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熟悉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体味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3.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句,培养文言语感。2.了解论证方法,理解“十思”内涵。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及追求的理想政治境界。●设计思想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相比,本文在字词疏通及思想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逐句疏通、讲解之必要。作者魏征,史以“诤臣”称之,本文是他在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章。文章骈散结合,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表达有力而华美。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使文章论证深入浅出,全面透彻。教师应带领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深刻体悟理解。与《烛之武退秦师》一样,本文教学仍围绕文言、文化展开,在诵读中加强文言语感,在诵读中品味领悟思想。●教学资源1.关于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著名政治家。隋末为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义军。李密失败,他投降唐朝。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其人有胆量,敢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助成“贞观之治”。后代一些诤臣都以他为楷模,亦泽被后世。著作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2.关于文体“疏”,奏议的一种,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3.关于写作背景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2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还有“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康乾盛世”)。随着天下安定,太宗有骄奢之意,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戒之意。后来唐太宗赐手诏褒奖魏征,并说:“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介绍作者魏征及本文写作背景。聆听“诤臣”——奏章——思想●文言学习:疏通全文。在预习的基础上疏通全文。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教师点拨重点字句,学生完成字句翻译。●文章文化感悟主导: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讨论、交流,诵读“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是什么)主导:文章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思考、交流,诵读围绕第一段。比喻论证。主导:为何要“积其德义”?思考、交流,诵读围绕第二段。对比论证,层层递进,揭示不积德义的危害。告诫太宗,身为国君,得志以后,不能纵情傲物,否则有“覆舟”危险。(为什么)主导:如何能“积其德义”?思考、交流,诵读围绕第三段。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分为五方面:生活方面戒奢侈——俭待人方面戒骄躁——谦处事方面戒放纵——慎用人方面戒偏邪——正执法方面戒偏颇——明(怎么样)如果做到“十思”,将会出现的效果:“垂拱而治”●拓展延伸“十思”在今天的意义。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能结合现实,言之成理即可。3●课堂反馈主导:当堂练习练习、交流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内容附后。●板书谏太宗十思疏“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生活上:戒奢侈——俭为人上:戒骄躁——谦处事上:戒放纵——慎用人上:戒偏邪——正执法上:戒偏颇——明“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垂拱而治”)●课堂反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壅.蔽()懈怠.()浚.()谗.邪()黜.恶()谬.赏()滥.刑()豫.游()垂拱.()2.填空。(1)魏徵(580—643),字,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疏是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休:休息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事物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责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冲动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我约束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4C.亏无为之大道..哉大道:最高的境界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职:司仪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震之以威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C.人君当神器之重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帝王主持着国家的重任,在天地间占有重要的地位。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课后测评(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来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5①汝离间我兄弟..②魏征为太子洗马..③喜逢知己..之主④但其尽心..所事⑤从容..对曰⑥征慷慨..自若⑦臣所以敢言A.①②③⑤⑦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2.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C.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像仇敌一样D.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3.“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4.文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谋,打算,谋划。B.雅,雅致,高雅。C.劳,犒劳,慰劳。D.擢,提拔,提升。5.对下列“之”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早为之谋”,之,指代太宗。B.“召征责之曰”,之,指代魏征劝建成太子对付太宗这件事。C.“太宗为之敛容”,之,指代魏征所说的话。D.“臣见之若仇”,之,指代王硅、魏征。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用。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二)了解下列词语的出处,解释其含义。(1)居安思危(2)载舟覆舟(3)择善而从6(4)垂拱而治(5)善始善终(6)慎终如始(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答案一、课堂反馈1.yōngdàijùnchánchùmiùlànyùgǒng2.(1)玄成郑国公《魏郑公文集》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奏议(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3.C(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基础”。B项中“纵情”文中意为放纵感情(骄傲);今多指“尽情”。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亲人(父母兄弟子女等)。D项中“虚心”,这里是实指,是“使心虚”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则已经高度抽象化,成为一种美德,一种谦虚的表现。)4.C(A“休”,美好。B“物”,他人。D“冲”,谦虚)5.D(司职:管理职事。)6.C(A介词,用/介词,因为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C结构助词,的D那么,就/表判断,“是”)7.B(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但是能够善终的很少。)二、课后测评(一)1.C(洗马,古官名;所以,凭着。)2.C3.A4.B(雅,敬词。)5.B(指代魏征。)6.A(三者是同一人。)(二)(1)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指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2)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民众犹如水,统治者犹如舟,水可以承载舟,亦可以倾覆舟。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7(3)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追随,引申为做事或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4)出自《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5)最早出自《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6)出自《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敬。意思是谨慎到最后,好象开始一样,即谨慎不懈,始终如一。指为人处事小心谨慎。(7)出自汉代王符的《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说明】PPT请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自我教学需求自做。
本文标题:《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3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