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31晋灵公不君
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第三单元春秋笔法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了解知识领域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久,据记载,早在周代,就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史官制度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史官。著名的如晋太史董狐、齐太史兄弟和南史,他们不避强御,秉笔直书,大胆记录了国内发生的弑君事件,“董狐笔”和“太史简”成为后世的美谈。西汉的司马迁广泛搜求,据实实录,更是为后世的史书创制了写作范例。本单元学习中国历史著作及史学思想,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和史书的体裁体例及相关史学思想。经典原文选自《左传》,相关读物选自《史通》。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明确课节重点课序题目作者学习目标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左丘明1.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2.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3.理解文章叙事“详而博”、情节曲折跌宕、语言简明传神的特点。相关读物直书刘知几1.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2.了解刘知几的“直书”说及我国古代史学实录的优良传统。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掌握学习方法1.《晋灵公不君》比较富于故事性,学习时可在梳理词句、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董狐的“书法不隐”和赵盾的“为法受恶”。同时,深入体会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并与学过的《史记》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加以对照。2.《直书》一文用典较多,学习时注意利用注释读懂文章。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思考自己对史书中直书与曲笔这两种不同写法的认识,写出心得,然后同学之间交流。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3晋灵公不君经典原文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宣公二年》,全文只有几百字,给人的印象却非常深刻。宣公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名夷皋,是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公元前620年至前607年在位。《晋灵公不君》的故事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话:“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在《左传》中,作者补充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仅使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同时也对晋灵公、赵盾和董狐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与《春秋》相当,同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但《春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左传》的明确纪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7),并在全书最后附上了一段鲁悼公四年(前453)三家分晋的史实。《左传》全文共196000多字,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号称“大经”。《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胹熊蹯(érfán)寘诸畚(zhìběn)稽首(qǐ)鲜克有终(xiǎn)衮职有阙(gǔnquē)胟麑(chúní)嗾(sǒu)翳桑(yì)寘诸橐(tuó)自诒伊戚(yí)2.识通假(1)而观其辟丸也(“辟”同“避”,躲避)(2)杀之,寘诸畚(“寘”同“置”,放置)(3)三进及溜(“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4)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阙”通“缺”,过失)(5)亡不越竟(“竟”通“境”,边境)(6)反不讨贼(“反”通“返”,返回)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3.解多义(1)莫则莫之继也(代词,没有谁)至莫夜月明(同“暮”,傍晚)(2)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过错)裘马过世家焉(胜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过故人庄(拜访)(3)诸杀之,寘诸畚(兼词,相当于“之于”)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众,各)孟子对曰:“……不识有诸?”王曰:“有之。”(兼词,相当于“之乎”)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4)亡遂自亡也(逃走)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5)病见灵辄饿,问其病(疾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6)右其右提弥明知之(车右、骖乘)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右为尊位,引申为“上”)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4.分古今(1)弃君之命,不信古义:不守信用。今义:不相信。(2)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古义:不合礼法。今义:①不礼貌,②调戏(妇女)。(3)书法不隐古义:记事的原则。今义: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4)古之良大夫也古义:古代官职名。今义:医生的别称。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5.