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民间传统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
民间传统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熊家庙学区董家洼小学张国兴【中文摘要】民间传统美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精髓,所以上对传统民间美术的重新认识就成为了必然,同时也应该把民间美术加入到在平时的美术教育中。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美术的多元性和多样性,重新审视了民间传统美术,提出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与美术教育之间必然的联系,强调美术教育应该从小学抓起,为保护、发扬和传承我国民间传统美术做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中文关键词】民间传统美术;小学美术教育【前言】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古老的传统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史上沉淀下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文化艺术宝藏中传承下来的精华。那么,对传统民间美术的重新认识就成为了必然,同时在美术教育的最薄弱的环节——同时也应该把民间美术加入到在平时的美术。【正文】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中的精华所在。中国民间美术有着博大的艺术体系,它植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具有丰富的内涵、多姿的形态和广泛的应用。而且传统的民习、民俗、民情无不充分显现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它的内容到形式都明显区别于上层文化,它的审美观念与传统文化遥相呼应,它的许多造型、图式可以追溯到华夏民族的文明源头。一、民间传统美术的多元性民间美术造型产生于民生、民情之中,紧紧依附于各种民俗事象,而民众的民俗心态又直接主宰着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如果从造型观念上探觅其特点和规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渴求欢乐和寄托吉祥的创作观乐观、喜庆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精神,因为人们盼望着人丁兴旺、四季平安欢乐和五谷丰登、牲畜满圈的喜庆,即使面对天灾、人祸、饥寒和贫穷,他们又具有难以想象的承受能力,他们从不丧失信心,总是以坚定乐观的信念,不断地祝愿和追求,这种执着、自信的心态必然充分表现在他们的民间美术作品之中。可以说:“民间美术也可说是一种‘欢乐’的艺术”。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有着丰富的祥瑞图案,它表达了人们对理想、愿望的追求,无论谐音也好、借喻也好、东拼西凑也要图个吉利。2.自然宗教崇拜的创作观中国老百姓在民俗活动中常常张贴和焚烧祭祀鬼神,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民间传统宗教信奉的不是一个神,而是儒、释、道并存的多种神抵,人与神之间没有明显的隔绝,凡道行高超、有本事的、能给办实事的人都可以尊崇为神。老百姓信奉万物有灵,这种自然宗教的万物祟拜,也是对生活充满着爱和崇敬,这也正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3.寄托爱心的创作观情与爱是民间美术的灵魂,由于民间美术的基本作者主要是农村妇女,因此在许多民间美术造型中都渗透着妇女特别是母亲的真挚感情。她们在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同时,根据民俗习尚的需要,利用裁剪、扎捏、刺绣等技能来做些东西,这些手工体现了民生、民俗和艺术的紧密结合。爱就在这里,情感就在这里,艺术也就在这里,又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二、传统民间美术造型特征的多样性我国民间美术造型是一个博大的体系,它植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它的产生并非以审观念为前提,首要因素乃是生产、生活、民俗活动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受到材料、技术的工艺制约,因此,民间美术造型就有着丰富多彩的面貌和实用性、完美性、抽象性等多种特征。1.民俗功能的实用性特征民间美术造型以实用功能为主要目的而产生和发展着,这是很突出的特征。例如民间泥娃娃造型来自民间求子的民俗心理,拜庙求神赐子便要用红绳拴回一个泥娃娃,后来泥娃娃作为玩具出售,便满足了人们在这方面的心理要求。此外,大量的民间木版画和神码也担负了驱灾除邪的特殊功能。精美的刺绣、蜡染、扎染等民间布制品,其制作也首先是为了生活中的实际穿用。2.艺术表现的求全性特征圆满、美满自古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不懈追求,民间美术的创作出于这种审美需求,在造型中也就力求对物象的完整表现。民间美术不同于宫廷、宗教艺术那样精描细琢。他们追求的是他们心里所认为的完整和完美,他们是以他们对物象的认识和理解,用自己的审美意识,结合多年实践和传承规律去表现的,他们认为就应该这样表现,只要他们看着好看,那便是合情合理的艺术。3.僧爱分明的衰贬性特征。民间美术中有许多具有诙谐、滑稽和褒贬意味的造型,有的生动有趣,令人捧腹,有的嘲讽辛辣,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性。皮影人物造型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欣赏基础,只要影人一出场,观众便可立即辩认好坏,皮影人造型本身已将剧中人物的善恶、忠奸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各种形象无不寄托着民间艺人和观众的爱与恨。4.自由表现的抽象性特征人类自原始社会就有了抽象造型的能力,原始彩陶上大量的抽象纹样,这些丰富的纹样,经传承和积累方式在民间美术造型中得以保留下来了,我们从民间的住宅、服饰到游艺器具,几乎无所不见。湘西土家族、广西壮族、贵州苗族的织锦均为抽象化的图案造型,它们以斜线为主体,对称、反复连续、几何形排列,充分表达着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劳动妇女的智慧。民间色彩的使用有着独特的规律,从直观上看,民间不喜欢的是明快、艳丽,希望以强烈的色彩点缀生活,这是了种欢乐感的追求。“民间艺人在使用颜色时简直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不受自然状态的限制,也不局限于固定的程式方法,而是随心所欲地赋彩,用色比取形更加大胆,如果说他们造型依靠着一种理性,而色彩则是靠感情去渲染,色彩对他们来讲是生命的跳动,只要是强烈、艳丽,便不管它是否合理。”①5、造型材质的地方性特征在我国各地的民间美术作品中,除因民俗需求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形式与内容之外,表现在造型材质方面的地方性特征也是非常明显的。