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之部第5单元六国论
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六国论本课话题——以史为鉴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作者借古讽今,论述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在赂秦。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宫崎骏具有强烈的反战思想。这种反战思想在他的《风之谷》《幽灵公主》《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红猪》等主要作品中都有深刻的体现。同样,《起风了》这部收山之作也因为包含警惕日本民族主义和战争风险的主题,传递着一种安静的反战信息。宫崎骏也批评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修宪提议,称“那些短视的人不应该打宪法的主意。”认为那些对历史缺乏了解的政客“不应该搞乱国家的基础”,并多次出言提醒日本民众对日本社会右倾化问题提高警惕,还呼吁日本政府向二战慰安妇明确道歉并做出妥善赔偿。作为一位有着超强影响力的国际大师,宫崎骏忠于历史,并且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历史,他高尚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气质让我们钦佩。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唐太宗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赫尔巴特[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赂.秦(lù)思厥.先祖父(jué)暴.霜露(pù)抱薪.救火(xīn)与嬴.而不助五国也(yínɡ)燕.赵之君(yān)洎.牧以谗诛(jì)邯郸..(Hán)(dān)草芥.(jiè)日削.月割(xuē)为.国者(wéi)胜负之数.(shù)下咽.(yàn)殆.尽(dài)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兵贵神速.(快,迅速)不速.之客(邀请)(2)兵非兵.不利(兵器,武器)斯用兵.之效也(武力)而秦兵.又至矣(军队)(3)故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的,原有的)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旧交)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缘故,原因)(4)得此言得.之(适宜、得当)诚不得.已(能够)较秦之所得.(得到,获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5)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则与.斗卮酒(给予,授予)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表并列,和、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介词,表比较对象,跟、同)(6)非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表否定,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不对)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有)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副词,不)(7)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并力西向.(对,对着,这里是对付的意思)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朝向,对着)(8)以洎牧以.谗诛(介词,因为)秦以.攻取之外(介词,用、凭)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相当于连词“而”)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遇)(4)以地事.秦(名词用作动词,侍奉)(5)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6)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坚持到底)(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受贿);大的(受贿)](8)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至于..颠覆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以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连词。(2)其实..百倍古义:那实际情况。今义:事实上。(3)思厥先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译文:六国灭亡,不是因为兵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2)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译文:这就是用兵的功效。(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译文: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4)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译文: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5)齐人勿附于秦。(状语后置)译文:齐国不对秦国亲附。(6)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省略句)译文:(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其他的五国。(7)思厥先祖父,暴霜露。(省略句)译文:想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暴露在霜露之中。(8)举以予人。(省略句)译文: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9)洎牧以谗诛。(被动句)译文: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害。(10)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第二个“为”字表被动)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常识·速览][识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主要作品著有《嘉祐集》[探背景]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巧识文]论“论”是古代散文常用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分为两种:(1)政论:主要是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是一篇史论,文章以古喻今,借六国“赂秦”而亡,提醒治国的人吸取这个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整体·感知]本文借古讽今,通过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在赂秦,来批评当朝的统治者不能一味贿赂契丹、西夏,应该对他们的入侵采取斗争的方式,否则,会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文脉·梳理][文白·对译]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赂秦。贿赂秦国。兵:兵器。赂秦:贿赂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赂秦而力亏,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互丧:相继灭亡。互,交互、相继。率:全都,一概。曰:回答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失强援,不能独完。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秦以攻取之外,小则秦国用攻战的方法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多到百倍;把六国贿赂秦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多到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那么,秦国最想要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当然不在于战争了。以攻取:用攻战(的方法)取得。以,用、凭。其实:它的实际数目。大欲:最想要。思厥先想想他们死去的先人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土地。厥(jué)先祖父:他(或他们)的先人祖辈父辈。厥,这里相当于“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暴(pù):暴露,冒着。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子孙对待土地却很不爱惜,拿它送给别人,好像丢弃草芥。小草一样。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今日割五城,今天割让五座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明天割让十座城,然后才得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来一看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四周的边境,秦国的军队又到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强暴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侵之愈急。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厌:满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送给它越多,侵犯它们(就)越厉害。前一个“之”指秦,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判:确定断定。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六国最终灭亡,是理所当然的。古人说:“用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烧不完,火不会熄灭。”此言得之。这话说对了。至于:以致,以至于。理:按道理,名词作状语。事:侍奉。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免矣。幸免了。迁灭:灭亡。迁,改变的意思。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亲近。嬴,秦王的姓。既:已经。丧:灭亡。燕燕国与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赵国的君主,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不赂秦。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始:起初。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是故燕所以燕国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等到燕太子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史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荆卿,荆轲。速,招致。赵尝五战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却之。李牧连续打退了它。李牧:赵国的良将,曾几次打退秦军。后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洎牧以谗诛,邯郸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的都城邯郸才变成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秦国的一个郡县,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洎(jì):及,等到。且燕赵处秦革灭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殆(dài)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而灭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实在是不得已。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齐国不对秦国亲附,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抗衡,或许不能轻易判定。智力孤危:智,智谋;力,力量;孤,孤立,孤单;危,危急。诚:副词,实在。向使:假使。理:天数、命运。或:或许。易:轻易。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优秀人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顺利咽下去。事:侍奉。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之部第5单元六国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