“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是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室内外进行锻炼,适当接受寒冷刺激,产生热能有利机体功能。•冬季养生---补肾为先•双脚宜保暖•室内开窗换气•蒙头睡眠不可取•冬月憋尿损伤肾气•电热毡应用当适宜•养神\养精\保暖\食养---吃暖\穿暖\头暖\背暖\腰腹暖\脚暖手脚冰凉---•1适当参加锻炼---•选择适应自己的运动项目--快走\健身操\球类\拍掌躲脚等•2健康食养---含维生素B多者食物(肝脏\全麦\芝麻咖啡);坚果类\煲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参附鸡汤•3禁止节食•4中成药---十全大补丸\八珍丸\四逆辈(附子,干姜,甘草)•5保暖(搓手暖脚),但不过暖涌泉对劳宫广东尤应重视脾胃生活中注意祛湿一天八杯水?科不科学?凉茶有没有用?虚火?实火?苦寒伤胃南方人不宜多喝凉茶喝茶的讲究忌喝烫茶,快茶绿茶、白茶多偏寒红茶、黑茶多偏温聚精会神的方法•气功•宁心静气,闭目入定,放松,心无外慕,放深呼吸,舌抵上腭•推抹眉间至发际线30次,抹眉棱骨两边各15次月经应注意不宜性生活不宜饮浓茶不宜穿紧身裤不宜捶背腰背部注意保暖忌吃油炸生冷食品别饮酒调经小方红糖姜枣茶男以气为本女以血为本脾气坏?逍遥散调经妙穴——三阴交、血海、十七椎多按亦能美容养颜养胃三穴•经常摩腹治冷痛(逆时针)其他常用穴感谢观赏祝身体健康!
本文标题:中医养生观与日常保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7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