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会计分录重点难点1.差旅费借支差旅费其实就相当于以公司名义借给个人,想必你知道如果以个人名义借钱给公司是要贷记其他应付款的,而这种情况就刚好相反,所以你可以分步骤来做:借:其他应收款-xxx贷:现金(一般情况下都是借现金的)借:管理费用现金(现金有剩余,要退)贷:其他应收款-xxx现金(现金不够,要补)例如:采购员报销差旅费580元的会计目录怎么做要分三种情况编制会计分录:新会计准则规定,管理费用--公司经费:指直接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1、如果采购员事先有借支差旅费大于实际应报销数,即:采购员事前借支差旅费600元。借支时:借:其他应收款-采购员姓名600贷:库存现金600报销时:借:管理费用-公司经费580借:库存现金20贷:其他应收款-采购员姓名6002、如果采购员事先有借支差旅费小于实际应报销数,即:采购员事前借支差旅费500元。借支时:借:其他应收款-采购员姓名500贷:库存现金500报销时:借:管理费用-公司经费580贷:库存现金80贷:其他应收款-采购员姓名5003、如果采购员事先没有借支差旅费借:管理费用-公司经费580贷:库存现金5802.累计折旧累计折旧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一种补偿形式。固定资产是一笔支出,我们知道,经营中所有支出最终都要补偿,也就是冲减利润。而固定资产的受益期比较长,如果在固定资产购入或者报废时一次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利润不平衡,也不合理,不符合我们国家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所以采用累计折旧的方式,将固定资产开支均衡的分配在期受益期内。每月计提折旧是为了合理计算每月应得利润。“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调整账户。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要磨损,其磨损的价值,用提折旧的方法计入生产2成本中,但是“固定资产”账户里,为了要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所以磨损的价值不在固定资产的贷方减少,通过“累计折旧”这个调整账户记在累计折旧的贷方,表示固定资产磨损的价值。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是由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就是这个道理。一项固定资产只要挂帐在用,那就要计提折旧,此时体现为该固定资产项下累计折旧贷方额增加;当该项固定资产变卖或者报废时,则要把该资产销掉,同时将该资产项下计提的所有累计折旧转出。给你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吧。比如说:购买管理部门办公用电脑一台,价值53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五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应提折旧额=5300*(1-5%)/5/12=83.92(元/月)电脑购入的次月起每月做一笔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折旧费83.92贷:累计折旧83.92上述分录连续做59次最后一个月(第60个月)计提折旧:借:管理费用-折旧费83.72贷:累计折旧83.72电脑报废时:借:累计折旧5035(5035为电脑报废前60个月计提的折旧额的合计)贷:固定资产清理5035借:固定资产清理5300贷:固定资产5300将实际残值收入计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贷方:借: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固定资产清理最后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贷方的差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者营业外支出科目,确认报废损益。会计准则变化盘点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合并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在途材料”改为“在途物资”。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教材第六章金融资产)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教材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3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10.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11.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12.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教材第五章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递延税款”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13.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14.“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15.“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16.新准则中设置的“预计负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17.“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18.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19.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20.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21.“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23.“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24.新准则增设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25.“所得税”科目变为“所得税费用”科目。26.新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未担保余值”、一、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企业(保险)按规定应交纳的保险保障基金,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企业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企业不需要预计应交数所交纳的税金,如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在本科目核算。二、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改为应付职工薪酬(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本科目核算。(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三)、应付职工薪酬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4“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科目。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2、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结余。三、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企业(金融)应将本科目改为“6601业务及管理费”科目,核算企业(保险)在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折旧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电子设备运转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范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外事费、印刷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职工工资、差旅费、水电费、修理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税金、会议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暖降温费、聘请中介机构费、技术转让费、绿化费、董事会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物业管理费、研究费用等。企业(金融)不应再设置“管理费用”科目。(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三)、销售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科目。2、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四)、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四、计提减值准备时,不再记入管理费用等科目,计入资产减值损失(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三)、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四)、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5(五)、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和其他应交款科目不能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中,需要通过“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结转到本年利润中。具体分录:1、提取税金时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营业税贷:应交税费--城建税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2、结转时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上缴税金时借:应交税费--营业税借:应交税费--城建税借: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贷:银行存款(现金)会计记账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错账,而且查起来很费劲,故有人说“记账容易查账难”。这是因为有时为查一笔错账,花上很大精力,一查就是半天,有时直到深夜才查出。因此,查错账的方法值得研究和探讨,找出查错账的捷径,使财会人员减少查
本文标题:会计分录重点难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69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