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儿童观与教育观“国培”讲座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一、儿童观儿童立场:教育从这里出发——成尚荣儿童观是教育观的核心与基础,教育观应根植于儿童观。教育是为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开展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除了宇宙,最可爱的是孩子。——冰心儿童发展的密码——童心儿童在本义上是自由者和探索者,儿童发展趋势是多种可能性,儿童立场的核心是发现和引领儿童我是长大的儿童。——李吉林不愿拜小孩子做先生的人,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站在儿童立场上的教师:★不会从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做儿童的需求★不会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不会以牺牲儿童为代价实现自己预定的教育意愿与目标★完整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儿童是人,但不是成人◆儿童是人,也不是小大人小大人:比成人小一号的成人,即没有儿童卢梭《爱弥尔》:发现儿童周作人:中国看不起小孩——发现儿童◆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皮亚杰(瑞士):儿童有自己的哲学耶稣:孩童嘴里出智慧我们甚至不会注意到,我们家中那张新买的婴儿床上,有一件神奇的事情正在发生。就在那儿——婴儿床的栏杆后面——世界正被创造。——(挪威)贾德《纸牌的秘密》◆儿童是艺术家、梦想家和游戏者毕加索: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艺术世家是梦想的世界。对儿童而言,艺术、梦想、游戏同一。◆儿童是自然之子教师与之打交道的,是自然界中最娇嫩、最精细和最敏感的东西——小孩的大脑——苏霍姆林斯基出自造物主的东西是好的,但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儿童生来是自然的、美好的)——卢梭《爱弥尔》◆儿童是历史之子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生物重演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快速的重演三月四月五周六周七周黑格尔:个体精神的发育过程是对类的精神发育过程的重演儿童的成长是历代祖先所组成的生命进化历程的浓缩了的重演。成人的历代祖先构筑了儿童。◆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成人之父我希望在我的一生里每天都怀着(对儿童)天然的虔敬——华兹华斯(英国湖畔诗人)文化人类学创始人泰勒心理学家霍尔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儿童是成人之父”是对成人本位社会的反叛,促进了传统儿童观的现代转型。◆儿童是成人之师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的见到。——丰子恺《皇帝的新装》:儿童是成人精神的唤醒者上世纪90年代光明日报“向孩子学习”关注儿童艺术领域:毕加索心理学领域:皮亚杰哲学领域:马修斯(美国哲学家)文学领域:泰戈尔《新月集》冰心《繁星》社会学领域:文化反哺泰戈尔保卫童年,“救救孩子”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卢梭“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应当把时间放过去。教育:舒展孩子的天性学习取向——成长取向◆关注儿童就要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走进个体重视过程提升精神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王守仁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要做人中人,不要做人上人,人下人。——陶行知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从而运用朋友去感化朋友。——陶行知生本思想简介(郭思乐: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二、我们的教育到底需要怎样的理论作支撑?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知识的绝对客观性不确定性、情境性——多元的动态生成——对话、理解★知识的中立性价值性——关注人的主体性、人文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生成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多元智力理论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数理——逻辑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教育有责任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应运用多元智力进行教学,为多元智力而教,利用多元智力理论促进学生发展。教育从来就是本国家、本民族的事业!★用国外教育理论来说明中国的教改实际,这“实际”又怎能说得清楚?★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生产力水平尚不能与国际接轨,教育何以接轨?★既然教育改革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教育改革又怎能脱离中国文化?长江黄河又怎能创造出密西西比河的摸样?★辩证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国际与本土相结合批判与继承相结合不缺乏新理论,缺乏的是有效的理论,缺乏整合先进教育思想的理论。西方教育理论基于经济发达、国民整体素质较高的状况,针对高度发达的科学理性和过于严密的社会管理的埋怨。在中国,缺乏深厚的基础。启示立足本土、现实、实践进行整合关键问题:改进我们的教育需要怎样的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行知)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的”。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如同砸烂笼子,把鸟放归森林。——陶行知我拿杜威先生的道德体验了十几年,觉得他所叙述的过程好比是一个单极的电路,通不出电流。假使杜威先生是在晓庄,我想他也必主张“生活即教育”的。——陶行知陶行知之所以要改造洋教育和传统教育,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实际不同于过去,也不同于杜威所生活的美国。启示:既要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更要洞悉中国教育实情,关键要在二者结合上下功夫。混沌分化整合教育与生活直接同一制度化形式化教育回归生活三、生活教育观人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现实具体非理性(情感意志等)灰色抽象理性理性逻辑科学世界内心世界梦幻世界虚拟世界都是生活世界的反映与折射。生活世界是根源是家园。生活世界的教育:性质:自然的教育直观性教育奠基性教育类型:默化教化作用:人的社会化理解:生活世界教育的重要方式自然需要说明,而人需要理解。——狄尔泰儿童期生活的独立价值: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它不只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重视这种价值。教育与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教育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引导人学会生活感受生活教育不(完全)限定人的生活教育引导人更好地生活生活教育,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生活与生活磨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我们把自己放在社会的生活里,即社会的磁力线里转动,便能通出教育的电源,射出光,放出热,发出功。——陶行知生活与教育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实有效的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教育。现代教育的深层危机:教育的领域性断裂生活世界教育天人合一科学世界教育受教育者客体化教育非生活化生活非教育化结论:整合两大领域教育完成教育根本使命两大领域教育三大历史阶段教育回归生活教育根本使命:成人研究儿童生活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学校可能什么都很充裕,但倘若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籍,那就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可能是许多东西都缺,许多方面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知识世界之窗的书籍,这就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办学条件现代化与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进程中,有两样东西不能忘记,这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书籍。教师常常忙于教育别人,而忘记了教育自己。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深化中国乡村教育改革。研读现代教育理论,观察、反思身边的教育现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热爱儿童,走进儿童,研究儿童,才能成为真正的儿童教育专家。世界的眼光,中国的灵魂!既然改变世界很难,我们不妨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吧!丁晓东:手机:15987402588办公电话:0874-8998617邮箱:ddx660@126.comQQ:1971161842
本文标题:国培儿童观与教育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