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三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龟虽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熟读成诵;2、理解诗歌大意,品味诗歌语言;3、正确认识曹操,感受曹操的壮志豪情,接受人生价值教育。教学重难点1、掌握朗读技巧,熟读成诵;2、理解诗歌大意,品味诗歌语言3、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诵读是关键,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诗歌语言的品析和情感的领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引导: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操的一首诗《龟虽寿》,来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曹操的豪情壮志。曹操,我们都很熟悉,那么以你在小说和电视中所了解到的曹操形象,你觉得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拜《三国演义》所赐,曹操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大坏蛋;在戏曲舞台上曹操始终是个白脸奸臣的形象。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曹操的一首诗来历史地、客观地重新认识一下曹操,看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那么,本节课有哪些学习目标呢?来,一起读一读。(白板显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了目标,那就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吧一、声情并茂读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和节奏欣赏诗歌,朗读是关键,诗歌朗读要求有哪些呢?学生: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是的,读准字音和节奏是诗歌朗读的基本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力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生点评,互读互评)2、初感知,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同学们刚才提到,朗读还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那么,要读出感情就要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先自己读着试试看。(指名读,生点评,互读互评)3、听名家朗读,对比找差距。同学们读的有进步,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我们现在来听一下名家朗读,对比找差距,好听完了名家朗读,我们在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指名读,生点评,互读互评)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到读出感情,老师真切地感受到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同学们读的好,关键是诗人写的好,那么这首诗好在哪,我们来品一品。二、含英咀华品古诗1.我会理解:(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诗意。(2)学生翻译诗句。(3)老师读原文,学生读译文。2.我会品读:我们理解了诗歌的意思,下面我们来品读诗句::(1)品读:“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请同学们以“从这几句诗中,我读出了”的形式来品读。(指名品读,师生点评)老师总结:同学们品读的很好,诗的开头这几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感叹人的寿命有限。神龟纵然能活三千年,腾蛇螣蛇本领很高,能腾云驾雾,可还是难免一死呀!人也如此,长命百岁也好,官高厚禄也罢,最后都要成为土灰。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都到处寻求神丹妙药,企图长生不老,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人的寿命有限,是不是说人的寿命完全是由上天所决定的,诗人又是怎样说的?(2)品读:“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下面还是以“从这几句诗中,我读出了”的形式来品读。(指名品读,师生点评)老师明确: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但寿命的长短不仅仅是天命决定的,还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注意物质上的保养,又有适当的精神调养,那就可以延长生命。诗人在此好像讲养生之道,其实他另有哲理,表达了一种不服老、不信天命的人生态度。但养怡之福不是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要有理想有追求、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这四句照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这是哲理的思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我会赏析面对有限的生命,诗人是怎样对待的,他是怎样说的呢?学生:老骥伏砺,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诗是否能引起你的感慨和共鸣呢?我们来赏析一下。赏析“老骥伏砺,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温馨提示赏析角度:从修辞、表达方式、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然后赏析。老师做总结:这四句运用了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紧接上句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这是诗人壮怀激烈的高唱。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句诗,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简介时代背景),三、别有会心悟古诗诗人写这首诗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感悟诗情。1.我能悟情:结合写作背景,体会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在诗中为此找出依据吗?(结合写作背景,学生自读;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教师总结:同学们各抒己见,别有会心,从不同角度感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那么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核心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我们之前还学过曹操的另一首诗,其中也有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的感情是豪迈的;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2.我会归纳:(1)总结本诗写作思路:感叹——高唱——思辨前四句是对人生哲理的感叹,中间四句是壮怀激烈的高唱,后四句是哲理的思辨。(2)写作手法:先比喻后直抒胸臆。(3)全诗前后照应,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曹操,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曹操生平的视频)问:学习了这首又看了刚才的视频,如果再叫你评价曹操,你又会感受他是一个什么人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总结: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胸怀宽广、心有壮志、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鲁迅说: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易中天评价曹操说: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笔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最惨的一次是赤壁之战;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曹操开创了建安文学,形成了“建安风骨”的文学风格。四、激情澎湃背古诗曹操这么好的诗歌,我们是不是应该让它永存心底呢?来,再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有好。(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注意背出感情。)1.指名背诵;2.全班齐备。五、阅读比较,拓展提升不读曹操的诗,不会懂曹操;读了曹操的诗也未必会懂得曹操。只有达到了他的境界,才会明白他的志向与胸怀;同为伟人的毛泽东对曹操其人其诗推崇备至,他也写了不少诗词,今天我们借此机会来欣赏一下他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1)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点。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毛泽东的诗词和曹操的诗在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都写的豪情万丈,气势磅礴,都表现了诗人远大抱负和豪情壮志。(3)那么词中最能表现毛泽东远大抱负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哪一句?学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教师明确: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毛泽东心忧天下,豪气万千,自始至终表现了一种拯救天下,舍我其谁的责任,未见霸气,确是王者之气。(4)毛泽东的诗词和曹操的诗在风格为什么这么相似?学生:他们都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教师总结:说的很好他们的身份相同,在各自生活的时代都是当时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都是叱咤风云,决胜千里、临险不惊的军事大家;都有博大的胸怀,和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都有直抒胸怀、气魄雄伟的文学才华。即使在个性,气质上二人也有着相似之处,在毛泽东眼里,“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历史上的古代帝王能和自己比肩的只有曹操一人.六、总结收获,寄语希望1、各抒己见谈收获: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为本节课的学习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回首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概括:读品悟诵赏诗歌,韵意情感满收获)2、因势利导寄希望:这正是——读品悟诵赏诗歌,韵意情感满收获。看着同学们能满载收获,老师特别欣慰。但就诗歌欣赏来说,我们才刚刚起步,因为一首古诗,就是一部解读不尽的经典;一首古诗,就是一座挖掘不完的宝藏。“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多诵读古代诗歌,用诗歌来滋养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努力去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本文标题:三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4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