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课件诗歌部分第4单元金黄的稻束地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内容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诗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第二层写乡情的怅惘,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情感与意象巧妙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贴切自然、语言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识作者]九叶女诗人——郑敏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郑敏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九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汉园三诗人”之一——李广田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字洗岑,笔名曦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1930年前后开始发表作品。1936年,与卞之琳、何其芳合写的诗集《汉园集》出版,以“汉园三诗人”著称。但他写得更多、成就更高的还是散文。前期作品或回忆童年故乡生活,或描写备受折磨、无路可走的人物,或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前途的追求。文风朴实、自然、真挚,呈现出恬淡静美的气氛。后期随着生活变迁和思想进步,视野较前开阔,题材也更为多样,静美的气氛渐为战斗的锋芒所代替。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灌木集》《西行记》《回声》,诗集《汉园集》(与卞之琳、何其芳合集)、《春城集》《李广田诗选》《日边随笔》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一个被诗神看中的诚实的孩子——牛汉牛汉,1923年生,原名史成汉。因性格正直率真,故被别人称为“倔强的诗人”“一个被诗神看中的诚实的孩子”。“七月”派诗人之一,他的诗集《温泉》曾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新诗奖。出版诗集《海上的蝴蝶》《沉默的悬崖》《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散文集《萤火集》和诗论集《学诗手记》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世界诗坛泰斗——洛夫洛夫,1928年生,本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洛夫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诗坛誉为“诗魔”。洛夫一生写诗、译诗、教诗、编诗,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六部,诗论集《诗人之镜》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1982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1986年获吴三连文艺奖。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探背景]《金黄的稻束》郑敏说《金黄的稻束》是这样诞生的:“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首闪进我的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我的诗神也由一个青春的女神变成一位沉思的智者,他递给我的不再是葡萄美酒,而是一种更浓烈的极香醇的白酒。”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地之子》《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诗中的代表作,在20世纪30年代,李广田是与何其芳、卞之琳齐名的诗人。但因李广田的散文写得好,其影响掩盖了诗名。他在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市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像一个乡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地之子》的特色——乡土气息,反映了他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念。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半棵树》诗人牛汉1955年由于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释放后也失去了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作品的权利。“文革”开始后,他理所当然地被关进“牛棚”接受批斗,从事强制性的劳动。但这些并没有使他失去创作的欲望。相反,逆境生涯反而激发起了他更加强烈的生命意识。牛汉在20世纪四十年代写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反抗的火力,而写于1970年到1976年的几十首诗歌,大部分属于他所谓的“情境诗”,《半棵树》就是诗人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看到同是“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动而写成的。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边界望乡》此诗为诗人1979年访问香港时所作,当时诗人赴台已整整30年。作为一名生于大陆,后生活于台湾的诗人,当他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隐约见到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时,诗人的心情异常激动,“昔我往矣”,风华正茂,“今我来思”,两鬓飞霜。而耳畔响起的数十年未闻的鹧鸪的鸣叫,更唤醒了他心中蛰伏了30年的故国之思。诗人百感交集,怀着对故国的思念,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成此诗。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巧识文]汉园三诗人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特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1936年3月,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丛书之一的《汉园集》出版了,在诗坛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汉园三诗人的名字便确立下来,以其经久不衰的张力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即便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当年那三颗年轻的心灵的美丽与新鲜。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整体·感知]《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以收割后田里“金黄的稻束”为主题意象,通过黄昏之中的满月、树巅、远山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表现了对历史和生命的无尽的深思。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地之子》《地之子》通过“母亲”“襁褓”“怀抱”等比喻,以及“大地”与“天国”的鲜明比照,深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了诗人不求浮华、唯愿踏踏实实地去寻求人生意义的严肃的生活态度。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半棵树》《半棵树》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全诗以半棵树作为一个核心意象(或者说典型的形象),通过描绘被劈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表现了半棵树坚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边界望乡》《边界望乡》写了诗人参观落马洲边界时,登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回到现实偿愿无望的过程。通过杜鹃、白鹭、鹧鸪等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成功地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抒发了诗人作为海外游子的那种因惆怅而黯然神伤的故国情怀。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文本·精析]一、阅读《金黄的稻束》,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1.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答案】这首诗一开始便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说明秋天丰收的景况,继而用一“站”字将稻束立了起来;接下来用“疲倦的母亲”这一意象来做隐喻,秋天的稻束就像是历经沧桑的母亲,而此时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但这皱纹是美丽的,这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她们的伟大与无私。另外,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2.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答案】诗人由远距离的观看和联想,转向对表现对象直接抒情,进而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性质。稻束的“疲倦”被升华了,它的含义不再是体力不支,而是充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伟大的疲倦”——苦难、磨砺、忍受,而且挺住了,熬过了。疲倦是必然的,伟大却从这平凡者抗拒苦难的过程中升华出来,成为一座精神的雕像。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二、阅读《地之子》,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3.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答案】一开始,诗人以一颗赤子之心,诚挚而自豪地宣称自己生于土地,是大地之子,表明自己对大地怀着“人子的深情”,扣紧了诗题。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4.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生长又死亡。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答案】诗人把地面上的沙壤喻作自己的襁褓,把田禾、野草喻作保姆的怀抱,表明自己长于土地,对土地深切依恋,满怀感恩。接着,诗人表明自己要安息于土地的心愿,非常诚挚地抒发了对大地的崇敬和热爱。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5.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答案】诗人像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一样从大地母亲的怀中吸取信念和力量。只要与大地母亲接触,安泰便力量无穷,所向无敌;而一旦被对手举到空中,他就失去了力量。诗人用反衬跌宕的艺术手法,进一步肯定诗人作为“地之子”对大地的热爱,将感情推到极点,能加强读者感受,深化诗作的内涵。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三、阅读《半棵树》,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6.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答案】“像一个人”,架通了“象”与“意”的桥梁,引领读者去捕捉本诗的言内之意。如果说第一节是对半棵树的远景式拍摄,那么这一节则是全景了。“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这两句塑造了作为一个“类人”的“半棵树”的倔强挺立的形象,同时也交代了它对抗风暴的斗争策略——“避开”“侧着身”。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7.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答案】在这里,半棵树的象征意味就更加明显了,它象征着不屈的生命,象征着知识分子不屈的抗争与战斗的传统,这个意象很有些“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味道。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8.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答案】首先,它是“人们说”,是一种主观的臆测,它大概是源于遭受着侮辱与损害的“人们”的一种经验和恐惧,而非必然的现实,但这种由自身经验得出的可能,却恰恰反映了人们所受灾难的深重与残酷,同时也给正在灾难中坚守的人一种沉重的压力。其次,它也说明了恐怖势力的强大与可憎,他们竟然不能容忍伟岸与坚强,肆无忌惮地与高尚作对。这一句似乎与前面几节淋漓纸面的凌厉张扬的刚健之气不甚协调,或者说是有点消退了那种强悍的战斗的雄心;其实,这种不甚协调就真实地反映出处在一个高压恐怖的时代之中的抗争者对自己的逼仄艰难的处境、对自己的抗争的脆弱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四、阅读《边界望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9.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答案】“乡愁”本来是不具形的思想感情,诗人拟虚为实,虚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不仅具有实的体积和重量,而且具有了缭乱的独特形态。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10.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答案】“心跳”形象贴切地表现了诗人“近乡情更怯”中的“更怯”。“迎面飞来”的“远山”“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这造成了巨大的视觉形象冲击,由视觉直接冲击心灵,在我们被其跳跃的思维和脱俗的奇句震得目瞠口
本文标题: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课件诗歌部分第4单元金黄的稻束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