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回延安部优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回延安》教材和学情分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以民俗为主题。从情感上要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建立文化自信。从语言形式上,要引领学生关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会品析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上课班级学生在学习《回延安》之前,已经完成了本单元的《安塞腰鼓》的学习,对于文章中的修辞和精彩动词形容词初步有了独立品析的能力。加之学生已经学过《关雎》《蒹葭》《木兰诗》等传统民歌作品,对于比兴、回环反复的艺术手法有了初步体会。《回延安》作为民歌信天游,首先继承了中华民族诗歌从民歌中来的传统,与诗经南北朝民歌一脉相承。我们在引领学生关注独特的表现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勾连古今,联系学过的古诗。目的让学生能独立分析民歌中比兴、排比反复、拟人夸张等常见语言形式。同时可以在古今中外的各种民歌的群文阅读中,拓展视野,熟悉形式特点,更建立对于民歌民俗的热爱。教学目标:1.能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表现、分析民歌中丰富细腻的情感。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对民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赏析。3.在古今中外的民歌对比阅读中培养对民歌的热爱,建立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能独立品析各种民歌中比兴、排比反复、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诵读表演、群文对比、情景创设。教学准备:录播教室、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作者在这首民歌中表现了对于延安的什么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我们就来研究破解这个秘密。二、我读我精彩1.放声朗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民歌,体会感知。2.圈点批注。在打动自己的诗句边上进行圈点批注,要求读出丰富的情感,读出表达形式的独特。从情感和形式两个角度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赏析。3.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各自对于精彩语言的品析。4.小组通过讨论确定本小组要诵读的两到三小节民歌,确定朗诵重音停顿等变化,并安排一位同学负责分享赏析。5.小组展示诵读和赏析,师生互动,共同发现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表现技巧。6.总结民歌形式特点:感情热烈、奔放自由;独特的民俗风情;比兴手法、各种修辞(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三、群文阅读对比深化1.课内民歌古今对比阅读。阅读《木兰诗》《蒹葭》《关雎》,发现与《回延安》之间的共同点。民歌是中华诗歌的源头活水。2.民歌中外对比阅读。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美国民谣歌手鲍比迪伦,我们阅读一下他的经典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荡》的歌词,发现与民歌之间的共同表现技巧。3.欣赏2016年春晚的民歌表演《华阴老腔》,独立赏析歌词,建立文化自信。4.师生总结:从民间出发,可以歌可以文,就是民歌,更是诗歌。民歌带着独特的民俗特色,文学技巧。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越是世界的!四、我写我精彩设想二十年后再回到母校,你的心情如何?尝试着用今天学习到的民歌技巧来创作几句民歌,表现你的心情。五、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2.模仿课文,创作一首民歌,赞美我们的学校。注意模仿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板书设计
本文标题:2回延安部优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1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