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12过年教案元日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元日教材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教学目标1.写会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教学建议关于课文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2关于生字本课的几个生字“爆、苏、桃、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换”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央”字。拓展习题1.默写古诗。元日,。,。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相关资料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教案精品元日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析题。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3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1.读通古诗。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2.读出问题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交流读懂了什么?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除:除去,过去。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1)指生吟读,师生评价。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2.课外搜集有关中国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本文标题:12过年教案元日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6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