析活用(1)晋灵公不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2)问其故,而患之(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3)使胟麑贼之(名词作动词,刺杀)(4)晨往,寝门辟矣(名词作状语,在早晨)(5)盛服将朝(名词作动词,上朝)(6)晋侯饮赵盾酒(使动用法,使……喝,给……喝)(7)过三爵,非礼也(名词作动词,合礼法)(8)提弥明死之(为动用法,为……死)(9)舍于翳桑(名词作动词,住宿)(10)宦三年矣(名词作动词,做贵族的仆隶)(1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形容词作动词,吃完)(12)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使动用法,使……免)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文本助读知识梳理6.明句式(1)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2)不忘恭敬,民之主也(判断句)(3)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介词结构后置句)(4)其我之谓矣(宾语前置句)(5)董狐,古之良史也(判断句)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晋灵公不君。译文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点评开篇一句,统领全文。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文章接着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然后再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最终结局为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译文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据法直书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为了记事的原则而承受恶名。可惜呀!要是逃出了国境就可以免掉罪名了。”点评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讳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尊敬国君,直言敢谏;恪尽职守,宵衣旰食;赠人以食,养民也惠……从以上种种表现看,赵盾确乎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但另一面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作“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什么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在本文中是如何运用的?提示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文章开篇便是“晋灵公不君”,“不君”即不行君道,秉笔直书,观点鲜明。在叙述晋灵公的劣迹时,作者也巧妙地融入了对事件的评价。如“厚敛以雕墙”,一个“厚”字就足以表明晋灵公的贪婪,表明作者对他的痛恨。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作者列举晋灵公不行君道的三件事后,用繁笔写了士季进谏,晋灵公首先假装没看见,无法躲避时,便主动认错,想以此来堵住士季的嘴。士季真诚进谏之后,晋灵公并没有真心悔改,作者用简笔“犹不改”三字刻画晋灵公的我行我素、肆无忌惮。一个“犹”字暗示晋灵公最终被赵穿杀死完全是咎由自取。面对不行君道的晋灵公,赵盾的反应怎样呢?作者依然使用简笔,依然是“微言”,“宣子骤谏”,一个“骤”字写出了赵盾的忠诚执着,也推动了事件的发展——“公患之,使钅且麑贼之”。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昏君晋灵公并没有因杀手钅且麑的自杀而反思,而是一意孤行。忠臣赵盾无疑是晋灵公的心腹大患,不除不快。晋灵公又生一计:设宴杀臣。因为这样的宴席暗藏杀机,并不是君臣同乐之宴,所以作者并没有写成“晋侯请赵盾酒”,也没有写成“晋侯宴赵盾酒”,更没有写成“晋侯谢赵盾酒”,而写成“晋侯饮赵盾酒”。“饮”在古代汉语中意为“给……喝”,“饮”的对象也往往是动物,如“饮马”。晋灵公的阴险毒辣,不言而喻。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当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得知晋灵公的阴谋后,快步走上堂去,以君臣之礼巧妙地把赵盾从酒桌上解救出来。关键时刻,提弥明“趋登”,一个“趋”字表明了提弥明的果敢机智,也从侧面烘托了赵盾的知人善任。同样,灵辄的“倒戟”报恩很好地表明了赵盾的得民心。对于整个事件,作者借用孔子的话作了简明而是非分明的评价:“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良”字与“惜”字表达了作者对赵盾的赞颂与惋惜之情。对于晋灵公的死,作者认为完全是咎由自取,因此不再赘述,其言之精微,其义之深远,令人钦佩。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赵盾①骤谏灵公(忠君)②盛服候朝(守职)③救济饿民(养民)④尊重史官(遵礼)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晋灵公①厚敛饰墙(贪婪)②弹人取乐(荒唐)③滥杀厨师(残暴)④敷衍士季(狡猾)⑤谋害赵盾(昏庸)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笔法摇曳,繁简得当情节曲折、跌宕多姿是本文的第一个特点。紧张动人的情节赋予本文以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其中士季与赵盾商议进谏所预示的危险,钅且麑行刺一段对钅且麑心理矛盾的刻画,提弥明搏獒场面之惊险,赵盾身背弑君之名的无力辩解等等,这些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有悬念,有虚实,有动感。或令人惊悚,动人心魄;或诱人体味,发人深省。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耐人寻味。确有变化莫测、情趣横生之妙。繁简得当、对比突出是本文的第二个特点。合作探究自主预习首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用繁笔写的是士季。士季如何去见灵公,灵公如何假装没看见,士季向前走了三次,最后来到滴水檐下了,灵公才不得不抬眼看士季。这里,作者写得很详细,也很有趣,使我们对晋灵公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认识。晋灵公很聪明,一看到士季,已经知道其来意了,所以他假装没看见,先是躲避,等躲无可躲之时,又抢先主动认错,以此来堵住士季的嘴。士季虽然不完全相信灵公的话,但也无法深谏了,只能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之类的话来劝勉一番。这是繁笔。用简笔写的是赵盾。作者只写了一句“宣子骤谏”,就是说赵盾多次进谏。至于赵盾是如何进谏的,灵公是不是又使出了假装没看见之类的伎俩,作者全都省略了,一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赵盾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按理说,应当大书特书一番,但作者却以简笔入题,把大块的笔墨放到后面。繁则极繁,简则极简,让人佩服。
本文标题: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31晋灵公不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