丰富的自然物产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他们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将日常生活环境中最方便、最经济甚至是常见易取的材料,塑造出自己想象中的形体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和湖南滩头等地,是我国著名的木版年画生产基地,历史上最多有千余家生产作坊和数千万张的年产能力。此外,土纺、土织、扎染、蜡染、印染的技艺主要流传于棉花产区;炕围画只有在陕西、山西、河北等有土炕的北方农村才较为普遍;陶艺和泥玩具的生产离不开当地土质的可塑条件;石雕、木雕、竹雕、藤编、草编自然离不了雕刻材料的丰富资源。所以,因材料产地的原因而形成民间美术不同品种和地方性特色,这也是民间美术造型的特征之一。三、重新审视我国民间传统美术中国的民间艺术宝藏确实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丰富,而在当今时代,工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转变,传统民间美术的变异和消失将同时存在。长期以来,文人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上层,而庶民的民间俗文化难人典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宫廷文化和宗教文化愈来愈失去其辉煌的地位,民俗文化愈来愈表现出它底蕴,特别在上层文化很少涉及的地方,民俗文化一直保存着丰富的活力。民风民俗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意味着传统民间艺术面临一种自我消失的危险。除了自我消失,也有过人为毁灭,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破四旧的名义破坏了大量传统民间文化的东西。很难理解发疯的人们为什么对祖宗留下的东西如此仇恨,莫非因为老百姓的文化不值钱?容不下民间艺术是太狭窄了,用没有文化来消灭文化是可悲的事情。民间美术自古就缺乏理论方面的研究,古代文人不重视庶民文化,没有予以总结,民间剪纸、刺绣也不可能自己总结,所以需要我们在考察、挖掘之后,要整理、研究那些不识字人的文化艺术,同时也面临着向民间学习、吸收的问题。首先是因为它扎根于最深厚的生活之中,渗透着劳动民众的审美意趣和理想愿望,也体现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它不仅仅是一种美的艺术和贴近民俗的艺术,它也可说是研究人类文明进化史的活化石。深人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所在,绝不是简单地看它们的造型规律,重要的是吸收民间美术中多层文化内涵、极取艺术本源中的活力,并把它贯注到新的创作中去。在这方面,已有许多艺术家,以其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后的惊人魅力和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他们共同的经验是必须深入到劳动者生活的泥土中去,去呼吸、去体验、去发现,只有深人了解民间的生活、民间的情感,使民间的精神和营养自然地渗人自己的血液和灵魂,同时又需要有深厚的艺术同化能力,才能产生突破性的创造,才能在民间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时代真情的艺术作品。四、传统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中华民族美术教育事业,从“五四”运动前后,在梁启超、康有为、蔡元培诸位先辈的创导下,有少数能人志士冲向海外去探索美术的传授。李叔同、李铁夫、刘海粟、徐悲鸿、林枫眠等人回国后以西方学院体制为模式,兴办美术院校,他们都明智地结合中国的特点,将中国传统绘画纳人了教学,产生了一个既包括西方艺术造型又包括中国宫廷绘画和文人绘画造型的中国美术教育的模式,并延续至今。几十年来,中国的美术教育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都没有离开原有的框架。应该说中国的美术教育结构,较西方的美术教育结构高出一筹,因为它不仅在造型上涉及中西两种体系,在史论教学中也包括中国美术史论和世界美术史论两个部分,但是,传统民间美术在我国小学教学却基本上却是个极大的空白。可以说没有民间文化这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失去了基础;没有民间美术这一部分,我国美术教育就不完整。将民间美术这一部分纳人现代的中国小学美术教育这个基础阵地上来,形成中国美术教育的完整体制,将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中国的美术教育才能以名副其实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完整面貌独立于世。既然小学教育是中国传统美术教育重中之重的基础,理论研究就必然成为重要的前提。所以,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老师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首先要重视艺术理论的学习,除了东西方美术史之外,民间文学、民俗学、古代哲学史、历史、人类学、美学、文艺心理学和考古学等知识都要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和把握。还要求重视艺术的考察和实践活动,通过采风去探寻中华民族母体艺术发源的历史和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通过民俗活动收集、发掘、鉴别尚存的民间艺术;与民间艺术家交流,共同感受生活,认识和理解民间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从事小学美术教育中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播。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今后如何抢救保护和继承发展,那将是全民族的任务。如果从小学开始就能培养出一批将来研究民间美术、创造民间美术新作的队伍,填补我国美术教育阵地上的一块空白,它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意义也是极为重大的。附录①:〈见李峪,许大连,刘福兴《谈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的关木教育》2001年4月P53—P55〉【参考资料】1、李几《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美术教育实习指导浅谈》2002年6月第17卷第2期2、马公伟《平顶山师专学报》《谈高师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问题》第16卷第1期2001年2月P96—P973、魏力群《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2002年05月第25卷第3期P82〉
本文标题:民间传统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0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