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孺.(rú)子怵.(chù)惕.(tì)恻.(cè)隐羞恶.(wù)之心由外铄.(shuò)我强.(qiǎnɡ)恕而行不如荑.(tí)稗.(bài)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2)若火之始然(“然”,同“燃”,燃烧)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存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保存,动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存在,动词)存.者且偷生(生存,动词)枉用相存.(问候、探望,动词)(2)由非由.外铄我也(从,介词)舍正路而不由.(经历、经过,动词)(4)之人之.有是四端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它,代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古义:不是人今义:指不属于人应有的(2)义,人之正路..也古义:正确的道路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成熟)(2)旷.安宅而弗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闲)(3)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名词作动词,侍奉)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判断句)译文:没有同情之心,就不是人。(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判断句)译文:有这四种发端却说自己不行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3)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状语后置)译文:不是因为要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4)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状语后置)译文: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省略句)译文: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出什么善言,自己放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和(他)有所作为。[整体·感知]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文脉·梳理]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摆明看法: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对比论证发扬(足以保四海)不发扬(不足以事父母)2.恻隐之心仁义礼智,人之固有求则得之,舍则失之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摆明观点举例论证(由仁义行)4.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强恕而行追求仁义5.五谷者以五谷喻证仁,在乎熟之而已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摆明观点点明“自暴”“自弃”含义比喻论证(必要性)[文本·层析]1.孟子认为作为“人”,每个人都具备“仁义礼智”四端,是否意味着同时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如何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答案】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1)要“扩而充之”,(2)要“存之”,(3)要“求之”,(4)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5)要“熟之”,(6)要不“自暴自弃”。2.人为什么应该把“仁义礼智”发扬光大?【答案】从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来确立人的道德和尊严,这是先秦儒家常采用的方法。孟子认为,人本来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这是人和“非人”的分水岭。从这个根本点上来看,人与人是完全平等的:君子和庶民是平等的,尧、舜和路人甚至桀、纣也是平等的。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一条是向上成为君子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沦为普通人、小人甚至衣冠禽兽的路。这两条路在起点处交汇,就看你选择哪一条并且努力走下去了。自己能够决定成为尧、舜,可最终成了桀、纣;自己能够决定成为德行高尚的人,可最终成了卑鄙无耻的人。因此,只有发扬光大“仁义礼智”才能成为君子。3.本文核心就是孟子认为人都具备“仁义礼智”四端,简要回答孟子是如何论证的。【答案】一是运用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恶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三是运用例证法,如在论述全文中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时,孟子运用“孺子”事例展开论述,使得观点浑厚大度。1.孟子曰:“人皆有孟子说:“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感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不忍的心情。先王有怜恤别人的心情,于是就有了怜恤别人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的政治。以怜恤别人的心情,实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下就像在手掌上运转小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怜恤别人的心情,(道理就在于)如果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将要掉到井里面,那么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是因为要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在乡里朋友那里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由此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看来,没有同情之心,就不是人;没有羞恶之心,就不是人;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没有谦让之心,就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同情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谦让之心,是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有仁、义、礼、智之发端,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发端却说自己不行的人,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是自己残害自己;有这四种发端却说他们的国君不行的人,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是贼害他们的国君。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扩充之矣,若火之始然,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一样(最终将形成泉之始达。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开始流出去一样(最终将汇聚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成大江大河)。假如能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就足以拥有天下;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假如不能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就不足以侍奉父母。”乍:忽然。怵惕:恐惧。内:同“纳”。要:求取。乡党:家乡、乡里。羞恶: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辞让:推让,谦让。端:开头,指事物的萌芽状态。然:同“燃”。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恶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羞恶心,属于义(是义的发端);恭敬心,属于礼(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是非心,属于智(是智的发端)。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想、领悟罢了。所以曰:“求则得之,说:“向内心追求就会得到它们(仁、义、礼、智),不向内心舍则失之。”追求就会失去它们。”铄:本指以火销金,自外至内而熔化,比喻从外部给予。3.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舜明白万物之理,洞察君臣、父于人伦,由仁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仁义根于内心而所行义行,非行仁义也。”都从仁义出,不是认为仁义是美好的然后努力去推行它。”几希:指很少,一点点。去:舍弃。察:洞察。4.孟子曰:“万物孟子说:“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到日常皆备于我矣。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仁义礼智之发端在其中)。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反省自己,自己是真诚的,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竭力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备:完备、齐备。反身:反省自己。强恕:努力行忠恕之道。强(qiǎnɡ),竭力、尽力。5.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孟子曰:“稻、黍、稷、麦、豆五谷,都是好种子;可是不熟,不如荑稗。夫仁,假如种下去之后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稊米和稗子。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也在于使它成熟罢了。”苟:假如。荑(tí):一种形似稗子的草,实如小米。稗:一种禾草,叶似稻。6.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没法和他谈出什么善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自己放弃而不求上进的人没法和他有所作为。说话违背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这就叫自己残害自己;自身不能居心于仁、由义而行,这就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叫自己放弃。仁,是人安适的住所;义,是人正确的道路。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舍弃正确的道路而不走,可悲啊!”暴:损害,糟蹋。有为:有作为。安:安适。旷:空、使空闲。由:经历、经过。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3852054】A.非由外铄.我也铄:自外至内熔化B.吾身不能居.仁由义居:居住C.强.恕而行强:竭力,尽力D.舍正路而不由.由:经由,走【解析】B项,居:居心,动词。【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不属于人应有的)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将要掉到井里面)C.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不用心想)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解析】A项,“非人”,应为“不是人”。【答案】A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导学号:33852055】A.戒之曰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若火之始然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解析】A项,“戒”同“诫”,求取;C项,“然”同“燃”;D项,“内”同“纳”。【答案】B4.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解析】C项,“所以”表原因,因为;其余各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答案】C5.名句填空。(1)以不忍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之心,智也。【答案】(1)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仁也羞恶之心恭敬之心礼也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导学号:33852056】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羿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也,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