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探讨赵宏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制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2014.11.26一、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动因1、政府职能的缺失期待制度创新多管制、少服务,越位、缺位,法治不足,运动式治理成为常态治理模式,远不适应教育转型的需要2、学校主体性缺失期待制度创新教育改革并未解决学校对教育行政的依附性,自主能力不足,牺牲办学活力和办学特色3、利益相关者利益表达机制缺失期待制度创新教育决策和管理机制屏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背离教育的基本价值4、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缺失期待制度创新校长负责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缺陷,无法为学校健康运行提供体制保障二、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认识学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学校政府社区/社会学生家长教师校长我国基础教育制度架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社会公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校长政府(中央、地方)委托关系代理关系学校与政府关系图学校制度:建构学校主体的关系模式谁之学校————公民/人民谁来举办————政府/社会谁来管理————政府谁来办学————校长、教师为谁办学————公民/人民学校制度——规定不同主体责、权、利,明晰各自权力边界,完善权力结构,形成相对稳定的规则与秩序,以实现教育的公共性——公共利益最大化。三、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政策取向“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纲要》“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纲要》活力质量公平制度创新: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教育规划纲要》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论述《纲要》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教育规划纲要》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论述“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基于《纲要》对我国基础教育要建立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认识:——从我国国情出发,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依据《纲要》所提出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方针而建构的规范政校关系、校社关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学校制度体系。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着力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原则:充分代表专业判断灵活联合多元共治1、建构学校与政府的新型关系: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纲要》山东潍坊成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教育督导评估中心、改革中考制度;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教育惠民服务中心配备21名工作人员,下设校企合作、社会培训、家庭教育、出国留学、咨询与投诉、学生资助管理、校友资源开发等七个分中心,设立14台网上咨询电脑,6台连接呼叫中心,配备6部热线电话同时接听处理来自社会各界的咨询服务。只要涉及教育方面的咨询和需求,无论是电话咨询、现场咨询还是网上查询,均可在服务中心得到满意答复和解决。无锡教改:成立学校管理中心台州教改:改革评价制度,构建学校效能评估体系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政校分开,让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错位”的地方“正位”,到“缺位”的地方“补位”,集中精力抓好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正是实施“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意义所在。北京公办中小学首试点管办评分离建立理事会制北京丰台区将试点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的聘任、解聘校长等重要事项,须经理事会同意。这是北京市公办中小学首次尝试管办评分离,建立理事会制。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本学期将成为北京第一个建立理事会的公办学校,校理事会成员由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区教委,以及学校、社区和家长代表组成。按照规定,理事会对于学校的重大事务有决策权,包括预算、学校规划和校长任命等事项,须经理事会2/3的理事同意方为有效。2、建构学校与社会(社区、家庭)的新型关系——社会转型背景下,公众主体意识增强,更加关注教育的公平(受教育权)、效率(质量)问题,参与学校办学更趋积极,投诉学校也时有发生,愈加彰显学校教育的公共性。现状:许多校越来越重视起这个问题,各种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学活动的办法、途径应运而生,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例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三结合委员会、校长信箱、各种教育服务机构等。强化社会参与学校治理的理念:——冲破现有制度的对学校与社会的分割,积极回应公民社会对介入学校教育的利益诉求。——更好的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与社会、家庭联手构建多渠道、立体的教育发展格局,学校和课堂向社会延伸、开放。——使学校不仅重视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行政性评价,而且重视来自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性评价,进一步强化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核心功能定位,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创新探索:南京—校务委员会宁波—教育议事会成都—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南京—校务委员会的功能:一是咨询和建议。提供社区(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信息,提出完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建设性意见,以及反映学校服务对象尤其是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宣传和协调。校务委员们要积极宣传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协调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利用各种资源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服务。三是审议和决定。在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有关学生管理、学生发展的相关事项进行协商审议,并做出相应决定。南京校务委员会的组成:学校方面代表原则上不超过三分之一。校务委员的任期由学校确定,一般两到三年。校务委员会的主任可以由学校领导或者其他委员担任。如果学校领导担任主任的,则应当有一名家长委员担任副主任。学校领导家长社区代表学生代表教师代表校务委员会南京—校务委员会的功能:一是咨询和建议。提供社区(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信息,提出完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建设性意见,以及反映学校服务对象尤其是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宣传和协调。校务委员们要积极宣传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协调学校、家庭、社区(社会)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利用各种资源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服务。三是审议和决定。在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有关学生管理、学生发展的相关事项进行协商审议,并做出相应决定。1、密切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学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家校关系更加融洽。3、有助于校务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学校决策更加科学可行。4、学生权益得到维护,部分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5、学校教育功能进一步拓展,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原南京市教育局长徐传德: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11.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中小学应当逐步建立健全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承担参与教育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其成员由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学校应当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应当定期与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学校实施采购校服、订购教辅材料、组织活动、代收费用等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一般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做出决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区域的家长委员会联合会,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3、完善校长负责制,建构完善的校内治理结构体制现状存在的弊端:纵向管理——行政承包制外控式管理结果控制对上负责存在自利-败德行为风险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的方向:——完善校内权力结构——服务对象问责制加强内控管理横向制衡过程控制服务对象问责多元共治——利于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基于公共治理理念实现和谐共治: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向副校长分权、向职能部门授权等处理好行政性权利与学术性权利的关系限制行政性权限范围,划定学术性、专业性业务范围,尊重并维护学术性权利的行使扩大教代会介入学校管理的过程和范围参与学校的人事和财务计划与安排及处理的审议,使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落到实处。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学校工作情况的定期通报制度与工作计划的预报制度,增加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学校常规化的公开议事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将学校各项管理权力的具体运作及成效,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基于学校教育专业性完善权力结构:学校组织核心价值——专业性教育活动运行必须基于——专业判断如何体现“专业判断”?权力布局——专业委员会教学、教研工作委员会构成及其运行机制?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构成及其运行机制?职称评审委员会构成及其运行机制?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完善教师学生权利的救济制度。学校要设立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就教师因职责权利、职务评聘、年度考核、岗位职责、待遇及奖惩等,与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发生的纠纷,或者对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性文件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调处,做出申诉或者调解意见。教师申诉或者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主要成员应当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认可。完善学生申诉机制。在实施学籍管理行为,对学生做出不利处分前,应当给予学生陈述与申辩的机会,对未成年学生应当听取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学校应当建立相对独立的学生申诉处理机构,完善学生处分程序。学生申诉处理机构的组成、申诉申请的受理及处理规则,应当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10.健全校内民主监督机制。依法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和运行符合规定,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收入分配方案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要以完善学校组织结构为依托,完善治理结构,形成校本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并完善学校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使“三驾马车”各司其职、各自行使自己的职权,做到相互制衡和相互协调设立学校校务委员会或者是董事会、理事会等,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成员由举办者、学校、社区、学生家长等相关利益主体代表组成。并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在学校决策中的主体作用。——决策机构以委员会形式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法规和政府的决议决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行政、财务、经营管理进行决策。——完善决策机构——完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管理,是学校内部的最高行政机关。执行机构应由以校长为首的一整套高效的职能部门组成。校长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等工作的最高行政长官,全面主持学校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校务会/董事会的决议;其他专业性强的诸如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和后勤财务管理分别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向校长汇报。监督机构目的在
本文标题:现代学校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