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孙权劝学
4孙权劝学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一、导入新课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1.作者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2.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及:到,等到。才略:才干和谋略。涉猎:粗略地阅读。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更:重新。4.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生边梳理边完成,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笔记。三个字音:当、为、更。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作“应当”讲,也应读作dāng。“为博士”“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wéi。“即更……”句中的“更”释为“重新”,具有动词意味,读gēng。三个多义词:事、以、见。“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往事”之“事”,即“事件、事情”。“以”,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组成“认为”。“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了解”与“知晓”的意思。三个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治”,古指研究,今为治理;“博士”,古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一级;“但”,古义为只,只是,今为转折连词。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见往事耳”,句末的“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三个称谓:孤、卿、大兄。古时王侯自称“孤”,孙权即是。古代君王对臣子、朋友以及夫妇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卿”,前者如孙权称吕蒙,后者如鲁肃称吕蒙。“大兄”即长兄,文中是吕蒙对朋友辈鲁肃的敬称。三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奖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大等等。“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看待,也作“刮目相看”。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非复吴下阿蒙”译作“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是个判断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作“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是个倒装句。5.翻译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明确: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目标导学二:通过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并分角色朗读。孙权: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怎样的语气?表现孙权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情?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这里有对吕蒙辞学的责备、恼怒之意。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后一句中“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这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吕蒙要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这番话表现出孙权善劝。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昭然可见。鲁肃: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吕蒙: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写出了什么?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也表现出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什么?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而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呢”。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有一种调侃的意味。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的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之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目标导学三:比较阅读,感悟深化文本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文章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即吕蒙和方仲永)方面的不同?明确:《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课堂小结: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成败。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只要勤奋学习,定能成功。希望同学们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三、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劝吕蒙赞鲁肃关爱部下能听取意见爱才循循善诱虚心好学敬才(开卷有益)可取之处1.充分考虑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通过反复地读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2.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在处理课文的翻译和词语的理解这一环节上,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结合书中注释并和同学讨论研究,基本能够理解字词和疏通文意,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不足之处1.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有些问题挖掘不深,结论下得过早。2.要求在课堂上完成的书本知识练习应该改为课前预习,否则整个教学节奏太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孙权劝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6433 .html