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人教版高中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哲学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5)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的基本问题(1)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3)辩证唯物主义(特点: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A它是时代的思想智慧,B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C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A.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B.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C.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2)绝运动与相对静止: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③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③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4、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表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表现: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地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到达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思。7、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是什么: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为什么:A、哲学依据: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物、意关系原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论)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原理),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方法论)。B、现实意义: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③怎么样做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二、探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性的认识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反之则阻碍。方法论: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要把已用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5.认识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联系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矛盾(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的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认客观存在的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客观上不存在的的联系。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原理:两者的区别:整体具有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式,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式,整体功能就得不到充分发挥)。两者的联系: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的发挥对整体性能和状态起着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5.因果联系原理: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联系: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有两者情形,一是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另一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4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