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QJLYJ7110446B-2012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秘密级编制:蒋人喜校对:赵禹周永华审核:吴刚审定:陈文强标准化:伍永会批准:韦兴民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九月GEELY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JLYJ7110446B-2012Ⅰ前言本标准替代了Q/JLYJ7110446A-2011《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JLYJ7110446A-2011的主要差异为:——修改了4.2.5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表1中支线极限偏差的尺寸;——修改了4.4.5端子与电线连接其拉力值表2中导体公称截面积以及和其对应的拉力;——修改了4.4.7端子与电线连接处的电压降的规定;——增加了4.20电线束中使用双绞线,屏蔽线的要求;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赵禹、周永华、蒋人喜、陈潞。本标准于2012年9月20日发布,2012年9月30日实施。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版本更替情况为:——Q/JLYJ7110446A-2011(2011年11月20日第一次修订)——Q/JLYJ711301-2008(2008年9月10日首次发布)GEELY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JLYJ7110446B-2012共20页第1页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低压电线束(以下简称电线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50V的各种汽车用电线束(含单根线)。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11121汽油机油GB17930车用汽油 HG/T2196-2004汽车用橡胶材料分类系统 JB/T6313.1-2011电工铜编织线一般规定 JB/T6313.2-2011电工铜编织线斜纹编织线 JB/T6313.3-2011电工铜编织线直纹编织线 JB/T8139-1999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JJG4-1999钢卷尺 QC/T238-1997汽车零部件储存和保管 QC/T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414-1999汽车用低压电线颜色QC/T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730-2005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 QC/T29010-1991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29013-1991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JLYJ711175-2009车内非金属件气味等级限值技术条件Q/JLYJ7110195A-2010汽车电线束插接器技术条件Q/JLYJ7110335A-2011汽车非金属材料阻燃性限值要求及试验方法Q/JLYJ7110538A-2012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性试验方法GEELY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JLYJ7110446B-2012共20页第2页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干线mainstem 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如图1所示)。3.2支线lateral 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示)。3.3分支点embranchmentpoint 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l所示)。3.4接点juncture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1所示)。3.5端子terminal 插接件和接头的统称。3.6干区desiccationbound 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内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3.7湿区dampbound 除干区以外,电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3.8刺破连接SKT 端子将电线绝缘层刺破与电线导体相接,达到良好的电接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的连接方式。GEELY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JLYJ7110446B-2012共20页第3页图14要求4.1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4.2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4.2.1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如:100mm、110mm、120mm等。4.2.2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mm。4.2.3线束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20mm。4.2.4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绝缘套管长度不得小于20mm。4.2.5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表1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单位:mm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干线支线卡扣位置保护套管≤200+10-5+10-5+5-5+10-5200~500+15-5+15-5+5-5500~1000+20-5+20-5+5-5+20-101000~2000+30-10+30-10+5-5GEELY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JLYJ7110446B-2012共20页第4页表1(续)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干线支线卡扣位置保护套管2000~5000+30-10+30-10+5-5+30-305000+40-20+50-20+5-54.3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在无特殊规定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4.3.1电线的颜色应优先采用QC/T414-1999的规定。4.3.2接头应符合QC/T29010-1991和QC/T29013-1991的规定。4.3.3插接器应分别符合Q/JLYJ7110195A-2010的规定。4.3.4电线应符合JB/T8139-1999的规定。铜编织线应分别符合JB/T6313.1-2011、JB/T6313.2-2011、JB/T6313.3-2011的规定。4.3.5橡胶制品材料应符合HG/T2196-2004的规定。4.4端子与电线连接应优先采用压接方法,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4.4.1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入导体压接部位,在图2所示的a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4.4.2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图2所示的b区中仍可见绝缘层。4.4.3采用压接方法的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4.4.4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图2GEELY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JLYJ7110446B-2012共20页第5页4.4.5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的规定。表2拉力值电线横截面积(mm2)昀小抗拉强度(N)电线横截面积(mm2)昀小抗拉强度(N)0.223033000.356043600.59054000.7511064500.8512085001130106001.25150127001.520016150022502519002.5285352200注:①对端子与电线连接,拉力值测量要包含绝缘层压接;②接点或一个端子同时连接两根及两根以上电线时,宜选择截面较小的电线测量拉力。4.4.6采用刺破连接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4.4.6.1电线端面应平整,端面处导体与绝缘层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电线轴线相垂直,在连接区A内应可见电线端部,在两刺破点间连接区B内电线不应弯曲;在图3所示。4.4.6.2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要求。图34.4.7端子与电线连接处的电压降应符合Q/JLYJ7110195A-2010中表3的规定。4.5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4.5.1采用压接方法时,导体不应压断,接点横断面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GEELY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JLYJ7110446B-2012共20页第6页4.5.2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4.5.3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现象。如图4所示,焊接与未焊接的过渡部位a应呈圆弧状,且在b区可见未焊接的导体端部。图44.5.4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撕裂力应不小于表3的规定。表3撕裂力导体公称截面积;mm2撕裂力;N0.50150.75231.00351.50452.50704.001005.00130注:选择截面较小的电线测量撕裂力4.5.5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4.5.6湿区接点的绝缘处理部位经防水试验后绝缘电阻不低于100MΩ。4.6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电线和密封塞与端子压接后,在图5所示的a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4.7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4.8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密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4.9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4.10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GEELY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JLYJ7110446B-2012共20页第7页图54.11电线束的耐温性能4.11.1电线束应分别按表4安装位置经耐低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4.11.2电线束应分别按表4安装位置经耐高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4.11.3电线束应分别按表4安装位置经QC/T413-2002中3.10.3规定的耐温度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4.12电线束经QC/T413-2002中3.11规定的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表4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单位:℃项目安装位置装在发动机上的电线束装在发动机下的电线束装在其他部位的电线束下限工作温度-40下限储存温度-40上限工作温度120(150)85(120)65(85)上限储存温度1309575注:括号内为出口车型标准4.13电线束经受QC/T413-2002中3.12规定的耐振动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9、4.10的规定。4.14电线束经QC/T413-2002中3.13规定的持续时间为48h的耐盐雾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10的规定。GEELY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JLYJ7110446B-2012共20页第8页4.15电线束宜进行耐工业溶剂性能试验,其溶剂种类推荐采用玻璃清洗剂、车用无铅汽油、汽油机油。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4.7、4.8、4.10的规定。4.16电线束标称截面积小于0.5mm时,应符合QC/T730-2005中4.1和4.2规定。4.17绝缘电阻测试结束时,其体积电阻率昀小值应大于或等于1000Mohm/mm。4.18车内线束气味等级限制应符合Q/JLYJ711175-2009的规定。4.19汽车线束阻燃性限制要求应符合Q/JLYJ7110335A-2011中表1的规定。4.20双绞线,屏蔽线要求4.20.1电线束中使用的双绞线,绞距应控制在(20~30)mm内;4.20.2进行端子压接作业中,双绞线拆开的长度不能超出50mm。如图6所示;屏蔽线的的拆开长度根据图纸规定进行。4.20.3屏蔽线应符合GB/T25087-2010的规定。图65试验方法5.1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如无其他规定,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稳定2h后进行:a)环境温度:18℃~28℃;b)空气相对湿度:45%~75%;c)大气压力:86kPa~106kPa。5.2电线束尺寸用钢卷尺检测,应符合4.2的规定。5.3电线束外观用目视法检查,应符合4.4.1、4.4.3、4.4.6.1、4.5.2
本文标题: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2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